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中学德育教育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影响

时间:2022-07-06 11:07:32

浅议中学德育教育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影响

摘要:在中学教育全面发展的形势下,专注于学生学业,忽视学生的德育教育,特别是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这种做法的弊端已经逐渐暴露出来。近年来,中学生跳楼轻生,厌学辍学现象频发,一遍又一遍地给中学教育敲响警钟。重视学校德育教育,培养学生健康人格就显得尤为紧迫,且意义重大。但是中学德育教育中对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存在误区。本文指出其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希望对中学德育教育中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问题有所帮助。

关键词:德育教育 健康人格 学生 对策

健康的人格对于个人成才成功,意义重大。广大中学生正处在人格养成的关键时期,但是学校德育教育中并未引起足够重视,且存在教育误区,这对广大中学生的成长将相当不利。学校应该提起重视,家庭和社会也不能置身事外,应该共同努力,使广大中学生养成健康的人格。

一、健康人格的定义及其重要性

提及人格,首先给人的是一种距离感和生疏感,感觉这个词离我们的生活很远,其实不然,它就在我们生活当中,真实地反应我们的精神层面。人格是一个人心理品质的核心,对人们的情感以及行为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就像我们照镜子时,镜面对我们的个人外表形象有个成像。如果有一面神奇的镜子,对我们的人格进行成像,形成一张人格量表,我们每个人的人格特征是内向型的还是外向型的,是保守型还是创新型都会表露无遗。

对于人格这一概念,我们可以从内外两方面进行定义。一方面,对人的内在因素进行解释,包括“交往策略”和“内在气质”;另一方面,表现人的外部行为特征,特别是在待人接物,为人处世方面所表现的为他人所认知的特征。人格,从内在来讲,具有一定的遗传性,每个人什么样的人格,特别是指气质方面,是与生俱来的,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一人的行为基调和心境,很大程度上是由气质所决定,交往策略是人在相互交往中所形成的行为方式。而人的外在表现,和内在因素是互为表里的。外在表现,可以说是人的内在因素所驱动的社会行为。内在因素决定外在行为,外在行为表现并反映人格特征。人格可以分为:个人道德品质,个人外部特征和道德情感三个部分。

定义健康人格,应该包括两种最基本的成分或特质,即对己独立自尊和对他人感恩奉献。只有懂得把对自己的关注和对他人的关注融为一体的人,才是真正具有健康人格的人。

二、中学生健康人格培养的重要性

在中学教育全面发展的形势下,专注于学生学业,忽视学生的德育教育,特别是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这种做法的弊端已经逐渐暴露出来。近年来,中学生跳楼轻生,厌学辍学现象频发,一遍又一遍地给中学教育敲响警钟。重视学校德育教育,培养学生健康人格就显得尤为紧迫,且意义重大。

1.健康的人格可以提高人的抗挫折能力,使人增强自信心,克服不良的心理障碍。独立自尊是健康人格的一个重要方面,人要关注自我,但不可逾越应有之度,那样会迷失自我。一个人具备了健康的人格,就会以个人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为重,宠辱不惊,理智地看待自己的成功和失败,对自己的能力和才智能够清醒的驾驭。

2.健康的人格能够使人正确地看待自己和他人,妥善处理人际关系。虽然青年学生的活动范围主要是校园,但是也需要处理好和老师同学以及家长的关系。当面对来自师长的批评和部分淘气同学的欺负时,遇到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时,具备健康人格的学生就可以淡然处之,以乐观的情绪去赢得成功的机遇和希望,做一个不仅关注自己,也关注他人的优秀之人。

3.健康的人格可以促进中学生健康的自我意识的发展。自我意识的形成,除了要有对自我的正确认知外,还要有健全人格的支持。培养积极、和谐、健全的人格,对于中学生而言意义重大。健康的自我意识关系到中学生将来一生的发展,只有在健康人格的指引下,学生才能收获到完美的明天。现如今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人们面临着各种需要处理的矛盾,一个人若缺失健康的自我意识,必然会迷失在茫茫人海,找不到属于自己的方向。对于一名中学生,虽然在学校里还没有面临太多的困难和抉择,但是若没有这种健康自我意识的培养,以后很难在社会上立足,自身也会因为缺乏健康的自我意识误入歧途。所以,学生应该具备健康的人格,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促进健康的自我意识的发展,从而收获健康完美的人生前景。

4.健康的人格可以使人更好地适应环境,迎接竞争和挑战。适应一个新的环境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很多人会产生心理矛盾。我们的中学生也不例外。例如,在中学阶段,考试是家常便饭,但对于考试的结果学生普遍比较重视。那些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很容易摆出一副胜利者的姿态,产生强烈的自豪感。但是一旦到了新的环境中,天外有天,面对更多的学习优秀者和出现的新问题,这时候学生就会产生处处不如人的自卑感。另外一个需要面对的矛盾就是独立的人格和交往的需求之间的矛盾。当今社会,竞争是愈演愈烈,在优胜略汰的法则中求生,健康人格更是必备之要件。既关注自我,保持独自和自尊,又关注他人,谋求合作,只有这样才会使你走向成功。

三、 培养学生健康人格对整个中学教育意义深远

(一)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是教育的根本目标

教育,顾名思义,就是教书育人,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学生。教育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更要让学生养成高尚的品格,将来有功于社会,有益于民族。一个掌握先进知识,但品质低略之人,不仅无益,甚至会危害一方。因此,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才是教育之根本目标。

(二)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是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

具备健康的人格,是人才培养中的重中之重。在全面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要将教育的重心向德育倾斜,更加注重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是中学生精神和心理世界的迫切需要。青少年阶段,是人形成世界观、价值观和人身观的关键时期;他们人格的内在决定因素还很不稳定,产生了一定的人格问题。因而,对作为祖国未来,民族希望的青少年,加强其健康人格的培养,使他们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二十一世界的现代化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四、中学德育教育中培养学生健康人格存在的误区

(一)轻视人格教育,教育向着功利化方向发展

长期以来,整个中学教育,都是围着升学、考试转,以提高学生考试成绩,提升学校升学率为根本目标,这种”应试教育“模式大行其道。在人才选拔、教学评估中,忽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教条化的教学,学生机械化的记忆,使整个中学教育系统缺乏应有的升级和活力。其结果,只能是培养出一批只知道记忆、模仿,一心只为应付考试的“书呆子”。当前的中学生,出现大批的追星族,他们追的基本上都是那些歌星、影星、球星,很少有人把大科学家、大发明家当做偶像。而健康人格的基本标志就是主动关注自我,关注他人,既不过分迷恋自我,也不盲目追捧他人。另外,虽然现如今国家有关部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但是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都还没有从应试教育的怪圈中跳出来,普遍地教育孩子以考试为导向,忽视课外知识的学习,这种轻视德育,重视智育的教育方式,是发展素质教育的绊脚石,严重影响了中学生社会公德意识的养成。这种功利化教育轻视德育,对于中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存在严重的误区,将对广大中学生的成长成才产生重大的消极影响。

(二)人格培育低层次,教育模式趋于单一化

当今的中学教育中,“标准化”“工业化”现象盛行。培养学生,也开始仿效工业上的流水线作业,标准化生产。教学的内容是统一的,教学的程序是统一的,甚至评价学生的标准也是统一的。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追求最优化设计,完全排斥中学生在人格发展中的、符合成长规律的各种错误尝试,对于人性的发展是一种抑制,对于中学生的人格完善和主体性提高会产生不利影响。除此之外,在教学的过程中,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标准内容,以学校规章为强制性规范,这样和人格培养的平等性和尊严性背道而驰。健康人格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自尊和独立。没有平等,何来自尊,又怎会养成健康的人格。另外,过分追逐考试高分也使人格培养误入歧途。在一些学校的德育过程中,对学生运用强制力,为学生制定严格的量化标准,迫使中学生依规行事。这样,学生因为害怕强力而外在表现出对于学校标准的服从,而实际上是伪装,并非主动和自觉地遵从。教育模式如此的单一化,使中学生的人格培养处于较低层次。

(三)人格培育慢速低效,教育模式具有封闭性

中学德育教育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长期以来的一个深刻教训,就是封闭性的教育模式对人格的忽视。如今的社会需要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合作以及和谐相处。所以教学模式应该促使教师把爱的种子播种在学生的心间,使学生在中学阶段就学会做人的大道理,养成良好的习惯和作风,以期将来为国家和民族做出贡献。

可是,如今的中学教育中,“封闭性”“军事化”教学备受推崇,尤其是在县乡中学中。学生开学之后,严禁无故走出校园,学习和生活囿于小小的校园之中。这就意味着和社会的隔离。与世界上大多数先进国家相比,我国的人格教育忽视中学生对于家乡和先辈的劳动感情的培养,隔绝了学生接触社区现实的通道,不利于学生参与社会、思考社会问题,学生普遍缺乏对国家的关心和对社会的认同,长此以往,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人翁意识。这样,中学生人格培养的速度低,且效率差,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教育模式封闭性造成的。

五、在中学德育教育中,正确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

(一)学校是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主阵地

中学阶段是学生健康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学生的主要活动区域应该是校园,所以学校必须也必然成为塑造学生健康人格的主阵地。重视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也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学校作为教书育人、传道解惑的专门机构,在培育学生健康人格的过程中,应该起带头作用。

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受周围的人和事影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应该起到关键作用。他们的言行举止,无不对学生的健康人格的塑造产生重要影响。因而,教师要更加注重自身人格塑造,用他的思想、品行、修养、风度,去影响学生。学生也容易模仿教师,受其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影响。教师们也应该不断的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和经验,丰富自己的教学思路,并且深入到学生中去,尝试做学生的朋友,用平易近人的方式去帮助学生,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可以说,班主任健康人格的完善过程便是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过程。

此外,作为教育工作者,还需要转换一些教育观念,对学生的健康人格的培养提起高度重视。首先,要树立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的观念。国内外的教育专家们都曾经做过大量的实验,其结果都证明,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生的智力水平并不成正比,其中非智力因素、教师教育方法和学生的学习环境都对其产生重要影响。其次,要树立师生平等的观念。中学生正处在人格养成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是相当敏感的,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学会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只有学生的各种人格情感得到充分尊重,才能更好地发挥潜能,发展智力。最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推行“拇指式”教育。只有多对学生竖起拇指,对其每个闪光点给予足够的肯定,她们才会追求下一个成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正确判断是非曲直,形成健康的人格。

(二)家庭是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重要环节

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应该是家庭,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一出生,能否感受到应有的父母之爱,决定了能否为孩子的最初人格的形成打下基础。家庭和父母对于孩子成长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尤其是对于孩子健康人格的养成。

首先,父母应该转变教育观念。父母都有一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美好愿望。但是,现在的父母也曾深受应试教育的毒害,对于孩子的培养还是墨守成规,以考试为导向。这样不利于孩子主动性的养成和独立人格的培养。父母应该开阔思路,注重发展孩子的兴趣,让孩子学会积极主动地学习。

其次,家庭生活应该具有丰富的生活内涵。孩子的发展应该以科学的家庭教育为基础。孩子要接触到外面的大千世界和丰富多彩的外部事物,多半是通过家长,因而,家庭生活要丰富,作为父母也要有广泛的兴趣爱好。孩子欣赏能力的养成多半也是在丰富的家庭生活中逐步养成的。这些多半不是靠家长的刻意追求来实现的,而是靠家长的高尚情操,潜移默化影响的结果。具有丰富内涵的家庭生活,是孩子形成博而杂的知识储备,这是孩子潜在的创造源泉,具有启迪孩子心智的作用。

再次,注重反哺教育。有些家长真是“高瞻远瞩”,不仅为孩子的现在做打算,甚至为孩子的一生都做了详细的规划,为孩子设计好了人生轨迹。自以为是爱孩子的表现,其实不然,这样做对孩子利大于弊,会使孩子失去自立自强的能力,不能正确地面对挫折和失败。对孩子进行反哺教育是他们的必经之路,苦难是人生的财富,才是真正的爱孩子。家庭是孩子走向社会的前站,孩子如果养成习惯性索取的习惯,就会扭曲了家庭教育,使孩子失去在社会中求生的技能。孩子能否孝敬父母,就从侧面上反映了将来能否报效祖国。让孩子懂得感恩他人,尤其是父母,奉献社会,是健康人格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社区是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加固性措施

孩子虽然生活主要活动区域是学校,但是要想养成健康的人格,还要走出校园,融入社会。他们首先接触到的社会,就是所生活的社区。这样,社区环境在学生人格养成的过程中也成为一个重要的因素。学校、家庭和社区要在学生健康人格的养成中,互相协调,相互配合。学校、家庭在人格培养方面发挥长效作用,而社区环境也必须与其保持一致,否则难以受到好的效果。在社区问题上,学校应该相信自己有责任也有能力,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不能持消极态度。其实,只要开动脑筋,对于社区问题,还是可以扬长避短,得到妥善解决的。如校园外的小商小贩,向学生出售不卫生的食物,危害学生的身体健康。学校完全可以联合相关部门,如居委会、城管办等,对校园周边的环境进行整顿和治理。像网吧、游戏厅、黄色书刊光盘出租行等,这些有害学生健康成长和健康人格养成的场所,进行取缔,对相关责任人进行惩处。学校领导和家长作为学生教育的主要负责人,应该参加到社区管理中去,给他们献计献策,对社区中存在的不利于青少年成长的消极因素,进行彻底的清理,营造和谐舒适,文明向上的新社区,为青少年健康人格的养成保驾护航。同时,社区作为学校教育的延续,学校还应该组织人员深入到社区中去,进行普法教育宣传,为建设文明社区做贡献,从而真正实现开辟社区作为学校教育的第二课堂的良好局面。为广大中学生的健康人格的养成,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完善社区在培养学生健康人格上的这道加固性措施。

六、小结

近年来,在中学教育中,普遍推行素质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德育是一个重要方面,其中对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那更是重中之重。但在中学德育教育中对于健康人格素质的认识却陷入误区,我们应该认识错误,并改正错误,从误区中跳出来,发挥学校、家庭和社区三方之力,为中学生健康人格的养成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卫异,左柱瑛.青少年人格塑造.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 杨眉.健康人格心理学.北京: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2004.

[3] 聂绪军.建构中学生的健康人格.教师之友,2004(11).

[4] 韦吉锋,韦继光,陆家海.网络德育管理模式探讨叨.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

[5] 赵红岩.中学教育需要不断推进观念创新明.河南教育:高校版,2006(8).

(责编 闫祥)

上一篇:小学低年级高效识字课堂教学初探 下一篇:小学美术作业评价方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