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过程教学”的构建

时间:2022-07-07 06:25:57

高中化学“过程教学”的构建

摘要:化学“过程教学”就是教师根据教育规律、学生认知和心理特点,通过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直接或间接的感受、体验化学知识产生、发展、演变的过程,从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思维活动,使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提高化学素养的一种教学模式。本文以一个教学案例简要介绍了化学“过程教学”的构建。

关键词:过程教学;创造;思维过程;构建

中图分类号:G63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6-0-01

化学课堂教学中的“过程教学”是相对于传统的结果教学而言的。所谓结果教学就是教师在教学中只重视知识的结论、教学的结果,忽略知识的来龙去脉,有意无意地压缩了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所谓化学“过程教学”就是教师根据教育规律、学生认知和心理特点,通过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直接或间接的感受、体验化学知识产生、发展、演变的过程,从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思维活动,使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提高化学素养的一种教学模式。

一、“过程教学”的主要特征

(一)过程性

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探索情景之中,让他们亲身体验新知识,新概念,新规律的探索、发现的过程,体验知识和原理的形成过程,体验科学发现,问题解决的方法和过程,要充分展现学生的思维过程,通过过程展现,使学生学习过程变为一个问题的“再现”和“再解决”的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研究过程为主线,随着学生的思维的发展而发展,而知识的获得是在展现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过程中水到渠成。

(二)主体性

教育的主体性表现在:1.教师要尊重学生在教育教学的地位和作用 ,尊重和培养学生的自觉性、自主性和创造性;2.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尊重学生人格的价值和独特的品质;3.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围绕课题进行活动,教师创设各种条件,给学生充分展现思维过程的时间和空间,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在教学中要淡化教师的驾驭意识。

(三)研究性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围绕课题以研究者的身份参与教学过程,他们是知识的积极探究者,而不是消极的知识的接受器。通过研究,培养学生研究意识和方法。

(四)体验性

学习有两种方式:接受式学习和体验式学习。某些传统课堂教学重视知识的灌输,抽走了最生动的学生情感体验,“过程教学”通过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科学道德和科学态度,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团队精神。

二、过程教学的构建

(一)提出课题

教师精心设计课题,创设问题情景,引发学生对知识本身产生兴趣,产生认知需求,产生情感冲动,激发学习动机。提出的课题可以从生活生产实际引入,从知识引入。

提出的课题要有趋动性、基础性和可持续发展性

1.趋动性。提出的课题思维容量要大,可挖掘的探究因素多,宜于展开思维。提出的课题尽量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体验学习的价值以及在学习中体验人的价值,这种价值指向调动了学生探究的欲望。(见案例)

2.基础性。提出的课题,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和能力水平,使学生跳起来够得着。

3.可持续发展性。在解决旧课题的同时又产生新问题,新问题又激发学生进行新的探究

(二)分组讨论(4人一组)、设计方案、实验探究

(三)师生对话、生生对话、思维共享

(四)结题总结

归纳总结是发散思维到收敛思维的过程,是学生的认识提炼升华的过程。

案例:氢氧化铝的性质

【提出课题―从实际中来】

1.信息交流。①铝元素对人体健康会造成哪些危害?②人体从哪些途径摄入铝元素?

2.导致水源中Al3+浓度偏高的原因。以AlCl3溶液模拟被铝污染的实验室废水。

3.限于实验室条件,在指定药品的条件下如何降低实验室中铝元素的含量?有哪些途径?

【分析和解决课题】

1.分组讨论设计方案,并实施实验方案。

2.布置学生实验。①介绍提供的药品。②实验操作注意事项。

3.学生分组实验

4.组织学生汇报实验现象及结果

【发散到收敛―知识、方法梳理】

1.布置学生根据三条途径书写相关实验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知识的应用―到实际中去】

1.提出新的课题:如何验证胃舒平中含有氢氧化铝?

2.讨论、评价学生所提出实验方案,确定正确的方案。

3.布置学生进行实验

4.总结鉴别物质的一般思路

参考文献:

[1]闫承利.素质教育课堂优化艺术[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2]邵瑞珍.教育心理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1988.

[3]刘知新.中国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中学化学.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7).

[4]刘知新.化学实验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5]任长松.探究式学习:18条原则[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1、2期)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上一篇:浅谈思想政治课的创新教学 下一篇:引导自主学习 培养创新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