油井计量方法及关键技术发展方向探讨

时间:2022-07-07 09:42:08

油井计量方法及关键技术发展方向探讨

摘 要:技术工作人员对于油井生产把握的程度与油井计量的准确性具有直接的关系,所以,对油田井口计量问题予以解决能够使得管理水平得到不断提升,并且为后期挖潜提供有效保证。文章对当前油井计量方法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并阐述了关键技术的发展方向,希望能够更好地推动油井计量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油井计量方法;关键技术;发展方向;探讨

一、油井计量方法分析

在油井计量工作中,存在很多类型的计量方式。在计量间计量、计量车与翻斗计量及绝大多数智能多相电流量计中,主要采用的是气液分离的计量方式,而部分单井测量装置则主要采用的是不分离计量方法。另外,软件量油是一种间接测量产量的软测量方法。

在计量间计量方面,使用三相分离器,进而把每口油井中的油、气和水分离开来,或者是使用两相分离器来分离气、液,而后分相计量。但是,该测量方法比较传统,利用间断性进液排液来对产液量进行计量,这种方法缺乏连续性,且工作的过程十分繁琐,人为因素较大。

在翻斗计量方面,需要将两个小型翻斗装入计量罐当中,当井口来液时,首先会进入到其中一翻斗,而在翻斗内部的液体达到设定重量的状态就会翻转。在此情况下,来液就会进入到第二翻斗,这样一次循环。每次翻斗翻转一次,计数器就会计数一次,进而对单井产液予以计量。这种计量的方法使用装置不大,而且原理十分简单,操作起来十分方便。但是,气体会直接放空而难以计量,特别是在北方油田冬季使用这种计量方法很容易发生原油凝结的情况[1]。

而单井计量车量油的方式主要采用的就是小型的重力沉降油气分离器,并且将井口的原油进行分离形成气液两相,进而分别予以计量。这种单井计量车在单井的产量不高且油井相对分散与距离较远的油区常见,但是,其所适用的单井产量范围很小,也是不连续量油,所以,气路计量的准确度并不高。

在软件量油中包括了示工图法与液面会恢复法。其中,示功图需要利用示功仪对抽油机抽油过程中的电流变化进行记录,保证更好地计算抽油机井载荷变化图示。而通过载荷变化能够真实地反映出抽油泵的抽吸油量变化,而液面恢复的方法,其主要的原理就是停止抽油,这样一来,油井内部的液面就会上升,并且利用回声测井仪来测量油井内部液面上升的速度,进而能够对产液量予以准确地计算。

而智能化多相流量计一般使用的都是各相不分离计量与部分分离计量的方式。其中,不分离计量的原理可以由图一来表示,是利用多干传感器来测量多相流,而且在美国等油田地区已经出现了商业化产品,并得到广泛使用。

而部分分离式多相流计量的主要原理就是把多相流导入某种形式气液分离器,并且分离三相流而形成液相与气相占据主体的两种流体,而后实现分别计量,图二能够予以充分体现。这样一来,就能够把测量流型与测量参数控制于相对变化不大的范围之内,使得多相流测量系统实际测量的范围与准确程度得以提高。

但是,不分离和部分分离的计量方式存在自身特点。其中,不分离计量装置的体积不大,而且自重比较轻,所以,在海上平台比较适用。然而,这种计量装置的结构组件却相对繁杂,会受到来流流型的较大影响,而且成本比较高,但技术却并不成熟,还存在放射性的构件[2]。部分分离式的计量装置,不会受到特殊流型的限制,而且结构与测量也十分简便,成本不高且技术成熟,最主要的缺点就是自身重量与体积比较大。

二、油井计量关键技术的发展方向

在我国新型多相流计量系统当中,部分分离式计量是备受人们认可且具有较大发展前途的一种计量方式。而这种技术的具体思路就是使用高效旋流气液的分离技术,配备无源液位控制技术,进而实现复杂多相流问题向气相与液相两相方向的发展。而具体的计量原理则是油水气混合液通过气液离心旋流实现分离,并初步分离部分乳化气,完全分离游离气[3]。其中,被分离的气、液则会分别通过分离器顶部与底部切向进入到气液控制罐内部,使得分离气当中所包含的液与液中乳化气实现离心。而无源液位控制阀则会通过液位高低来对气体排出流量进行直接控制,并对液体排出流量予以间接地控制,使得控制罐内部的液位与气液流量实现自动平衡。同时,在气液控制罐气路出口需要配备气体流量计,并在液路出口配备液体流量计与油水气组分仪,同计算机的数据采集处理系统实现配套,更好地完成对于管道多相流在线计量目的。

结束语:

综上所述,因为油井计量属于多相流计量,虽然已经具备诸多方法完成油井计量工作目的,但仍然需要首先实现气液分离才能够分别进行计量。而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就是气液旋流分离器,其对于流动条件的变化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而且结构十分简单,尺寸不大,实际操控起来也十分方便。文章通过对多种油井计量方法的阐述与分析,探讨了关键技术的发展方向,旨在更好地推动油井计量工作的开展,提高油井计量的准确性与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郑娟,桂博翔.油井产量计量技术探讨与研究[J].仪器仪表用户,2015(1):19-20.

[2] 刘海超,李常青,胡战胜等.浅谈油井计量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J].投资与创业,2013(1):126,124.

[3] 姜璐瑶.油井计量技术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探究[J].化工管理,2014(36):59-59.

上一篇:基于物联网的纺织厂除尘系统 下一篇:浅谈职校如何搞好基础会计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