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眼有效教学 提高语文素养

时间:2022-07-07 03:39:33

着眼有效教学 提高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正确理解、把握教材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合理利用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以人为本,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给学生一个灵动的有效的课堂是语文教学的目标。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呢?

一、发挥想象力,巧妙补空白

为了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及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教师可以抓住课文中的留白地方,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填补这些空白。如《鸟语》第七自然段末尾写道:“从终日忙碌的燕子那里,我认识到勤劳的可贵;从飞行整齐的大雁那里,我懂得了纪律的重要;从搏击风雨的苍鹰那里,我学到了勇敢顽强的精神……”我们还能从什么鸟身上学到什么?我抓住省略号鼓励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进行补充。学生纷纷开动脑筋,有的说:“从森林医生啄木鸟那里,我体会到了为人类服务的快乐。”有的说:“从反哺的乌鸦那里,我懂得了孝敬父母。”还有的说:“从忙于送信的信鸽那里,我知道了做事要尽职。”这样的想象让学生懂得鸟儿的精神值得我们人类学习,从而激发学生爱鸟、护鸟的情感。在这样的想象空间里,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培养,潜能得到了发挥。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要凭借这个例子探索课文中典型的构词、组句的规律,而后在运用中形成语言技能,在运用中创新,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在教学中,教师要本着“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原则,挖掘教材中的语言训练点,读写结合,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如《三顾茅庐》一课的第三自然段开头写道:“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课文抓住山冈、松林、溪流、竹林进行描绘,让我们感受到诸葛亮的住地――隆中的秀丽宜人。语言优美生动,四字词语的使用更增添了语言的气势,这是对学生进行仿说、仿写的好课例。我让学生回忆春天的花园或果园的景色,用“______来到______,只见______”的句式写一处景色。学生在认真品读中感悟了语言规律,最后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课内外结合,拓宽知识面

语文课堂教学不能只停留在教材上,要超越教材,设法向课外延伸。为了拓宽学生的学习领域,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我在教学别注重以课文内容为契机,逐步向课外延伸。如在学完《三顾茅庐》一课后,我向学生推荐阅读《草船借箭》。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吸引了学生,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被调动起来了,想要了解更多的三国故事。我趁机向他们推荐阅读《三国演义》,学生兴致盎然地投入到阅读当中。一时间,学生课间闲聊的话题都与《三国演义》有关。接下来,我又组织学生开展了“讲三国故事,评三国人物”的活动,把课内外活动结合起来。在学完《爱因斯坦和小女孩》后,我向学生推荐阅读《我家有个大花园》;学完《我和祖父的园子》后,我推荐阅读《呼兰河传》……总之,我会在学习完课文后,向学生推荐和课文内容相关的课外书,激起他们的阅读兴趣,将他们引向古代文化,引向现代文化,引向中华文化,引向世界文化。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又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在大量的阅读中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三、开放教科书,激发探究欲

利用教材,激起学生对知识的探求欲望,对学生的长远发展是非常有益的。在学完《人类的“老师”》后,我们的头脑中自然会冒出这样的疑问:人类还从哪些生物身上得到启示?我把这个疑问当做当天的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收集有关的文字或图片资料。第二天,我利用自习课让学生交流,很多学生都觉得自然界太神奇了,真是大开眼界。这样的作业既强化了学生“为研究问题而查找资料”的意识,又极大地调动了学生探求新知的兴趣。

四、跨领域学习,育综合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提倡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相结合,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在教学中,我充分挖掘教材,适时地把语文教学和综合实践、美术等课程结合起来,为学生创造一个多彩的语文学习乐园,呈现出多元的课堂文化,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如学习《老师,您好!》一课时,我就把语文教学和综合实践、思想品德教育结合起来。这篇课文是一首现代诗,歌颂了教师的伟大。品读了课文后,我让学生在教师节开展一系列活动:做贺卡送祝福、“我为老师唱首歌”、“我爱老师”诗歌创作朗诵会……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感情。通过活动,学生深切地感受到老师工作的辛劳,从而激发他们对老师的感激、热爱之情。教材中这样的课例很多,我们可以把《第一次抱母亲》和妇女节结合起来,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把《庐山的云雾》和美术鉴赏整合起来;教学《赶海》时,可以配上歌曲《大海啊,故乡》,使学生产生共鸣。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小学语文教师要准确把握教材,深入挖掘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真正转变“教教材”和“以教材为本”的观念,确立“用教材教”和“以人为本”的理念,把学生能力的训练落到实处,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真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更好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责编 莫彩凤)

上一篇:多种材料在壁画艺术创作中的运用 下一篇:民航发展政策扶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