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回到读书的世界

时间:2022-07-06 09:44:04

让孩子回到读书的世界

现今社会,随着网络、电视的冲击,读书形式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人们越来越关注视觉的冲击,而忽略文字对我们的影响。而要真正学到知识,应该以阅读为主渠道。据统计:“中国人均读书4.3本(包括网络文学和教科书),比韩国的11本、法国的20本、日本的40本、犹太人的64本少得多,是世界上人均读书最少的国家。”大人不爱读书,孩子也不爱读书,不读书何谈进步呢?凡是集大成者无不以读书为先,用书武装自己,使自己进步。

同志总是挤出时间看书。他的中南海故居,简直是书天书地,到处都是书,床上除躺卧的位置外,也全都被书占领了。为了读书,把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都用上了。外出开会或视察工作,常常带一箱子书。一有空闲就看起来。晚年虽重病在身,仍不废阅读。他重读了新中国成立前出版的从延安带到北京的一套精装《鲁迅全集》及其他许多书刊。他反对只图快、不讲效果的读书方法。重点书他总是一篇篇仔细研磨,从词汇、句读、章节到全文意义,哪一方面都细细滤过。对一些马列、哲学方面的书籍,反复读的遍数就更多了。《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他都反复读过。许多章节和段落还做了批注和勾画。每阅读一本书、一篇文章,都在重要的地方画上圈、杠、点等各种符号,在书眉和空白的地方写上许多批语。有的还把书、文中精当的地方摘录下来或随时写下读书笔记或心得体会。动笔读书,还纠正原书中的错别字和改正原书中不妥当的标点符号。他还提倡“古为今用”,非常重视历史经验。在他的著作、讲话中,常常引用中外史书上的历史典故生动地阐明深刻的道理,他常常借助历史经验和教训指导和对待今天的革命事业。

教育家们发现,儿童的阅读能力和未来的学习成绩有密切关系,阅读是所有人提升素质、提高能力的最佳方式。孩子喜欢读书,养成读书习惯,可以培养听力、理解力,集中力和持久力也可在不知不觉中养成。多读书会使孩子有正常的娱乐活动,而不会一味沉醉在电子游戏中,会较好地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听多了故事的孩子,接触各种文章的内容,表现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也很好。对于书中人物的言语、行动,孩子会思考为什么这么说、这么做,思考力、解读力同样得到培养。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朱永新说过:“一个多读书的人,其视野必然开阔,其志向必然高远,其追求必然执著。”也就是说,多读书,不仅能使人变得视野开阔,知识丰富,而且能使人具有远大理想,执著追求。如何提高孩子的阅读兴趣,使之爱上读书,会读书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鼓励家长多陪孩子读书。对于家长来说,要充分认识到阅读对孩子精神世界的影响,要鼓励孩子进行课外阅读,并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孩子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父母的影响。有调查显示,父母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在被调查的学习成绩好中差的三级学生中,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如父母阅读报纸杂志一项,优秀生组的比例大大高于后进生组。所以家长平时要多注意学习,提高自己,不要只要求孩子。家长以身作则在家庭中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与孩子共同提高。要想孩子多读书,首先家长得做出爱读书的好榜样,可以每天抽出一定时间和孩子进行亲子阅读,降低孩子读书的难度。渐渐提高阅读兴趣,当可以自己独立读书时,家长也不要不管不问,可以和孩子共读一本书,让孩子说一说故事内容,对人物或事件的简单看法,这样,拉近父母和孩子的关系,久而久之,孩子在潜移默化中更会养成读书爱思考的习惯。

第二,围绕课外阅读组织一些活动。课外阅读不是单纯的读书活动,而是综合的复杂心智活动。这取决于阅读者的兴趣。所以我们在这时就要考虑孩子的能力,由此激发读书兴趣。对于教师来说,要舍得花时间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要能够经常性地开展一些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为学生创造展示与交流读书成果的机会,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比如,在早读时间,利用三分钟让学生和大家分享精彩故事或片段,初步培养学生读书的乐趣。举行读书报告会、经验交流会,或是展览优秀的读书笔记、经验,评比表彰课外阅读积极分子等。对课外阅读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及时给予鼓励,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当学生获得成功后,会更坚持大量的广泛阅读,良好的读书习惯随之形成。为学生设计课外阅读计划,当学生的阅读达到一定程度,就积极表彰、奖励;另外班级内每隔一定时间举行“讲故事”比赛,评选故事大王,或者举行“小小故事我来演”活动,学校每月举行“和家长共读一本书”,目的就是通过不同形式提高孩子读书的兴趣,把枯燥的读书融入学习中,让读书变得更有效。

第三,将课堂阅读与课外相结合。学生每学一篇课文,只要有与这篇文章相关的资料都可以介绍给学生阅读,在阅读的同时让学生学会和家长分享,既锻炼阅读能力,又和家长进行亲子沟通,锻炼学生说话能力。然后利用课堂阅读时间进行交流。读书切忌放任自流地读,可以和课堂教学联系起来,并指导读书方法,如按顺序阅读。每读一篇文章,先按一定顺序阅读,把文章从头到尾读一遍,找出文章大致要表达的意思,然后深入读。比如: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读懂了全文,了解了文章的主要思想与内容后,就要学会提出问题,看不懂的地方就要提出来弄明白。这样学习一是达到了巩固课堂教学的目的,二是拓宽了学生知识面,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教师还要多接触少儿报刊、图书等,根据学生的胃口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报纸杂志,把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带进教室,供学生传阅。

第四,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学生读的东西不少,但是真正留在记忆中的不多。指导学生读书时进行圈圈画画,如好词、好句、好段,可随时在书的重点、难点和精彩之处做上各种符号,在自己读书有想法时写一写感受。比如,看到妙词佳句在旁边写写它好在什么地方;从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中你体会到什么;修辞手法的运用起什么作用,等等。小到一个标点大到一段文字,都可以进行自己的剖析。这样做的好处是便于以后阅读时引起注意,加深记忆和理解,便于今后学以致用。可以把自己体会最深刻、最有意义的部分写成心得笔记,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不必拘泥于某一固定形式,有感而发,三言五语也成,一个段落也行,一篇感想也可以,可以分析作品的写作特点,表述自己的心得体会或谈谈自己从中学到了哪些知识,等等。读后摘录文章中的好词好句,尽量按不同类别,如警句格言、景物描写、人物描写等分门别类,以便自己写作文时随时使用。使阅读活动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究,调动学生的思维、想象。

读书兴趣的培养渗透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我们应以兴趣为主、因势利导,尊重孩子的选择,遵循教育的基本规律,逐步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只要我们用心培养,用心呵护,我想每个孩子都一定会爱上读书,从而学到更多知识。

上一篇:基于信息安全的企业经济信息管理探讨 下一篇:中山大学南方学院校园文化构建现状与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