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争论成为数学教学中的催化剂

时间:2022-07-07 08:51:21

让争论成为数学教学中的催化剂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已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而课堂中的争论,则往往掀起课堂教学的高潮。争论的过程,就是思想碰撞的过程,独立思考的过程,自我反思的过程,也是学习他人,修正自己的过程。抽象的概念因争论变得形象;深奥的定理因争论变得浅显;难题因争论变得容易;易混题因争论变得清晰;陷阱因争论被填平;隐含因争论而显现。

争论是激活课堂的催化剂,是打造高效课堂的重武器。教师应当实时地将争论引入课堂,想方设法激发学生争论的欲望。

1争论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1.1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争论时,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兴奋的最佳状态,在迷惑好奇的情境中,在跃跃欲试的状态下,激起思维波澜,从而对问题的本质属性及解法规律有更深刻的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争论使整个课堂气氛活跃,个个跃跃欲试,竞争激烈,能推动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有利于培养思维的敏捷性。争论使同学之间相互启发,同学们会利用题中关系,进行分析,勤于思考,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开阔性;争论时学生勇于质疑、批判,敢于提出不同观点,有利于培养思维的批判性;争论使学生敢于标新立异,敢于猜想,勇于用所学知识去解决背景全新的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1.2树立求真务实的科学世界观: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机械工程专家、教育家杨叔子说:“科学求真,立世之基;人文求善,为人之本。”因此教师不仅要勇于向学生灌输“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理念,更要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平等对待学生,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不唯书,不唯师,只唯真理。

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要把学生从智力的惰性状态中拯救出来,就是要使每个学生在某件事情上把自己的知识显示出来,在智力的活动中表现出自己。”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见解,不要怕讲错。课堂就是学生出错的地方,就是学生产生矛盾的地方。有了错误,才有进步。不会的题一定要弄明白,不同意的问题一定要辩个究竟。把错误和各自的见解摊开,让大家面对此进行辩论,分析论证,找出原因,摒弃错误的,吸纳正确的,坚持真理,分享错误,共同进步。这样,学生才敢于直面错误,善于解决错误;也才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坚持自己的见解。数学教学就真正做到了教学生既要学真知,更要作真人。

1.3有利于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争论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互相提问、互相讨论、互相启发,互相矫正。课堂上讨论声此起彼伏,争论者面红耳赤,看似无序,实则充满生机。争论能让学生更深地思考问题,更全面地把握问题,并产生新的见解和新的思路。在这一过程中,他们能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体验到自己的价值,从而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为课堂教学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氛围。

1.4争论能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争论就是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但各抒己见并不是固执己见;畅所欲言更不是胡说八道。学生要论证自己的观点,要是使自己的观点为别的同学所接受,他就必须要想方设法阐述理由,做到有理有据,以理服人,同时他还必须要回答出别人的质疑。因此学生不仅要掌握相应的知识,还必须要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这样的争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有效争论。这样的争论无疑对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具有很大的作用。

2教学中运用争论的技巧

2.1巧设问题情境,激发争论动机:课本中的定义、定理及例题大多是陈述性的。学生自己看书都没有多少看不懂的,怎么会引发争论呢?教师要将这些知识设计成有逻辑的问题题组系列,不仅能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也会由于学生知识层次的不同或思维能力的差距,回答这些问题时必然有差异。有矛盾就会有争论。

2.2组建学习小组,搭建争论平台:学习小组的组建应当由好中差不同层次的学生组成。一个问题呈现之后,在学生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在小组内交流讨论或争论,形成共识,然后再在全班展示。如果别的小组有不同见解,必然会引起全班同学对这个问题的争论。一个小组就是一个团队,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上进心将促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地投入到这场争论中,学生思考问题一定会更用心,更深刻!

2.3改变题型结构,丰富争论内容:现在好多老师的数学教学热衷于先练后讲多练精讲,这样做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也有一定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分数还可以,这显然是应试教育的典型做法,虽然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但却不能够减轻学生负担。学生长时间地做题,成了做题的工具,将会失去学习的兴趣。事实上,对于一些定义、定理的教学,如果只是让学生记忆做题去理解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必须针对性地设计一些判别题或者选择题让学生思考,然后由学生展示,有不同意见再各自陈述理由。对一些典型题目,教师可以将其改编成开放题供同学探索,即隐藏结论或隐藏某个条件让学生去探索。也可以将题目拓展延伸,即给题目添加一个条件或更换一个条件,看能得到什么结论。学生由于认知水平的差异和能力的不同,在各自的自主探索中就会形成不同的答案,从而引发争论。教师也可根据教学的重点难点,教学内容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教材中的易错点及学生学习的盲点设计成相应的问题,这些问题都容易引发争论。

3争论融入课堂要注意的问题

争论虽然能锻炼学生的发散性创新性思维品质及口头表达能力,澄清学生中的错误认识,同时也能创设精彩的课堂。但是一节课决不能无度的使用争论。教师因根据教学内容,教学时间,合理地使用争论。

(1)争论的问题必须具有思考性、启发性。一些简单浅显的知识就没有就没有必要让同学去争来争论,这纯属浪费时间。不要为争论而争论,做表面文章。

(2)争论的时间要控制要恰当。一个教师若整堂课都让学生争论,就会让学生怀疑教师的果断判断能力,这样就会削弱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其次,争论一定要务实,而不是做形式。数学课堂需要热闹,也需要冷峻。任何教学手段的实施都需要适时。

(3)争论的结果必须要明确。任何供学生讨论的问题必须让学生形成共识,决不能不了了之。这样的争论才是有效争论。

(4)争论之前,要给学生留足独立思考的时间。只有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才会有不同的见解,才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慢智的学生才会有展示的机会。他们在争论时才能够畅所欲言,相互启发。这样的争论才是有价值的争论。

总之,争论这种教学手段运用得当,可以活跃课堂气氛,锻炼学生思维,从而生成精彩课堂,提高教学效率,成为激活课堂教学的催化剂。反之,如果运用不当,势必也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生成乱糟糟的课堂。因此教师要把“争论”当着一种教学艺术去研究,并把它恰当地融合到课堂教学中。

上一篇:做一个优等生“心灵”的守护者 下一篇:课虽终 思未了 趣不尽 情更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