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前需弄清7个问题

时间:2022-07-07 03:45:26

“冬病夏治”前需弄清7个问题

盛夏伏天,酷暑难耐,但对于患有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过敏性鼻炎、咽炎、咳嗽、反复感冒、免疫力低下等秋冬季容易复发和加重疾病的病友而言,却是“冬病夏治”的良好时机,虽然离入伏还有一段时间,很多患者已纷纷开始打听和挂号。那么,在预约之前有哪些需要了解和准备的呢?人人健康告诉你。

1.不适合湿热体质

冬病夏治主要针对3周岁以上虚寒体质的人群,患有冬天容易发作或遇冷易加重的疾病,如哮喘、反复感冒、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过敏性鼻炎、风湿病等。有内火、湿热体质的人不适合冬病夏治,简易的判断方法是,观察分泌物和舌苔。如果痰或鼻涕为黄颜色,且比较黏稠;舌质发红且舌苔干燥,或舌苔黄腻(舌面上有一层像黄油般黏腻的苔),这种人就不适合做贴敷。相反,如果分泌物为白色且比较稀,舌淡红,舌苔薄白者则属于虚寒体质,适合做冬病夏治。对于热证的患者,即关节热痛、发热、不怕凉反怕热等病人,当慎用或忌用。

2.不适合瘢痕体质、虚弱怕痛、支气管扩张、正在感冒发烧者及血糖不达标的糖尿病患者

虽然贴敷只是有点微热感,但本疗法可能有10%左右的起泡率,有些人可能会出现皮肤起泡、痛痒难忍的状况,所以不适合瘢痕体质的患者。对那些长期咳嗽,甚至有咳血病史的人,建议最好先去拍肺部CT,如果确认是支气管扩张患者,最好不做贴敷,因为这类病人多是湿热体质,不适合做冬病夏治。至于疾病急性发作期的患者,敷贴后则会加重病情。而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未能控制良好,则皮肤一旦破损很难愈合。

3.错时预约

今年头伏为7月19日,中伏为7月29日,末伏为8月8日。其实贴敷的时间前后相差一两天,效果并没有多大差别,反而是扎堆在这3天来治疗,会给医院和患者都带来不便。例如头伏贴敷可选在7月18日或20日,即提前或推后一两天来做贴敷,错开高峰。

4.做好心理准备

冬病夏治的疗程一般为3年,而且是一个辅助疗法,所以效果并不是想像中的那么神奇。有些人只贴了一年觉得效果不明显就不再坚持,还有些人光靠贴敷,见夏天不犯病了就擅自停口服药,这些都是错误的。对慢性病而言,任何疗法都不可能治愈,或终生见效,患者应遵医嘱坚持治疗。

5.贴敷药物期间注意事项

应减少运动、避免出汗,尽量避免电扇、空调直吹,以利于药物吸收;注意防止药膏污损衣物;应尽量避免食用寒凉、过咸等可能减弱药效的食物;应尽量避免烟酒、海味及辛辣、牛羊肉等食物,以免出现发疱现象。

6.每次贴敷时间视具体情况而定

贴敷后局部有轻微灼热、痒感,为正常反应;如出现奇痒、灼痛难忍等应立即去掉药膏;如无不适,建议成人可贴6 ~ 8小时,儿童可贴4 ~ 6小时。

7.取下药膏后如出现灼痛,可涂抹“万花油”、“烫伤膏”等,切忌外用刺激性药物,以免进一步伤害皮肤。

如出现小水泡,一般不需特殊处理,如小水泡已破,可涂抹红霉素软膏等消炎膏;大水泡应到医院接受治疗;个别局部反应大者,应终止贴敷治疗或由医师对药物作适当调整。皮肤高度过敏者不宜进行该项治疗。

上一篇:七站式排毒抗癌攻略 下一篇:体检为何检不出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