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母语文化的失语及补救方法

时间:2022-07-06 11:02:57

小议母语文化的失语及补救方法

毋庸讳言,由于现代化步伐的加快,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目前正面临着进行现代化改造的问题。语言学习首要的是要确立学习的目的,而目前大部分学习者学习英语的目的都是为了交流,尤其是进行跨文化的交流。交流是双向的而不是单向的,交流的进行意味着吸纳和传播两者不可或缺。跨文化的交流是一种双向的交流。从宏观上说,跨文化的交流决不是一方向另一方“一边倒”式的学习。当现代化被公认为是一个过程的时候,它同时也是一个精神的过程,是一个多种文化相互碰撞的过程。多种文化相互碰撞的过程其实就是外民族文化的输入与本民族文化重构的过程。在英语逐渐成为国际性的语言的时候,用英语向其他国家的人民讲述和解释中国文化已经成为让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的一个最重要的途径,也是当前大学英语教学应该承担的基本任务之一。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母语文化,实现母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的双向交流,而不是仅仅进行目的语文化的教学,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化交际能力与文化意识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对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失语现象的反思

母语文化失语即学生在跨文化的交际中由于对中国文化的不了解,所以就无法用英语准确地表达中国文化,从而也导致交际的低效或失败。在过去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里,由于受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的影响,从小学到大学,我们的英语教学无不聚焦于语言形式的教学上,即过于关注语音、语法、词汇及句子成分等方面的训练,而对语言元素背后最为重要的文化的感知能力和文化的敏感性的养成和培养则有所忽视,尤其是母语文化的教学已被挤压到了边缘和尴尬的境地,以至于渐渐地走向失语。

1.大学英语教材中母语文化的缺位

大学英语教材是直接影响教学目标达成的载体。应当承认,目前大学英语教育中存在着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教学严重失衡的现象。这种现象最直接地表现在所选教材上。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使用的教材几乎都是反映第一语言为英语的国家的文化材料,而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的教材则很少。这样,我国学生接触到的材料几乎都是“洋文化”,有些甚至就是直接引进的英美原版教材,因而许多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就只重视英美文化的传递而忽视本土文化的传播,绝大部分学生也将英美文化作为文化学习的主体,而漠视了中国文化在跨文化交际方面的重要性。现有大学英语教材已经比较充分地意识到了英语国家文化在语言教学中的作用,所以在将目的语文化融入目的语语言的习得之中这一方面已在很大程度上得到实现。

然而,教材中涉及的中国文化的内容却少之又少,不成体系,以至于学生很少能见到有关本国文化的英语表达,从而就造成了英语表述中的本国文化的失语。从跨文化交际理论的视角来看,目前的跨文化交际已经由过去的单向交际转变成了现在的双向交际,这就意味着学生必须了解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方式,以便在跨文化交际中向外籍人士介绍中国的文化。纵观我国现有的大学英语教材,如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新编大学英语》和《新视野大学英语》、上海外语研究出版社出版的《全新版大学英语》等,它们均顾及了英语的原汁原味,课文所选内容也大多来自国外的报刊杂志,语言中处处透着英美文化的文化气息,但却很少涉及到中国的文化。

这样带有浓郁的目的语文化色彩的篇章安排,对学生更好地了解西方文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有利于他们掌握纯正的英语。但遗憾的是,由于这些教材都没有重视中国文化的导入,因而学生就不能从英语教材中学到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方式,并且也没有专门的辞典以供学生去查阅。新形势下学生学习英语一方面是为了交流,为了吸收外来文化,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传播母语文化,外国人也希望通过英语这一世界通用语言来了解中国和中国的文化。但如果我们自己都不会用英语来表达我们自己的文化,那又何以能让世界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呢?因此,大学英语教材编写中母语文化的缺位值得我们关注。

2.大学英语教师母语文化意识的欠缺

要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双向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社会文化人,教师本身就应该具有双向跨文化交际的能力(biculturalability)。在英语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也是输出中国文化的主要方面。因此大学教师应该重视在英语教学中导人中国文化的元素,应具备深厚的英语语言功底和较高的中国文化的文化修养,从而使自己能够用英语来谈论中国文化的根源和演变的基础知识,能引导和提高学生对母语文化的兴趣,在教学实践中培养他们的母语文化意识,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但是,目前中国的大部分英语教师均是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其自身的中国文化的素养很不足。当前大学英语教师存在以下一些问题:自己的关于英美文化的知识是属于通过书本而获得的间接的知识(indirectknowledge),这在认知层面上尚存在一定的缺陷。对于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对大多数英语教师来说则具有相当的挑战性。我们大学的英语教师也少有机会到国外去长期学习与交流,所以他们的跨文化交际的策略与经验也有待提高。这样,如果我们的英语教师依然只注重英语的知识点的讲授而不是从整体上去解读语言点背后的文化内涵的话,就会使自己的英语教学仅局限于严格的语法结构和功能的范畴。教师的文化意识淡薄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学生的文化感知能力的弱化,从而就将英语教学演变成了单纯的“语言教学”。在如此空洞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中,文化完全游离于教学之外。教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无论在文化知识层面还是在能力运用层面都存在不足,这必然影响到自己课堂教学的效果,必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3.大学各类英语过级考试中母语文化导向的缺乏

目前,国内各种英语的级别考试中并没有文化能力的测试项目,几乎所有考试考查的都是词汇、语法、篇章结构分析和语音等。当前的四、六级英语考试在很多高校仍然被视为是考查学生英语能力的根本指标。从一定意义上讲,绝大多数学生依旧把通过英语四级或六级考试当做自己大学阶段学习英语的目标和重心。但实际上,在这种无形的压力或指挥棒的影响之下,不少大学英语教师也固守着自己传统的教学方式,即以指导学生使之通过英语四级或六级考试为目标,由此而导致学生母语文化的缺位当然就是必然的。

综上所述,在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的失语现象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母语文化的失语不仅会导致我国文化在国际上传播的困难,而且也会使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明显缺乏。只要是有跨文化交际存在的地方,都会涉及到母语文化输出的问题,这不单单是时代的需要,它更是交际中的本质上的需求。所以,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策略来破解这种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失语的现象,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提升学生母语文化的表达能力,这是当下大学英语教学必须重视的问题之一。

二、融母语文化于大学英语教学的策略构想

1.增加大学英语教材中母语文化的内容

英语教材作为英语教学的核心资料,对于母语文化的传播具有重要的媒介与载体作用。当前我国大学英语教材中中国文化的缺位造成了学生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的缺失。针对这种情况,编写者在编写大学英语阅读类教材时,应该注意将反映中国文化的优秀英语文章和译文纳入阅读类的教材之中;在编写听说类教材时,应该设置一些以中国文化为背景的听力和口语的话题,让学生多看、多听、多说涉及中国文化的英语材料,从而提高学习者用目的语表述本国文化的能力。应组织对中国文化有浓厚兴趣并且也精通英语的专家来编写这类教材,也可以和中文专业或中国哲学专业的教师来合作编写,这样对知识点的把握能够更加准确一些。

在这方面,我国对外汉语教学教材的编写可为我们提供有益的启示。我国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大量使用了双语教学的办法,其中很多对外汉语教材均采用了中英文双语注释,以适应全球化和多元文化的教学;另一方面,其教材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介绍中国文化的,比如从介绍中国的民风、人们日常的行为一直到介绍中国百姓的深层的价值观念、民族心理和民族情感等。此外,很多有关中国文化的经典书籍也都有英译本,如《论语》、《唐诗三百首》、《中国文学概况》等,这些都是宝贵的资料来源。上述教材为在英语教材中增加中国文化的内容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2.提升大学英语教师母语文化的素养

作为从事英语教学的教师,自己首先必须具有跨文化的意识,并应使自己的教学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都渗透浓郁的跨文化交际的意识,至少也应有跨文化交际的理念作支配。在英语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也是输出中国文化的主要方面。因此,大学英语教师一方面要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培养自己的母语文化意识,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并适时地向学生传授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现象的语言技巧;另一方面,还应当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用英语表达的特有的中国文化的材料,包括中国历史、中国政治、中国哲学以及中国人的风俗习惯等。只有在教师本身掌握了中国文化的精髓以后,他才可能准确地将相应的中国文化传授给学生。

现在的英语教师当初在接受中学和大学的教育期间,对中国文化的学习是他们的一个薄弱环节,所以应该给他们补上这一课。可以通过讲座或进修的方式,先让一部分教师进一步学习中国文化,然后鼓励教师之间相互学习,或请对中国文化有较多了解的教师对其他教师进行指导。对于大学英语教师而言,他们不但要有深厚的英语语言的底蕴,还要具备足够的中国文化的修养和文化交际的能力;不仅要做语言的解惑者,更要成为学生的文化之旅的引路人。这样,他们才能成为学生治学方面的楷模,才能真正将对母语文化的教学回归到自己的教学中来,才能不被急功近利的应试教学迷失掉自己的文化判断力。

3.加强基于以母语文化为导向的各类英语过级考试的建设

尽管改革英语应试教育在我国现有国情下目前还是一个大课题,而且也是一个事关方方面面的难题,但我们至少应该有我们的用母语文化来进行交际的意识,应该逐步改革现今的英语应试教育的状况。因此,在各级英语测试尤其是四、六级测试中,应增加有关中国文化的题目。这可以激发英语教师在教学中传授中国文化的积极性,更能使之逐渐成为一种有效的引领机制。如今,英语四、六级的口语测试已在全国普遍实行,在口语测试中增加有关中国文化的话题是一种必然的选择,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上一篇:透析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可持续发展史 下一篇:浅析建立活跃课堂氛围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