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枣庄市山亭区石板房民居看现代低碳室内设计

时间:2022-07-07 08:42:17

从枣庄市山亭区石板房民居看现代低碳室内设计

摘要:位于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兴隆庄的石板房是鲁西南现存的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石板房建筑群,也是我国非常罕见的石板房村落。通过对兴隆庄石板房村落的实地调研,并以现存的石板房民居为实例,发掘传统民居所蕴含的朴素生态理念,提出了继承传统生态理念的原则和方法,以期为现代低碳室内设计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关键词:石板房;生态理念;低碳室内设计

中国传统的石板房民居建筑有着悠久的历史,主要分布于我国鲁南山区、豫北山区及贵州等地。石板房民居建筑形式独特,具有浓郁的山地特色。石板房以她特有的粗犷原始的形象向我们展示沧桑而坚强的力量。

一、历史沿革

兴隆庄的石板房村落位于枣庄市山亭区驻地约五公里的翼云山上,这里所有的房屋都是由石板和石块堆砌而成,于是当地居民贴切地称之为“石板房村落”。进来村后,拾阶而上,放眼望去,满目皆是石径,石墙,石瓦。石板房墙体是比较规则的石头,房顶则用薄石板交错穿插垒成,鳞次栉比的石瓦格外引人注目。这里山林高密,民风淳朴,石板房依山而建,“房龄”最长的已有270余年的历史。

据兴隆庄的村民介绍,早在清代乾隆年间,有单姓和陈姓两户人家为了躲避兵荒马乱,逃到了这个四面环山的村庄。之后村民们就地取材,从山顶上采下一块块薄石板,在椽子上铺成整齐的菱形或随料铺成鳞纹代做房瓦。四周的墙壁也是用石板或石块砌垒,甚至家庭日常用品都是用石头凿的。石板房风雨不透,冬暖夏凉,防潮防火。漫步在石板房村落的古街老巷中,有一种远离喧嚣、穿越时空、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感觉。

如今,在当地政府引导下,这些古老的石板房,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和重点保护单位,并且成为枣庄地区的一个重点旅游景区和影视拍摄基地。

二、石板房民居蕴含的生态理念

虽然我国的传统民居建筑形态在不同地域和民族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但始终贯穿着一种最原始最古朴的生态理念。兴隆庄石板房民居建筑在建筑选址布局、建筑材料选择、建筑结构以及景观绿化等方面都蕴含着丰富的生态理念。

1、选址与布局

1.1石板房的选址

《管子》中提出“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旱而用水足;下毋近水而沟房省。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1]”这其中所论述的就是因地制宜、顺应自然的思想。石板房村落的选址也秉承了这种思想,依山而建,与自然山水契合无间,宛若天成。同时,也遵循了中国风水术中的因形就势的理念,“枕山环水”而建。枕山可以挡寒风,环水保证了水源充足,既满足人们最基本的生活需求,也表现出古代中国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一种美好理想[2]。

1.2石板房的布局

石板房民居朝向与方位的选择不仅仅受到当时封建礼制的影响,气候也是影响其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兴隆庄地区属季风性气候,又处于偏远山区,因此冬季气温较低。所以在冬季取得阳光补充室内温度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在生产力落后,人工取暖不普遍的古代,尤为关键。

石板房建筑的主立面都是朝向南方的,这样就便于在寒冷的冬季取得充足的日照,以保证室内的取暖。同时也可以避开寒冷的北风,在夏季迎来清凉的东南风,如此就减少了冬季取暖和夏季制冷所消耗的大量能源。

2、建筑材料

著名建筑师赖特说过:“每一种材料有自己的语言,有自己的故事。[3]”建筑艺术的载体是材料,因地制宜地合理利用材料,最大限度最有效地发挥材料的特性,才能创造出适宜当地人居住的建筑和环境。几百年来,兴隆庄的百姓就地取材,凿山取石,筑造了风格独特却又朴实无华的石板房,彰显了前人的聪明才干和高超的营造技艺。

2.1、建筑材料的就地取材

兴隆庄四面环山,到处都是建造石板房需要的薄石板。整座房子全是就地取材,除了椽子是木头,其余都是石板,根本用不到一袋水泥,一根钢筋。石板房所使用的这些石板,没有经过打磨、上色,完全保持了原生态,与周围的大自然协调一致。

这里地处郊区,有山有水,夏季潮湿且多蚊虫,冬季寒冷干燥。居住在这里的村民们主要是考虑夏季防虫防潮,冬季保温避寒。因此,屋顶和墙壁的薄石板用来挡风,而且屋顶椽子上以及隔断用的玉米秆还可以防潮。所有的材料都是就地取材,既牢固实用又节约了建筑成本。

2.2、建筑材料的低碳环保

兴隆庄的石板房建筑内外空间组织合理,建筑材料有秩序地循环转换,从而形成一种高效、低耗的生态建筑模式,符合生态学原理。据统计,在环境整体污染中,由于废弃后不能循环利用的建材而成为建筑垃圾造成的污染高达34%。可见,在当代大规模建设中,寻找可循环使用的建材的重要性[4]。石板具有坚固耐磨的特点,历经百年,依然如故。废弃的石板、玉米秆等可直接归于自然。

3.建筑结构

石板房的建筑结构是以薄石板一块压着一块,错落有致地搭放在椽子上做房瓦,石板与石板之间没有泥土的胶合与固定,石块砌墙可垒至四米左右,屋内四壁用泥草黏着,房顶是用木椽支撑,椽子上铺上捆绑结实厚重的玉米秆。相比现代的钢筋水泥,这样的建筑更加贴近自然,更有人情味,同时又突显了传统手工建造的价值。

4、景观绿化

石板房建筑中的院落是人工合成的自然空间,使建筑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完美结合。居民们在自家的院子里设置景观绿化,既能欣赏到植物的自然之美,又能领略建筑与自然融为一体的艺术之美。

石板房院落中的绿化景观同样显现出朴素的生态理念:

首先,在炎热的夏季,可以利用院落里的植物来吸纳、遮挡阳光。院子里种植的遮阴树可使院内局部形成纳凉的空间,也可以间接减少旁边房屋的日照。其次,院落中种植的各种植物花木,可以吸收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排放出大量的氧气。最后,院落中绿化景观作为室内空间和自然环境之间的过渡,既改善了环境,又达到了自然生态的平衡,可谓一举两得。

三、石板房民居生态理念在低碳室内设计中的继承

经济的高速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同时也在制造污染。兴隆庄石板房的存在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然而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古老而原始的建筑正渐渐离我们远去。处理好人――自然――建筑三者之间的关系,必须继承和学习中国传统民居中优秀的设计思想,提炼升华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生态理念,使其焕发新的生机。

1、当代室内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如今的一些商业空间设计,为了吸引顾客,不惜采用大量的高档材料作为装饰,违背了室内装饰以实用为基础的初衷。同时,装饰公司有时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错误引导消费者不合理的消费。

中国装饰行业的繁荣也促进了装饰材料行业的发展,各种各样的材料出现在室内装饰中。而大部分是人工合成的材料,这些材料多含有甲醛、苯及氯乙烯等有害物质,会危及人们的身体健康。

当代人对于室内装饰的要求过高,导致更新周期加快,在更新的过程中也会产生大量的废弃垃圾,而且这些材料难以进行二次利用,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2、低碳室内设计的内涵及其特点

工业革命以来,人口数量不断增长,化石燃料大量使用,二氧化碳浓度不断攀升,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进入21世纪以来,环境问题引起了全球范围的广泛关注。与此同时,“低碳经济”、“低碳生活”、“低碳设计”等一系列新的概念应运而生。

2.1、内涵

室内低碳设计,是指在方案设计与施工、方案投入使用及使用寿命终结的整个周期过程中,始终遵循着低碳设计理念,尽量利用新型节能能源及节能材料,本着降低能源、减少污染、减轻碳排放的原则完成设计方案[5]。

2.2、特点

以人为本。人的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室内度过的,因此室内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我们的生活。在低碳室内设计过程中,应该尽量多考虑气候、光照等外部环境因素,扬长避短,创造合理宜居的环境。同时尽量少使用人工合成的建筑装饰材料,大力推行自然可再生无污染的材料。

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实现人――自然――建筑三者之间的完美结合,在低碳室内设计的过程当中,要充分考虑到自然因素对人的影响。我们可以通过科学的或者朴素的设计手法,让人在空间中感受到自然气息,增强人与自然界的联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重视材料的低碳环保。低碳设计的终极目的是为人类居住与生活环境创造自然、经济、社会的综合效益,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6]。这是一种前瞻性的设计方法,蕴含了循环利用的理念,以求废弃的建筑构件和材料重复使用,减少资源浪费和建筑垃圾的产生。

3、石板房民居生态理念在低碳室内设计中继承的原则与方法

3.1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兴隆庄石板房民居的建造完全尊重自然,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在当代,我们的设计过程中也要遵循这种原则,要认识到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是相互的。合理的利用自然资源,也可以将自然元素引入到设计中,让人们感觉更加亲近自然。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的设计非常注重校园环境的意境营造以及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融建筑、园林、自然于一体,灰色的水泥墙、朴素的砖瓦墙、蜿蜒起伏的走廊,无不显现着中国传统民居所秉承的“天人合一”、“因地制宜”的思想。

3.2低碳环保。正如兴隆庄石板房就地取材,节约成本,建筑材料易降解无污染一样,当代的室内设计也应该尽可能减少复合材料的使用,降低建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象山校区的瓦片墙都是用回收的旧瓦片做的,既节约了资源,又减少了建筑垃圾。

3.3符号性。符号性就是将当地民居的特色融入到现代的室内设计中,形成当地文化的一种符号象征。例如在枣庄地区的室内设计中,加入石板或者秸秆等装饰元素,既能够满足现代人们追求的新颖独特、返璞归真,也能引起当地居民对于传统文化的认同,同时更好地弘扬传统文化。苏州吴宫泛太平洋酒店的设计不仅融合了一千多年历史的苏州古城墙和苏州传统民居的特色,也吸收了江南古典园林的精华。建筑和室内装饰大量使用了苏州当地的材料,彰显了浓郁的本土文化特色。

3.4继承与创新互融。我们继承当地优秀的民居文化及设计理念,也不是一味排斥现代的设计手法和新型材料。遵循继承与创新互融的原则,古为今用,在满足现代人需求的前提下,实现各种矛盾元素的共生,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共同繁荣。吴宫泛太平洋酒店在一些空间里本土材料的使用与局部的高档材料相得益彰,起到了锦上添花的效果。

四、结语

石板房民居是兴隆庄人民因地制宜创造出来的,是兴隆庄人民的智慧结晶,也是我国传统民居文化中珍贵的一部分。她的存在对于传统民居文化的延续以及当代低碳室内设计都具有深远的意义,因此我们在继承和发展其生态理念的同时对她进行最大限度的保护和合理的开发。我们应该从石板房民居建筑的传统中找到更加智慧的建造方式,探索出适合当代人的低碳、环保、可持续的人居环境。

参考文献:

[1] 诸子集成编委会. 诸子集成. 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6:13

[2] 汉宝德. 中国建筑文化讲座. 北京:生活读书知心三联书店,2006:62~65

[3] Ronald L Mass Customization:The Next Industrial Revolution. Industrial Management,1995,37:8~19

[4] 李泉涛 韩勇. 探析胶东海草民居的自然生态模式[J]. 工业建筑,2012年,第42卷第4期

[5] Exposing Stormwater,,Stanton Jones,《Landscape Architecture》,2002:30~32

[6] RobertA.M.Ste First Published by Rizzoli International,Inc,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in 1992:19

作者简介:

韩勇(1956 -),男,山东人,青岛理工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李响(1988 -),女,山东人,青岛理工大学艺术学院2012级硕士研究生。

上一篇:讨论建筑设计在城市规划中的作用 下一篇:试论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成本控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