碘伏湿敷用于气管切开切口感染的效果观察

时间:2022-07-07 03:20:28

【中图分类号】R473. 7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6-0251-01

【摘要】目的:观察碘伏湿敷用于气管切开切口感染的效果观察。方法:对19例气管切开切口感染的患者局部运用碘伏纱布持续湿敷。结果:17例气管切开切口感染的切口均治愈,其余2例因病情恶化死亡。结论:碘伏湿敷用于气管切开切口感染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碘伏;湿敷;气管切开;切口感染

气管切开是临床抢救和解除呼吸道梗阻的重要措施之一[1],运用气管切开术的病人往往病情重,全身抵抗力差,或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等多种原因,术后极易发生切口感染。现对我院ICU在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行气管切开术并发切口感染的患者行碘伏纱布湿敷,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本组19例,其中男15例、女4例;年龄22岁-84岁,平均年龄62.3岁;原发疾病中颅脑损伤14例,肺部疾病者3例,有机磷农药中毒者2例;气管切开时间7天至88天。

1.2 气管 切开切口感染的诊断标准术后局部皮肤红、肿、疼痛剧烈、皮温升高,部分切口伴有分泌物及局部皮肤破溃。

1.3 方法 每天使用生理盐水棉球清洗套管外侧、切口及周围皮肤,并采用剪成“Y”形的0.5%碘伏纱布覆盖于切口周围,碘伏纱布q8h更换,分泌物多时增加更换次数,碘伏挥发干燥时用无菌注射器抽取0.5%碘伏注射于“Y”形纱布上,使其保持湿润持续湿敷。

2 评价标准和结果

2.1 评价标准 气管切开处切口周围充血水肿明显消退,皮肤发红范围小于切口周围1厘米,局部无分泌物为显效;切口周围皮肤完整,皮温正常,皮肤颜色接近周围皮肤颜色无红肿,切口处肉芽组织生长新鲜无分泌物为痊愈。

2.2 结果 评价其中2例患者因病情恶化死亡其余17例患者运用碘伏纱布湿敷换药,最短3天最长8天,气切口的感染均得到控制并痊愈。

3. 讨论

3.1 气管切开切口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3.1.1 原因分析(1)无菌技术操作不规范;(2)疾病的创伤,全身抵抗力下降;(3)环境要求未达标;(4)气囊管理不善;(5)合并其它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6)气管切开的时间长;(7)抗生素的长期大量联合使用。

3.1.2 简述护理对策提供良好的室内环境,加强气道的湿化,加强营养增加抵抗力。严格手卫生,在吸痰、换药时严格无菌操作。加强气囊管理,使用高容低压气囊,压力保持在25-30厘米水柱。妥善固定套管。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合理使用抗生素,每天评估气管套管留置的必要性。

3.2 碘伏又称聚维酮碘,具有无刺激性、过敏反应少,毒性低、杀菌力强、作用持久易溶于水的特点,其杀菌效果不受血液、脓液、肥皂和PH值的影响[2]。当碘接触到皮肤、粘膜时逐渐分解,缓慢释放出活性碘,氧化细菌原聚蛋白中的活性基因,并与蛋白的氨基化合使其变性,从而达到杀菌的目的,对细菌、芽孢、真菌和病毒都有很强的杀菌能力[3]。碘伏具有的杀菌力可使组织脱水,促进创面的干燥,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软化和消散硬结,可在局部形成一层薄膜,防止细菌侵入[4]。气管切开处切口感染局部使用碘伏纱布湿敷以上所述使用方便,价格便宜,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王秀珍,气管切开护理研究进展[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8,21(6):657-658

[2] 胡兆勇,屈安,丛新得,聚维酮碘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8,18,(7):307-308.

[3] 中国药典(第二部).广州:科技出版社,1995:1042.

[4] 谢瑞娟,杨章群,刘宇,等.碘伏治疗芽疮的应用现状[J]护理学杂志,2005,20(11):79-81.

上一篇:胆红素尿对干化学法检测尿亚硝酸盐的影响 下一篇:肿瘤化疗病人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