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缝内衣的图案设计特点及要素

时间:2022-07-06 11:40:08

无缝内衣的图案设计特点及要素

作者:张楠楠 蒋高明 吴志明 单位:江南大学

近年来,无缝内衣凭借其无接缝、无挤压、一次成型、贴体舒适的独特品质征服了大众。特别是经编无缝内衣,其款式新颖,图案精美,且精细程度远胜于纬编无缝内衣。千姿百态的花纹组织图案使经编无缝内衣不仅贴体舒适,更具现代美感。

1经编无缝内衣的结构特征

1.1空间性服装图案不同于一般的装饰图案,它始终以服装造型结构为载体,特别是针对经编无缝织物的三维造型特征,其图案的平面设计与立体排布必须以此为起点进行深入研究。经编无缝三维成形的设计构思相当巧妙,其利用双针床经编机RDPJ6/2编织成三维筒形结构(管状结构),其中前后针床各自独立成圈,分别编织筒形前后面,侧面则由一枚或几枚贾卡导纱针前后针床成圈,形成延展线连接前后片。该机器前后针床间隔仅为0.65mm,有效地保证了侧缝连接处与前后片密度的一致[1],使得表面组织过渡平缓,图案花纹衔接自然。图略为经编无缝内衣的基本款式结构造型及对应的双针床成形原理。(a)为经编无缝最简单的筒形结构,通常用于吊带、背心、抹胸等无袖款式内衣的设计。(b)为两个筒形组合的分支管状结构,主要用于无缝内裤或袜子的设计。(c)为最复杂的3分支管状结构,包括两个袖筒和一个衣筒(包含领筒),其适用最为广泛,主要用于长短袖内衣的设计,且衣长、袖长和领高可根据设计风格的需要随意变化。图案的设计必须依附以上三维曲面而存在,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从二维平面到三维空间的概念转换。

1.2同步性无缝针织技术根据服装造型本身的需要设计编织程序,以一个连贯的过程逐步织出服装所有部位的立体效果,从而得到一件完整的服装[2]。经编无缝内衣同样如此,且在此过程中其图案的形成与三维织物编织是完全同步而不可逆的。在自上而下的编织过程中,地梳和贾卡梳相互配合共同编织,其中地梳编织编链,贾卡梳则连接编链成面,并在内衣筒形织物任意部位随时接受不同的偏移信息,通过导纱针偏移形成长短不一的延展线,以在外观上呈现丰富的纹理图案。如一种经编无缝筒形内衣织物的款式,其连体衣自下到上,图案由花纹到平纹网孔再到花纹。不同部位具有不同的花型与密度,贴体舒适又美观大方。

2经编无缝内衣的图案特征塑造

2.1肌理感的表现经编无缝内衣图案优良的平面层次感与立体延展性呈现出极具特色的肌理效果,营造出新鲜奇特的视触觉感受。(1)通过色彩及组织组合变化,参照自然肌理形态,利用织物平面图案规律的层次推移形成颇具形式感的云纹、水纹等自然图案。(a)黑白相间的波浪条纹,形如流水,呈现独特的肌理节奏感。同样利用疏密变化的大网孔组织图案,可形成渐变、镂空等变化肌理。(b)灵异的蜘蛛网包裹着女性身体,散发着神秘的气息。(2)经编无缝内衣图案独特的肌理效果不仅表现在二维平面的视觉肌理,更表现在其突出的三维立体触觉肌理。如(图略)(c)、(d)所示,当组成花纹图案相邻的组织厚薄差异很大时,就会在织物表面产生厚组织凸出、薄组织凹进的凹凸立体感;当图案以块面状分布时,节奏性的变化也可形成随意大方的自由褶,呈现极其丰富的立体效果。(3)从空间角度看,经编无缝内衣的花型图案在光滑的立体筒形面上,可以无限制地从前身延伸到后身循环不断。(图略)(e)经编无缝丝袜中,侧缝连接自然,浮雕效果的花枝图案环腿蔓延,伸展自如。这种立体织物曲面结构上的立体图案肌理造型形成的双重立体肌理感是其他任何形式的服装都无法比拟的,也由此可看出经编无缝内衣的巨大发展潜力和商业前景。

2.2平面图案与立体排布的转化经编无缝内衣的图案设计不同于一般的印花图案或绣花图案,其图案的形成与结构织造是同步的,完成后无法修改,故需预先作出的设计方案更为周密精确,这要求设计师需积累丰富的经验和想象力,特别要保证侧缝花纹的连接完整,过渡自然。以四方连续或面状群合图案局部铺满或铺满整个经编无缝内衣,是经编无缝内衣图案常用的构成形式,也是“由面向体”转移的直接表现形式。下面以连续图案为例,分析探讨经编无缝内衣由平面图案到立体分布的转化规律。经编无缝内衣的图案设计包括3个流程,一是整体图案的平面造型设计,包括单个花纹的形态及整体构成形式的设计,初步确定内衣前后面及左右侧面的图案组合效果;二是将平面图案按顺时针角度依次环覆经编无缝的三维曲面结构,并通过合理分布使每个面至少有两个完整的循环单元花型,以保证经编无缝内衣360°空间面上的各个角度都能够呈现较为完整的花纹效果;三是参照立体排布结果,对应地重新调整平面设计图的分布,最后将其平均裁剪成两部分,取前半部分直接作为前片工艺底图进行前针床的贾卡意匠图绘制,后片则先水平镜像后作为后片工艺底图进行后针床的贾卡意匠图绘制。

3经编无缝内衣的图案设计要素

经编无缝服装的图案设计不同于一般的装饰图案设计,也不同于一般缝制成衣的图案设计。设计时要全面考虑其审美性、实用性和工艺性,充分凸显经编织物组织丰富、花纹细腻、层次分明、立体感强等优势。合理搭配和分布组织图案,增强其实用性和功能性,同时必须考虑原料、张力等工艺因素对图案成形以及编织过程的影响。

3.1花纹图案的设计应用如果说经编无缝内衣的结构造型是设计创作的大舞台,底组织图案是轻扬的背景音乐,那么花纹图案就是惊艳的舞者,舞动整个设计创作的灵魂。因而,对主体花纹的刻画是整个图案设计研究的重点。经编主体图案的塑造主要靠组织层次的推移来呈现清晰的花纹效果,特别是对主体花纹的刻画。为了提高主体花型的清晰度,如图4所示,花朵图案采用了6种不同的组织搭配,花型的地组织使用6号方形网孔组织,花型轮廓则使用1号厚组织,此组织把花型与地组织明显分隔开来,凸显花纹轮廓。1号厚组织、2号薄组织、3号小网孔组织的厚薄递减与网孔变化形成丰富的花瓣层次。此外,4号条形网孔组织所形成的花瓣纹路和5号散点网孔所形成的夺目花心,使得整个花型更具真实感。总之,经编无缝内衣花型的设计遵循“相邻相异”的原则,即构成花型的每一层组织与其相邻组织及地组织过渡和谐且在外观上很容易区分,从而把花型的各部分表现出来,形成栩栩如生的图案。

3.2组织图案的搭配方式由花卉浮纹与几何组织重叠构图是经编无缝内衣最常用的纹样形式。浮纹做主花,线条、圆形、菱形等组合组织做底纹,形成上下层次相互辉映的艺术特色。如一种时尚内衣,其若干奇异的大小圆形组织包覆着绚丽的太阳花纹样,散布在胸前,好似水中升起的气泡,增强胸部的丰满感。腰部粗细变化的弯曲线条组织形成收腰高挑的视觉效果,裙摆则设计成简单的网孔组织,自然蓬松外张,与腰部内收形成鲜明的对比搭配,完美地展现了女性的曲线美。因而在努力刻画主体花纹图案的同时,不可忽视底网组织图案的辅助与衬托作用。组织图案的合理搭配除了衬托主体花纹、增加形式美感的作用外,还塑造经编无缝内衣的优良实用性和功能性。依据人体工程学原理,人体胸部、腰部、腹部、背部等不同部位的压力敏感度是不同的,因而组织图案疏密程度的设计可以此为依据,随着人体各个部位承受压力的能力而进行弹性的变化[4]。如在胸部和腰部设计厚组织起到提胸塑腰的作用;在腹部设计厚薄相间的组织起到按摩活脂的作用;在运动内衣上多个部位设计网孔组织提高运动机能。如在运动内衣的设计上,胸前整身以简洁平滑的平布组织贴身,干净利落没有束缚感,使着装者活动自如。腰部和裤缝等部位设计网孔组织,满足了排汗透气的功能性要求。总之,巧妙的组织图案搭配可以在配合主体花纹图案呈现最美造型的同时实现其最佳舒适性与功能性。

3.3经编无缝内衣图案的工艺设计对于经编无缝内衣来说,图案的具体设计既要考虑艺术性,又要考虑工艺性。设计时要从经编织物的编织工艺入手,包括原料的选择、纱线张力的要求及后整理的预缩等工艺过程。设计时若考虑不全面,实物花型图案会产生严重变形,甚至因上机时纱线受力不匀、张力过大等原因而不能编织。

3.3.1原料的选择影响图案风格为实现无缝内衣优良的弹性和延展性,满足其贴体舒适和活动自由的要求,所选原料通常都具有一定的弹性。而纱线的粗细、性能和搭配方式的不同,一定程度上影响织物的质感和图案外观效果。表2为经编无缝内衣常见的原料搭配,当地梳和贾卡梳原料分别是锦纶长丝和锦纶包覆纱时,因为前者无弹性后者有弹性,编织后表面会有浮线,图案呈现毛绒感。若将锦纶长丝换成高弹丝,则布面光滑平整,图案清晰明朗。另外,粗细变化搭配不同,也会使图案呈现出细腻或粗旷的质感。

3.3.2图案合理分布,确保张力均衡图案设计时要遵循组织分布均衡的原则,整体水平方向上图案的厚组织和薄组织分布不宜过于集中,因为局部连续厚组织的用纱量偏大,纱线张力不断增大而导致断纱。同时,垂直方向厚组织和薄组织的阶段转变也不宜太过突兀,用纱量的突变会因送经量的供给反应不及时而出现崩纱。因此,当主体图案为厚组织提花时,通常采用45°方向排布方式,即斜向变换花纹来缓解张力的影响。

3.3.3预见实物,刻意缩放图案比例主次图案搭配设计,特别是花纹图案与底部大网孔组织图案配合时,必须从工艺的角度出发,利用逆向思维方式,通过预见其最终的实物效果来翻修设计图。因为当设计图上的花纹及网孔面积按某种比例搭配时,经编织物预缩整理后,实物上的比例与设计图存在明显差异。通常组织稍厚的花纹图案变小,网孔地网图案则因牵拉张力作用偏大,所以在设计时要刻意对理想的构图比例进行放大缩小,以保证编织出来的实物与设计意图相符,确保花型饱满清晰,构图协调美观。

4结语

经编无缝内衣图案的设计与技法多种多样,包括层次肌理的塑造,多元风格的形成,工艺性的完美实现,都需要设计者具有较强的审美感知能力、三维立体想象力以及扎实的工艺功底。经编无缝内衣在传承了针织服装舒适合体、优雅大方特性的同时,变化独特的三维立体无缝结构、精美绚丽的花纹组织图案设计也使其产生了独特魅力。

上一篇:染织图案设计探讨 下一篇:车身图案设计发展现况及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