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工会的大作用

时间:2022-07-06 02:57:19

小工会的大作用

“我们只要走进居民家里,狗不叫唤就证明我们是好干部;盲人看不见,但从脚步声就能分辨出我们几个工会干部是谁来了。”

在江城,首先给你感觉最深的是绿,漫山遍野的绿。无论是深绿、浅绿、碧绿、翠绿还是橄榄绿,……总之,这里的一切都是绿的。无论是山峦、坝子、道路、河流,凡是一切在外的东西,就连空气,也都是绿的。我们在盛夏,来到这个绿色国度,感受一切生机勃勃的景象!

如果说基层工会是工会这个有机整体的一个个细胞,那么,它的功能直接关系到整体的活力。所以我们来到江城县西城社区,来看看这个基层工会所做的、充满生机的工作!

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充实的精神生活

西城社区党总支书记兼工会主席韩儆给我们介绍说,西城社区是个开放性的社区,也是全县的窗口社区,环境复杂,街道纵横交错,居住人口老龄化,文化素质低,改制企业多,下岗失业人员多,管理难度是很大的。但社区工会还是充分利用辖区的文艺活动广场,为居民搭建娱乐平台,共组建了金秋艺术团、夕阳红文艺队、老来俏文艺队、芦笙协会、陀螺协会等老百姓喜欢的娱乐团体。每逢重大节日庆典,各个队伍都出来一展身手。这其中有不少下岗职工,但在每次比赛中也都不甘示弱,都把自己最灿烂的笑容展现给大家,她们告诉韩儆:“虽然自己下岗了,生活有时候找不到了重心,但社区工会组织的这些活动,使得大家精神上都感到很充实,生活也有意思了,是社区活动队把我从麻将桌上拉了下来。”看着老百姓那股高兴劲儿,社区工会的干部也能感受到他们的幸福。到现在,各团体已发展到300余人,社区居民的参与率达到89%以上,独具特色的文化活动也常年不断。

如果说文艺活动给居民们带来了身体、精神的愉悦,那么科技知识的普及则给他们带来了知识的享受。社区工会还利用小区宣传栏、文化活动站、图书室,广泛宣传计划生育、科技小常识、法制宣传、环境保护等内容,不仅起到了倡导文明的作用,而且大大激发了居民“学文化、学科学”的热情,深受广大社区居民的欢迎。

殷殷真情 铺设条条就业路

“要为老百姓多花点精力、多想些办法,要办实事、办好事,才不枉百姓对我们的期望。”韩儆如是说。在社区工会的努力下,建立起了社区失业人员救助组织网络、信息沟通网络和帮扶网络,实实在在为下岗职工、失业人员搭建了一座再就业的发展平台,铺设了一条条再就业之路。

杨树昌是西城社区的一名职工,因为患上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而瘫痪在家,仅靠妻子在外卖点咸菜维持生计,日子过得十分艰难。而家里唯一的女儿也以优异成绩考上了云南师范大学,这对普通家庭来说,本是件无比高兴的事情,可对于经济困窘他们家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社区工会在得知这一情况后,主动为他联系了一家保安公司,考虑到身体条件,公司特意给他安排了一些事务性的工作。如今他每个月扣除五险还有1200元的工资收入,女儿也被社区工会纳为“金秋助学”的帮扶对象,生活状况明显改善。

社区里的一名职工在下岗之后,生活过得非常艰难,社区工会主动吸收他为会员,并为他提供了5000元的“创业帮扶资金”,在县城临街的地段,开起了一个五金店。在日子过的有些起色之后,他还主动找到社区工会,说要返还5000元的帮扶金,好让社区工会能够帮助更多的人!

还有一名下岗职工,下岗之后先后两次创业都失败了,对他也是不小的打击,这时他想到了社区工会的“小额信贷”。在工会为他提供了5万元的创业贷款之后,他也重新树立起信心,总结之前创业失败的经验,结合自己所长,创办了一个饮食城。现在,他早已脱掉了“贫”的帽子,还解决了社区里一部分下岗职工的就业问题!

社区工会为了耐心细致地当好“红娘”,千方百计联系就业信息,积极为失业人员寻找就业机会,还在县城大十字街口设立了招聘专栏,各类招工信息400余条,有30多人通过信息找到工作。就在不久前,社区工会还联系到锦绣花园酒店,组织了近30名社区下岗职工到酒店做安保、保洁工作。

努力创建“第二亲情家园”

根据社区的特殊情况,社区工会建立了“第二亲情家园”,就是为了使外来人员在异地他乡也能感受到家的温情。社区工会开设了工会知识宣传橱窗,经常组织外来人员学习《最低工资规定》等法律法规,并且不厌其烦地讲解工会的意义,还把加入工会与外来流动人口登记、办理暂住证、计划生育指导、法律援助等工作结合到一起,实行一站式服务。

从江西来的一家四口,因为是“暂住人口”,按照相关规定,子女不能在当地就学。父亲就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找到了社区工会反映问题,没想到工会干部为他及时协调了一所小学,两个孩子顺利地按时入学。最后,他激动地拉着工会干部的手说:“这么多年一直漂泊在外打工,到哪里都觉得自己是外地人,没想到在这里,终于有了‘家’的感觉!”

社区工会的关爱温暖了外来务工人员的心,积极帮助他们解决后顾之忧,也激发了他们反哺社会的热情。现在,已有很多外来人员以自愿者的身份积极参加社区的公益活动。“第二亲情家园”也成为联系外来务工人员与社区之间的桥梁和纽带。

实实在在为民服务

韩儆说:“我们只要走进居民家里,狗不叫唤就证明我们是好干部;盲人看不见,但从脚步声就能分辨出我们几个工会干部是谁来了。”社区居民遇到他们,都会热情地招呼到自己家吃饭。这里面有社区居民对他们的信任,也有对他们的鼓舞,但更多的是对他们的期望!

为了能够真正为社区居民服务,社区工会将社区班子成员的手机、办公室电话都印在便民服务卡上,发放到每个社区居民的手中,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便民服务。在社区设立了警务室、图书室、法律咨询等一些便民服务点,家政服务站也从一开始的8人扩展到了现在的67人。社区工会还联系“一心堂”,每2年深入社区一次,免费为社区居民义诊。

工会的志愿者还利用节假日为社区内的残疾人、孤寡老人服务。在重阳节、中秋、春节等传统佳节,与工会工作者一道为困难家庭送去节日的慰问品;还在六一儿童节时开展活动,为困难家庭,残疾、留守儿童购买节日礼品,举办幼儿书画展,社区图书室还准备了一批幼儿图书,同时加强法制宣传,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西城社区位于老城区,还有很多木质结构的老房子紧靠在一起,社区工会就在“防”字上下功夫。制订了详细的计划、措施,落实责任到人,明确了18项责任状和25项常规工作,并且定期组织专职治保人员对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对不能主动消除的隐患,就及时上报,决不让任何隐患威胁到居民的正常生活和安全。由于社区治保工作的突出成绩,曾先后获得“平安社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等荣誉。

社区工会的工作者也做到了“民有所乎,吾有所应”。社区内的老房子存在许许多多的上下水不畅通、房屋漏水、私拉乱接电线等方方面面的问题,不同程度地影响着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遇到这些难题,居民都是找到社区工会求助解决。无论严寒酷暑,时间早晚,只要是居民打来电话,社区工会就会在第一时间赶到,尽力将不稳定因素化解在萌芽状态。“处理居民纠纷一定要有一颗妈妈心,要耐心要细心,还要有一张婆婆嘴,要循循善诱,将道理分析解释清楚。”韩儆说。仅今年以来,共调解纠纷7件,其中邻里纠纷4件,家庭纠纷3件。社区工会调解委员会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基本上做到了调解不出社区。

西城社区工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架起的是党心民心的桥梁,像一股清凉甘甜的清泉,滋润着西城社区的这片热土。

去年,社区工会积极争取到县总工会的支持,投入5万元,为居民一组修建了一条人行路,深获居民好评。

今年,社区工会积极配合县总开展再就业技能培训,已经为社区内23名失业人员争取到了再就业的岗位。

通过主动联系县劳动就业部门、团县委等部门,争取到创业贷款135万。

为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争取到40套廉租住房,现已经入住8户,其余32户也将在8月入住。

……

一分春雨,一分秋实;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西城社区工会的工作,得到了社区居民的认可。看着社区工会为居民做的那么多实事好事,我也能够理解社区居民的期望了。是期望工会工作的更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好,居民安居乐业,社区和谐稳定!

面对社区取得的优异成绩,韩儆带领的一班人并没有满足,而是以崭新的姿态,矫健的步伐,像江城那满山的绿一样,描绘出更加生机勃勃的美好景象!

上一篇:我是澳大利亚美女牛仔 下一篇:大学生就业,白领?蓝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