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新课程理念构建高中化学高效课堂

时间:2022-07-06 06:44:57

用新课程理念构建高中化学高效课堂

新课程教学理念是实现高中化学教学的指导思想,是实现高中化学高效的保证。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教育改革。近几年,我国的高考学业水平测试及高考模式,也不再只注重考查学生学科知识,而愈来愈突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考查。我国的化学教学十分注重系统知识的传授,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重视和研究还不够。在实验教学过程中,缺乏对实验的操作、数据记录和处理、正确科学的语言和文字表达以及估算能力等持之以恒的全面训练和要求。学生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不会提出问题和寻找问题,实验往往过于理想化,使学生的思维缺乏应有的灵活性和方向性。

一、在化学教学中要灵活实施教学

化学老师要在新课程背景下灵活实施教学,新教材教学中同一知识在同一模块或不同模块出现多次时,由于相关知识的定位不一样,教学处理肯定不同。我们教师应该做到哪些该讲,讲到什么程度;哪些不应该涉及,这是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最需把握的问题。同时更要深刻研读必修、选修教材,明确同一知识在不同地方的描述和要求层次。如“电解饱和食盐水”这一内容出现多个不同地方,但在不同学习阶段却又有不同的要求。例如,在学习“氯溴碘及其化合物”时,它的编写意图是以海水中提取的化学物质为线索,自然将有关化学物质的制法、性质和应用“串联”起来。教材以“观察与思考”的栏目进行了“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实验,既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在开发和利用资源过程中的实际作用,又使学生接触到典型元素化合物学习的一般方法。我们应该这样把握“度”――仅仅要求学生通过电解饱和食盐水实验过程中的现象作出分析,检验并得出电解产物,会写电解的总反应方程式,不要求电极反应式。我们应该让学生逐步深入,切不可以因为这种一步到位让学生对化学失去兴趣,甚至产生畏惧的心理。因此,如何真正把握好教学的“度”,站在整个高中化学课程体系的高度去审视每个模块的教学,是我们教学实践中必须明确的课程意识。

二、培养学生的分析及总结能力

新课程重视对学生分析及总结能力的培养。对高中化学知识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对化学知识点不会整合、归纳、总结,没有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已经习惯了教师的灌输式教学;学生在高中阶段对化学知识的学习主要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学生要能够把学到的知识进行整合,能够做到不但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能够全面深入理解化学基本原理。学生对高中化学的学习要注重学习方法和学习思想,不能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对高中化学进行学习。化学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记住结论和现象,主要强调学生能够进行定性分析,而高中阶段教学目标要求则要定性和定量相结合。一些学生在做试题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能够激发他们钻研的动力,促使他们对化学知识进行学习,然后老师还要进行及时引导,学生会有新的收获。这时教师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指导学生对化学原理的学习,又要适时提高高中化学的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要指出初中化学的局限性,又要适当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例如,在溶解度一节中要求计算较多,近几年来有关溶解度的计算题在高考中不断出现,但是在高中化学课程中没有专门章节进行介绍,这就要求教师要利用复习时间来锻炼学生解此类题的能力。到了高中阶段对这些概念需要从本质上去理解。以点击面举一反三,整体提高化学成绩。经过前段的复习使学生遇到试题知道如何去审题,如何思维,怎么突破,会做这道题就会做这一类题,见鱼而知渔。让学生学会如何利用化学原理去解答各种问题,培养了学生学习能力。方法是成功的关键,态度决定进步与否,调整好学习的方法和态度,要学会从多角度思考每一个问题,学会从本质上去理解和记忆每一个概念。在最后一节复习课可以进行考试,检测一下学生学习效果,让学生充满信心进入高中阶段学习。由此可见,经过精心设计、巧妙操作可以将旧知识“穿”出新风格来。

三、以新课程理论为导向构建高效课堂

教育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人在受到激发和鼓励的情况下,会产生巨大的动力,进而在学习中发挥出巨大的积极性、主动性,产生最高的学习效率。喜欢被肯定、被表扬是高中生的天性,教师适时的激励性课堂评价是调动学生化学学习情感的有效手段。为了构建有效课堂,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旺盛的精力,我们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的发展进程,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每个有个性差异的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独特才华和兴趣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训练感受到学习渐入佳境的喜悦。在此基础上尽可能从情感的维度设计运用激励评价,不失时机地从不同角度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鼓励和赞扬。帮助学生在化学学习实践中认识自我、肯定自我、体念成功,有效激发学生自信,形成良好的情动力去更好地学习。构建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是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我们要以新课程理论为导向,强化教学效益观念,潜心研究和探索,努力实现高中化学课堂教师高效的“教”与学生高效的“学”的完美统一。

四、组织有效的探究活动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探究引入,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化学素养是指通过化学教学以及实践活动,用良好的思维品质、化学思想,用已获得的化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化学新知识前,教师应有意创设生动、愉悦的探究意境,揭示化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综上所述,高中化学教学要在新课标理念指导下实施,培养学生的化学能力与素养,应该积极地倡导这种科学的教育理念,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而且还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通过积极构建这样的教学方式,就能够很好地提高高中化学课堂的实效性。

(作者单位:河南省许昌县实验中学)

上一篇:如何做好高中物理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下一篇:如何走出高中数学学习的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