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GDP局限性的认识

时间:2022-07-07 05:10:46

近年来,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平衡问题、生态环境日益恶化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很多人认为导致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片面地追求GDP的增加。GDP虽然可以反映一国的经济水平发展状况,但GDP也具有很多的局限。通过分析可以看出,GDP仅仅是各国衡量经济增长的一个指标,但它不能真正地反映我们的生活水平。

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我们给一国在一年内所生产的最终物品和劳务的货币总价值所起的名称,用货币这把尺子去度量一国利用其土地、劳动及资本等资源所生产的各种物品和劳务的总值。反映了一国整体经济的规模和状况。实际的GDP与充分就业时所能达到的GDP之间的背离反映了经济中周期性波动的状况,名义GDP与实际GDP之比可以衡量通货膨胀的程度,所以GDP是国民收入核算最重要的指标,如果把实际GDP除以一国人口数量则得出人均实际GDP。

一、GDP的局限性

1、GDP无法反映一定时期内社会财富总量的积累,仅是计算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社会财富的增加不仅是数量的增加,还有质量的增加。例如,河北省三年大变样过程中GDP的变化,2008年为建设新的办公楼,需要把原有的楼房拆迁(尽管楼房还有一定的使用寿命,但是处于规划地带,必须进行拆迁)。拆迁过程中增加的GDP就会计入2008年的国民收入当中;而2009年在原有的地方重新建立办公楼,在建设过程的水泥、钢筋、建筑材料、装饰材料、配套的办公设备以及每个环节中人工的需求等等,这些都会创造2009年的GDP,计入2009年的GDP。同样是新办公楼的建设,其中的拆迁和建设分别计入两个不同时期的GDP,虽然每个时期的GDP都有增加,但是没有实质性的财富积累。在地方的三年大变样和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许多地方如邯郸市和邢台市的一些县区都标出了“大拆促大建、大建促大变”的标语,出现了农民新建楼房被强行拆迁,重新建设新农村。为什么要拆迁?广州大学建筑节能研究院周孝清教授说,这里面的原因非常复杂,有些是因为城市的规划发生改变,原有的建筑不符合新的定位和功能需求,必须拆除。另外,“为拆而拆”也并不少见,大破大立、大拆大建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改造旧建筑。这样一拆一建都增加了我国的GDP总量。近几年来,我国的GDP一路飙升,位居世界第二。而这个GDP却反映不了我国财富的积累。

2、GDP无法反映社会产品的品质和种类。比如,无法反映一国或地区的经济活动中是否包含了一些非法的地下经济活动和不适当的经济活动在内。施奈德把地下经济定义为:未被纳入正式经济统计项目的经济活动,其中包括,、无许可营业、走私、逃税等非法经济活动以及物物交换、劳务交易等。据一项调查结果显示,2008年欧盟地区地下经济占GDP的16%,约为2.1万亿欧元,上述数据未将塞浦路斯、卢森堡和马耳他考虑在内,但是包括了挪威、瑞士以及即将入盟国家的数据。2008年保加利亚国内生产总值为340亿欧元,地下经济为120亿欧元,占GDP的36%。拉脱维亚地下经济占GDP的36%,爱沙尼亚和克罗地亚地下经济占GDP的35%。2008年罗马尼亚国内生产总值为1,390亿欧元,地下经济为460亿欧元,占GDP的33%。奥地利和瑞士是欧洲国家中地下经济比重最低的,约占GDP的8%。

3、GDP不能反映社会上大量的非市场化经济活动,比如一些家务劳动、自给自足的经济活动等。GDP作为反映国民经济总产出的指标,未能包括自己生产、自己消费的产品或劳务的这部分产出,对总产出反映的不够全面。例如,城市居民在自己家房前屋后种植的蔬菜和水果,且这些产品只供自己享用;农民自己生产且自己消费的农产品;此外,居民在自己的家庭中从事的家务劳动如做饭、拖地板以及自己维修家用电器等等,这些活动都有实实在在的经济产出,是国民经济产出的一部分,只是因为没有经过市场交换,都未能计入到GDP当中去。

4、GDP不能说明商品和服务在其中的比例和结构,无法反映社会产出的性质。这就是说,仅仅依靠GDP是无法看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性质究竟是以物质生产为主,还是以服务业为主,也看不出这方面的相应变化。因为GDP是一个国家总的生产水平的衡量,没有详细地分析各个不同领域在GDP中所占的比重以及该领域的投资和发展情况。

5、GDP无法反映社会经济活动中所生产的环境污染、人口增长等问题。在一些人的观念中,认为有利于增加国内生产总值就一定有利于国民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社会财富也会随着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而增长。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的步伐令世界注目,但是,生态环境也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我国经济以9.5%的发展速度,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同时也有消耗太多原材料的隐患。比如,创造1万美元价值所需的原料,是日本的7倍,是美国的近6倍,更令人尴尬的是,比印度还多3倍。能源过多地消耗,加重了对环境的破坏。但是,这种现状并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目前,我国已经有13亿人口,到2020年,我国人口将达到15亿。城市化进程伴随着沙漠化,可居住及利用的土地越来越少。据了解,1/3的国土都遭遇过酸雨的袭击,7大河中一半的水资源被污染,另有1/4的人没有洁净的饮用水;城市中只有不到20%的垃圾是按照环保的方式处理;世界上10个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中国占了5个,1/3的城市人口不得不呼吸被污染的空气。如果一味追求GDP的增长,就会加剧对环境的污染、破坏和对自然资源的过分消耗等,而治理污染、保护环境的投入,反过来又增加了GDP,从而造成GDP增加,实际社会财富和福利水而下降、劳民伤财的结果。

6、GDP无法在世界各国之间对经济活动和水平做出真正准确的比较。因为在按照统一的美元计价标准去衡量和比较各国的GDP时,要涉及该体系所无法包括的汇率换算问题。由于近年来主要经济体货币汇率波动频繁,因此在各国综合实力比较中,用汇率换算GDP存在的失真问题越来越突出,需要计算另一种较合理的GDP。2010年11月16日从国家统计局获悉,经国务院批准,我国2011年将首次全面参与新一轮世界银行组织的国际比较项目(ICP)活动,使得我国GDP可以通过购买力平价换算,与其他国家进行比较。中国国际比较项目部际协调小组已经成立,由国家统计局、财政部和国家发改委等10个部门共同参与。从2011年1月开始,全球约180个国家和地区同时开展ICP调查,整个活动预计于2013年年底结束。2011年开始的新一轮ICP项目主要有三个目标,其中之一就是提高发展中国家的统计能力,改善宏观经济数据的可比性。

二、经济福利的角度看GDP

从物质意义来讲,幸福来自我们经济活动中所创造的一切产品与劳务,但按现行的统计方法,GDP中有许多遗漏。

第一,GDP在统计时是根据生产出来的最终产品,但并不是这些产品都与我们的幸福相关。例如,如果一个国家在研究新型的军事武器进行的投入,这样就会把更多的资金投入到武器研究项目上,必然会减少在人们社会生活上的投入,虽然国家整体的GDP增加了但不会直接增加我们的幸福感,因为军事武器不会直接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相联系。

第二,GDP按市场价格计算,但市场价格与产品的质量和数量并没有直接关系,人们的幸福程度与产品的质量和数量相关,而与价格关系不大。比如,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所用的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多,但生产手机的成本在下降,所以手机的价格在下降,产量在增加。从GDP的角度来讲,手机行业的生产总值没有增加,没有创造更多的GDP;但作为消费者的我们却是主要关注是手机的质量和功能,用低价格得到高质量的产品。

第三,人们的幸福程度、经济福利的大小还取决于一个社会的收入分配状况,衡量经济福利不是少数人的经济福利,而是整个社会的经济福利。衡量一个社会人们的幸福情况不是少数人的幸福,而是整个社会人们的幸福情况。如果只有少数人消费水平很高,购买奢侈的物品,而大多数人却还处于温饱状态,这种收入分配不均的局面也不会增加人们的幸福度。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GDP可以毫无疑问地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情况,尽管GDP作为衡量一国的经济增长的尺度存在种种缺陷,但仍然有很大的优点:它能够把一国经济的全部活动概括在极为简明的统计数字之中,从而可以形成为表明各国经济增长的通用指标。但对于GDP不能过度的迷恋,它只是一个衡量标准,对于一些问题GDP是不能反映的。借用经济学家梁小民的一句话:GDP不是万能,但没有GDP是万万不能。

(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杨欢进.西方经济学专题研究.河北人民出版社,2007.9.

[2]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三版)宏观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3]梁小民.宏观经济学纵横谈.三联书店,2002.1.

[4]杨缅昆.GDP分配核算的若干理论问题[J].学术问题研究,2009.1.

[5]刘方文.对GDP的再认识[J].江东论坛,2009.1.

上一篇:青海旅游发展战略选择 下一篇:集团公司战略控制力构成要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