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朝韩炮击事件看东北亚安全体系的建构

时间:2022-07-06 03:34:46

透过朝韩炮击事件看东北亚安全体系的建构

摘要:冷战后,国际安全格局与世界经济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东北亚地区地处欧亚大陆的东部,战略地位重要,是世界上安全结构最复杂、局势最敏感的地区。东北亚区域格局的战略走向对世界战略格局影响巨大。建立东北亚区域安全共同体,维护该地区的安全、稳定和繁荣是东北亚各国的迫切要求。而要实现东北亚的持久和平与稳定,必须要完成东北亚区域安全合作框架从合作模式到制度模式的转换。

关键词:东北亚;安全困境;区域安全共同体

中图分类号:D8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4-0308-03

引言

2010年11月23日14时30分左右,韩国西部海域延坪岛遭到来自朝鲜的炮弹袭击,韩军方进行回击。此次炮击事件,先是韩国在争议海域进行护国军演,随后朝鲜炮击了延坪岛,韩国再予以还击。延坪岛炮战让渐趋平稳的朝鲜半岛再次沸腾起来,各股势力、各方声音交汇于此,一系列军事演习陆续开展,朝韩形势剑拔弩张。朝鲜半岛形势一直是东北亚地区和平与安全的焦点之一,也是中国国家安全和建立稳定的周边环境战略当中的关键一环[1]。朝韩交火,打出来的不仅是两国关系再度恶化,更凸显东北亚地区的安全困局。朝韩交火,连带出一系列的军事活动,使得东北亚各国忧心忡忡。此时此刻,东北亚安全体系的建构显得尤为重要。

一、东北亚安全体系建构的迫切性

东北亚是指亚洲东北部的国家和地区。地理意义上的东北亚地区是指中国、朝鲜、韩国、日本、蒙古国以及俄罗斯的远东地区。美国虽然地处美洲,但由于美日、美韩同盟关系的存在,使美国可以对这一地区施加有效影响。因此,东北亚不仅是一个自然地理概念,更主要的是一个地缘政治概念。

世界上的许多战略家不约而同地把朝鲜半岛和台湾海峡视为最可能发生军事冲突甚至引发世界大战的高热地带[2]。而随着朝韩炮击事件及一系列相关军事演习活动的开展,朝鲜半岛局势持续紧张,导致东北亚各个国家高度紧张,进而使东北亚陷入安全困境之中。安全困境(security dilemma),又称作“安全两难”,主要指在国际关系领域中国家行为体间在安全方面互不信任、互相疑惧引起的安全信任危机[3]。

(一)朝韩炮击事件及相关军事活动急需安全体系机制的有效控制

自2010年11月23日韩国西部海域延坪岛遭到来自朝鲜的炮弹炮击,韩军方进行回击,到12月20日韩军结束在延坪岛实弹演习,一系列军事演习活动陆续上演,朝鲜半岛局势持续紧张。东北亚地区的美日、美韩军事同盟都是冷战的产物,却在冷战后不断加强和调整,给地区其他国家造成了很大的安全压力,使得新安全机制的产生面临更多复杂的因素[4]。而此次朝韩炮击事件后,美韩联合军事演习等活动的开展又为半岛局势平添了几分紧张。因此,以朝鲜半岛为典型代表的东北亚地区,急需一种安全体系机制的有效调控。

(二)东北亚地区面临传统安全威胁及历史遗留问题的争端

东北亚国家在呼唤新安全观的同时,一些国家仍然坚持传统的安全观,因为在东北亚,传统的安全问题依然存在。一方面表现在朝鲜半岛问题上。朝鲜半岛是现在世界上军事力量最密集的地方,朝鲜就其相对于本身人口和财力而言,有世界上令人不可思议的庞大的军队,占国民生产总值比率高得令人昨舌的军费开支。武器装备的现代化程度保持在很高的水平。冷战时期所形成的对峙格局仍未被打破,南北双方都视对方为自己最大的威胁,并长期保持高度戒备状态。此外,东北亚国家间在领土和领海问题上也存在着历史遗留问题的争端,如中日之间的、俄日之间的北方四岛(南千岛群岛)、日韩之间的独岛(竹岛)、中日和中韩之间关于200海里专属经济区问题上的争端,等等。这些都是东北亚地区国际关系难以解决的问题,其矛盾的发展和激化势必影响东北亚国家和地区的安全与稳定、和平与发展,以至于造成持久的安全困境。

(三)东北亚地区面临非传统安全威胁

东北亚地区在面临传统安全威胁的同时,也面临着非传统安全的威胁。非传统安全问题包括恐怖主义、分离主义、种族冲突、贩毒、走私、贩卖人口等跨国犯罪,也包括生态环境的破坏、疾病的流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海上通道安全、海盗等问题。非传统安全威胁由于其扩散速度快、影响区域广,使任何一个国家都难以独善其身。如果仅仅依靠自身的力量或仅依靠传统的军事同盟,都无法有效地应对上述各种威胁。因此,东北亚所有国家不得不认真考虑建立多边安全机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为解决东北亚地区的安全问题做好必要的准备。

二、东北亚安全体系建构的可能性

(一)各国共同利益的扩大以及区域经济合作的持续加强,为建立多边安全机制提供物质基础

东北亚各国积极促进双边或多边经贸往来,推动区域经济合作,从而强化了区域内各国的共同利益,使经济上的相互渗透和相互依赖不断加深。功能主义者提出的由经济合作到政治安全合作的“功能外溢”(spill. over)理论,即经济合作与政治安全合作之间存在一种互动关系,经济合作的发展将最终外溢到政治安全领域,推动政治安全领域的合作。区域经济合作的深化,为改善各国之间的安全关系,进而为发展多边安全合作提供了良好的氛围。比如,东北亚地区在共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促进区域经济合作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在东盟与中日韩不断加强合作的同时,美国不断强化与日本、韩国的同盟合作,调整亚太政策。中美关系亦在不断改善,中美之间的安全对话与合作也在不断深入。而贸易往来使得各国都能够获得比较可观的利益,任何国家都不希望该地区的动荡影响到该地区的经济发展,从而使得各国能够在政治安全问题上更容易相互沟通。因此,可以说经济的发展为东北亚多边安全机制的建立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二)东北亚国家日益重视安全对话与合作,建立某种多边安全合作机制成为各个国家的共同愿景

六方会谈是东北亚地区各国首次就安全问题进行多边合作,是为构建东北亚地区安全合作框架进行的一次有建设性的尝试。六方会谈这一多边安全的制度形式能够存在既是由该地区复杂的大国关系与利益关系决定的,又是由该地区政治经济日益密切的联系决定的,并且发挥了较为理想的作用。东北亚各个国家和地区应遵循以地缘经济合作推动地缘政治与安全合作、多极相互制衡以及合作安全和综合安全的原则,推动中美日、中日韩、中俄朝三边安全对话与协商,建立“多极”主导的多边安全合作机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希望自己处于战乱之中,从东北亚区域地缘政治层面看,实现东北亚区域安全,对推动地区区域一体化,实现地区长期稳定与和谐发展,保障增进本地区各国共同的经济利益、安全利益、发展利益,意义重大。可以说,建立某种多边安全合作机制是东北亚国家的共同向往。

(三)东北亚非传统安全威胁日益突出,为东北亚国家建立多边安全机制提出了现实要求

诸如恐怖主义、贩毒、贩卖人口、传染疾病、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等非传统安全问题等日益影响到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安全与发展。而非传统安全问题多为跨国、跨地区的问题,具有预测难、扩散快、影响广、危害大等特点。任何一个国家仅依靠自身的力量或仅依靠传统的军事同盟,是无法有效应对的。因此,开展广泛的地区合作是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的有效途径。而各种官方、半官方和民间安全对话与合作也为开展机制化的政府间区域安全合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是,所有这些对话与合作必须要有一个大的安全氛围的保证,即非传统安全威胁为东北亚国家建立多边安全机制提出了现实要求。

(四)各国人民对于和平的向往,是建立东北亚安全体系机制的基础和动力

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的主题。长期以来,虽然朝鲜半岛南北双方之间仍有规模不等的摩擦和冲突,但民族和解与统一的愿景是客观存在的。历史上也曾出现过南北双方和解的努力与尝试。此次朝韩炮击事件后南北双方的矛盾基本停留在军事演习层面,半岛局势相对处于缓和状态,很大程度上证明朝韩两国对于和平的向往。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公民不希望自己的国家和平、发展、繁荣。而六方会谈之所以能够初步取得成功,与各个国家及人民对于和平的向往具有重要的关系。2011年1月朝鲜媒体发表元旦社论,提出终止朝美敌对关系,改善国内民生,执政党朝鲜劳动党和政府会高举“自主、和平、友谊”旗帜,致力于与别国发展友好关系。社论强调:“朝鲜一贯坚持以下立场:在朝鲜半岛建立一个持久和平体制,经由对话和谈判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外界视这一社论为朝鲜全年工作指导方针。社论说,今年应加速发展轻工业和农业等,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可见,朝鲜在此次炮击事件中作出了顺乎民意的选择。“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各国人民都是世界大家庭的一员,维护和平、向往和平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心声。因此,东北亚各国人民对于和平的向往,是建立东北亚安全体系机制的基础和动力。

三、东北亚安全体系建构的有效策略

众所周知,安全机制的缺失是造成东北亚安全困境的根本原因。在东北亚的历史发展中,从未形成过地区内所有国家都参加的区域安全协调机制,也从未建立过有效的双边和多边政治组织、区域论坛和集体安全组织。东北亚地区的安全合作至今仍停留在条约和协议的层面,没有形成一种机制。而由于朝核问题出现的“六方会谈”也只是一种没有法律功能的“软多边主义”机制,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东北亚的安全困境。正是由于区域安全机制的缺失使东北亚显现出无政府状态的明显特征。引发了东北亚各股力量间相互猜疑和敌意,也导致对区域内的争端缺乏有效的管理、制约和仲裁,从而造成了东北亚持久的安全困境。笔者认为,建立东北亚安全体系机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建立和发展相互信任的合作关系机制

在无政府状态之下,一个国家追求安全的独立行为可能导致所有的国家不安全。如果一个国家增强其实力以确保自身的安全不受另一个国家的侵害,那么,第二个国家在看见第一个国家变得更加强大后,可能会增强自己的实力,以防备第一个国家。这样一来,每一方增强自己的实力,以确保自身安全的独立行为,都会使得双方更不安全[5]。正是这种信任缺失造成了东北亚地区的安全困境。当今世界的许多热点和难点问题在东北亚地区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朝核危机、朝鲜半岛的分裂状态、朝鲜与美日关系的持续冰冻、中美的战略竞争和对抗,还有地区范围长期存在的历史遗留问题,以及目前朝韩炮击事件后相关的军事演习活动,等等。这一切都与国家间缺乏相互信任有关。因此,建立东北亚国家间的相互信任机制是最迫切、也是最有现实可行性的选择。在东北亚地区,各国不计前嫌,消除历史遗留问题的影响,既是建立各国相互信任机制、促进各国安全对话与政治合作的第一步,也是发展各国双边关系和多边关系的政治基础。只有通过双边和多边安全对话,取得安全战略的相互理解,才可以减轻地区军备扩张的压力,消除各国安全战略的误解和盲区,使地区安全保持相对平衡的战略格局。同时,建立和发展相互信任的合作关系也是促进东北亚地区经济开发与合作的基本前提。

(二)先经济合作,再到制度安全保障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东北亚地区各国间的经济贸易往来有了很大的进展,但在关于地区政治与安全问题上,尚不存在相应的国际协调机制[6]。而众所周知,无论是全球性问题,还是地区性问题,只有通过加强国际间的协调合作,才能够得到公正合理的解决。而真正推动国际合作的动因则是对于共同利益的追求。国家在一个领域的合作所带来的利益增长会吸引参与国把合作推广到另外一些领域,约瑟夫・奈将这种现象称作重点性外溢。东北亚也可以尝试这条道路,即先通过经济合作然后将安全纳入其中,再到形成东北亚地区的多元安全共同体,并最终作为一种制度保持下来。对东北亚地区的安全事务进行监督、管理和有效调控。例如,通过地区内各国共同开发与合作,充分发挥各国资金、技术和资源的互补优势,逐步形成有向心力、平等合作、互补互利的地区经济合作机制。同时,通过紧密的经济合作促进各国政治关系的发展。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必定会促进有关各国的合作与协调关系。近年来,东北亚地区出现了许多有利于地区经济合作的积极因素,如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建立、日本区域贸易战略的转变、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启动以及东盟与中日韩“10+3”机制的加强,所有这些因素无疑都为建立东北亚经济共同体,实现经济合作与安全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实现东北亚的持久和平与稳定必须要完成东北亚区域安全合作框架从合作模式到制度模式的转换[7]。但是,就目前东北亚地区的安全困境现状来看,这将是一条艰难而曲折的探索之路。

(三)中国在东北亚安全体系建构中应肩负起“负责任”大国的重担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实力显著增长,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作用不断扩大。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唯一的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一直致力于使联合国摆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控制,维护世界和平和稳定发展,这是我国处理对外关系的总原则和总目标。因此,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的坚定力量。

六方会谈,作为冷战后东北亚地区各国首次就安全问题进行多边合作,是为构建东北亚地区安全合作机制进行的一次有建设意义的尝试。它不仅提供了地区国家间形成信任体系的机会,同时也增强了地区集体认同意识,有利于地区安全框架的建立。中国在六方会谈中所起的主导作用,以及组织者、协调者、推动者的角色,使六方会谈已经为解决朝核危机和建立地区安全架构提供了合作平台和构建途径。而本次朝韩炮击事件中中国作出了很大的努力与贡献,发挥了重要的协调作用。

中国作为东北亚地区的主要大国之一,应当在促进多极化以及建立稳定的多边安全协调机制进程中发挥积极的核心作用。纵观东北亚地区各国的相互关系,唯有中国处在一个相对有利的位置上,中国保持着与所有国家之间的友好和合作关系。因此,一方面,在经济合作上,中国应加强与东北亚各国的睦邻友好关系,发展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与繁荣,从而成为推动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关键力量;另一方面,在东北亚多边安全机制的建设上,中国应积极参与多边安全对话和协商,在多边的框架内全方位开展外交政策,将涉及中国安全利益的区域重大国际问题纳入和平机制或制度中去处理,充分发挥东北亚地区大国的主导作用,进一步树立起爱好和平、维护和平的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为建设东北亚持久的和平环境作出应有的贡献。

结束语

东北亚地区安全局势的走向一直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此次朝韩炮击事件到目前基本趋于相对和缓状态,从目前各方反应看,炮击事件进一步扩大或演变成朝韩双方更大的可能性较低。国际社会都希望朝鲜半岛局势缓和而不是不断加剧紧张。中国等东北亚地区大国应抓住这个契机努力尝试构建东北亚安全体系机制,尽可能地寻找和建立各国都能够接受的共同战略利益基础,其中,不仅包括经济基础,还包括政治基础和文化基础。实现东北亚的持久和平与稳定必须要完成东北亚区域安全合作框架从合作模式到制度模式的转换。加强东北亚地区的多边安全合作,建立地区安全合作制度,维护东北亚地区的持久和平与稳定是世界人民的共同期待。

参考文献:

[1] 沈海涛.东北亚走出安全困境的路径与对策[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

[2]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东北亚地区安全政策及安全合作构想[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6:9.

[3] 马东庆.东北亚安全困境及原因分析[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9,(7).

[4] 朱峰.“变化中的东北亚地区安全”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第一届北京大学东北亚地区安全论坛”会议综述[J].国际政治研究,2005,(1).

[5] 张小明.理解国际冲突:理论与历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23.

[6] 沈海涛,张玉国,巴殿军.日本国家战略与东北亚外交[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8.

[7] 张东宁.东北亚区域安全架构:从合作到制度[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

上一篇:高等农业院校大学英语“培优提中”分级教学模... 下一篇:论软件系统的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