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斯金:让爱与手艺在一起

时间:2022-07-06 09:25:32

在英国格洛斯特郡的一座山谷里,鱼塘、瀑布顺势流向清澈的湖里,两岸花草树木繁茂,低洼里,菜地与稻田生机一片,牛、羊、马、狗悠闲自得。殊不知,这个仿若世外桃源的地方是四所以手工艺教育和生态农场教育为主要课程的学校,隶属于拉斯金磨坊信托基金,专为有社交障碍、自闭症等特殊需求的年轻人打造。

基金旗下的四所学院总共占地约57万平方米,是三年制的专科学院,拉斯金磨坊学院、温室学院和弗里曼学院,专门招收16~25岁的特殊需求的年轻人。2011年,新开办了招收7~19岁的儿童和青少年为主的布兰特伍德专科学校。

即便在英国,像这样的学校也是教育的一大创新。

用手艺回归自然的学校

受工业现代化冲击的影响,几乎全世界的孩子都用电脑、电视等电子产品代替了传统用手操作的娱乐方式,用基金创办人安利·戈登(Aonghus Gordon)的话说:“英国正逐渐从一个拿螺丝起子的社会变成使用软件的社会。”

因为深受19世纪“工艺美术”运动的精神指导者约翰·拉斯金、威廉·莫里斯和鲁道夫·斯坦纳三人的影响,戈登从身边寻根手工艺,足迹逐渐遍布了整个不列颠,并在1986年成立了拉斯金磨坊信托基金,采用学校教育的方式倡导“回归自然”。他把这种用艺术、手工和有机生态结合的方式叫做实践技能治疗教育,最初的对象是来自附近特殊需求学校的学生。

学院分为日班制和寄宿制模式。寄宿制的所有学生并非住在学校公寓里,而是被安排在周边城镇的家庭里居住,学生每天乘坐公共汽车上学。这种社区家庭式居住方式被认为是改变年轻人定向生活模式的唯一途径,学院会根据学生需求提供相应的日用所需,并安排“家长”与学生一起制定“寄宿者”的业余生活计划,帮助学生更好的接触社区,培养他们的自主生活能力。

戈登便以艺术、手工和文化重建为己任,聘请老手艺人教学生纺线、编织羊毛、吹玻璃、打铁、做木雕、做陶艺,请有经验的农民教学生耕地、播种、去湖里捕鱼等。1986年,一位16岁的学生主动退学来到这里,第二年又有两位特殊需求的学生加入,时至今日,学校已有300多名学生。山谷里,一个个特色迥异的工作间随之林立,一排排农场和小店也应运而生。

特殊人群的天堂

走在花草满地的小路上,前方木屋传来有节奏的敲打声,“铁器时代”作坊里的铸造老师阿里安·雷加克(Arian Leljak)已在学院工作17年了。这里是打铁课程的“教室”,从清晨到下午,雷加克每天的铸造课程总共约3小时,每堂课上学生不超过3人。“这是为了平衡过于活跃学生的行为,患有多动症的孩子不易集中注意力。”通常,一年制铸造课程要求每位学生制作6个漂亮但类型不同的戒指,雷加克会把课程分解开来慢慢做。尤其是面对患有自闭症的孩子,在每节课刚开始时找个他们感兴趣的内容聊天,成为雷加克的必备教义,“我只有在取得信任后才开始生火。”

因此“铁器时代”成为拉斯金磨坊学院中最独特的课程之一,而学院里的每一门课程几乎都没有具体的结束时间。

尽管作坊采用木质建筑结构,屋顶与墙面留出约10厘米宽的缝隙采光,但“铁器时代”里的光线依然偏暗,灯泡的瓦数似乎也比平常的低一些。“光线暗淡一些才能看清金属在火光中的颜色,而且铸造敲打的过程只有在金属刚从火里取出的那段短暂的时间里,因此必须有一个清晰的目标才能使年轻人集中注意力。”这个被雷加克描述为“暗得像洞穴”的作坊不仅使孩子们在温暖的环境中变得积极,同时也在培养他们的生活技能,尽可能地帮助他们回归社会。

“这并不是他们的职业,而是能力的转换。”学院一直秉持这一目的。但每个学生却是有工资的,自己制作的作品出售所得也归自己。“我们的管理模式介于企业管理和慈善机构之间,有董事会,董事会下面有5个人组成的执行委员会,负责每个学院的正常运作和整体安排。”克里斯·普理查德看上去年纪轻轻,却是学院对外宣传的总负责人。

20岁的汤姆是普理查德极力推荐的真实案例,他曾是温室学院的学生。2000年,拉斯金磨坊信托基金特地将玻璃工坊设在格洛斯特郡,“这里是英国水晶品牌韦伯(Webb Corbett)和陶瓷品牌皇家道尔顿(Royal Doulton)的发源地,设在这里的缘由也是戈登先生对手工艺寻根问主的寄托。”普理查德言语中满是敬佩。而汤姆就是在这个具有浓厚历史文化的地方学习玻璃技艺。

2009年,汤姆被当做社会问题学生送来了这里,“我患有自闭症,行事容易过激,被以前的学校当做危险人物,来到这里,就爱上了这里的教育。”汤姆跟着年长的玻璃艺人凯文·安德鲁拿起了金刚钻,并学习玻璃吹制技艺。两年后,安德鲁退休了,汤姆竟然主动承担起玻璃工坊的日常运营,并与同学伊恩一起教授新来的学生,并接待参观和举办玻璃展。“我在这里找到了我的方向和情感寄托。”于是36周的寄宿学习生活结束后,汤姆留在了工坊做老师,让古老的玻璃技艺传承下去。

这里似乎是一个人人平等的伊甸园,校园里的教室、车间、小型工厂、花园市场,画廊和餐馆也没有十分清晰的“界线”,学院里也没有明确教育、培训和工作之间的区别。这正是学院最为独特的地方,因为这里提供从学校到社会的无缝过渡。在学习的最后一年,学生会被安排进入大学出资建立的附属公司进行实习,或是根据个人造诣进入不同的社区、企业工作。这些特殊的孩子在社会上的生存能力并不比正常人差,因为三年的学习时间让他们掌握了足够的技艺,社交能力、自信心、自控力也显著提升。

这正好印证了戈登推行手工艺教育的初衷:“这能帮助我们修炼内力,打铁能塑造我们的刚度,雕木能削平坚硬的棱角。”

手艺重塑人生

在一张描绘学院工坊分布的地图上,纺织作坊、肥皂工作室、艺术馆、混凝土模具和生产、陶艺工坊、山墙杂货店、渔业养殖场等地几乎连成了一条直线,其实学院在教授生活技能的同时,也会安排理学硕士相关的学术课程,但大多以农耕为基础。

安德鲁斯学习了许多手艺,但他的主攻课程是烹饪,但得从秋天种植大麦开始上课。用马犁地、播种后施肥、浇水、除草和除虫的工作由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丰收后,再将大麦晒干,打磨成大麦粉才能作为烹饪课的材料。第一次做面包时,安德鲁斯把酵母粉放多了,吃起来味道怪怪的。熟练后,他喜欢加点葡萄干,满脸甜蜜。“以前我的生活糟透了,但现在变得乐观起来,毕竟能够吃到自己种植的大麦制作而成的面包也没几个人,不是吗?”

这不得不归功于学院的“过渡团队”,通过对手、脑、心的锻炼和学习,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转化自我,循序渐进的认识自我和他人。

毋庸置疑,学院里的生活就像这里的课程丰富多彩。每逢灯笼节、五月节、圣诞集市、学生岁末派对、颁奖日、学生作品岁末展会等活动,都是举校同庆的日子。从准备原材料到接待参加者,几乎由学生独立完成。开放日(Open Days)则是学生参与商业活动的一个机会,他们出售手工制品、为参加者冲泡有机咖啡、介绍《管理磨坊》杂志,或是去当地农贸市场协助出售学院自产产品、举办筹款活动,抑或前去苏格兰举办荒野之旅,测试体格和决策力……“问题学生”便以这样的方式融入到社会群体中,过着真实的生活,形成独一无二的疗愈体验。

自然,学院里医生和护士必不可少,他们会核查“问题学生”正在服用的药物,并提供癫痫、哮喘、遗尿、戒烟和性健康等问题的指导,他们的个性、情绪和交往能力以及健康,在有机农耕和传统手工艺学习过程中有了显著改善。因为先进的教育方式深受社会认可,学院里正常学生的数量与日俱增,他们与“问题学生”一起学习,一起生活。正如约翰·拉斯金所说:“当爱与技能走到一起,就是杰作。”

上一篇:大师门下好修行 下一篇:路易十六在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