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兴趣培养

时间:2022-07-06 02:01:14

探秘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兴趣培养

摘 要:本文就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谈一点自己的认识。

关键词:物理教学;兴趣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7-090-1

一、巧设情境,诱导兴趣

精心设计一定的情境,制造特定的气氛,就能使学生触境生情,引起心灵的共鸣。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结合初中生好奇心强、乐于动手、智力水平只处于形象思维阶段等心理特征,通过巧设情境来激发、诱导他们的学习兴趣,可利用趣味故事、直观实验等作为新课的引言,使学生的心很快融入物理课堂。

例如,在进行《蒸发》的内容教学时,首先向学生讲述了一个妙用直升飞机的趣味事例:有一次在西柏林,已安排好一场重大的国际足球比赛,不巧的是赛前下了一场大暴雨,当雨停时,离比赛开始只有两个小时了。大家见草坪球场被水浸泡得像海绵一样松软都傻了眼。当局一领导急中生智,立即调来两架直升飞机沿地面飞行,结果不到一小时,足球场就干了,比赛如期进行。再如,在学习浮力知识时,我首先请一名学生讲述了曹冲称象的故事。在学生储备了一定的浮力知识后,又结合“死海不死”的故事,分析了“死海不死”的原因。所有的一切,学生既感到妙趣横生,又感到疑惑不解。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似观众,似游人,有的猜测,有的讨论,有的急切地等待揭秘,迸发出强烈的探究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加强实验,激发兴趣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生动、直观、新奇的实验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学习物理的欲望。同时,心理学也认为兴趣是产生动机的重要条件。

初中物理教材安排了大量的实验,如“筷子提米”、“纸锅烧水”等。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我抓住学生特别喜欢实验的这一心理特征,全方位地组织实验教学。同时,实验室的器材是有限的,有时就和学生一起想法设法自制教具,借鉴增加了许多有趣的演示实验。如,在学习压力、压强的知识时,我首先利用塑料袋、玻璃板、钉板、小铁锤等器材模拟了气功师的钉床表演:将塑料袋放在钉板上,再放上玻璃板,然后用铁锤击打玻璃板。结果玻璃板四分五裂,而塑料袋(相当于气功师)却安然无恙。再如,当学习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时,我又变换地做了如下实验:将两只吹鼓的气球用较长的线系在一起,再用毛衣在两只气球上摩擦几下,然后把它们悬挂起来,学生观察发现两气球会自动分开一些。所以实验是教师上好物理课,吸引学生、培养兴趣的关键之一。

三、学用结合,强化兴趣

物理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科学,物理教材主要介绍的是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科技领域的一些应用。有用是学生对学习的理解,也是学生学习兴趣的根本。只有当学生认识到学习的作用,真正感受到学习的需要时,才会变被动为主动,才能培养起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动摇的强烈兴趣。

例如,在学生学习电功、电功率等有关知识后,我设计了如下问题供学生思考:不同白炽灯的亮暗取决于什么?为什么新买的白炽灯发光较亮?为什么开灯的瞬间灯丝容易烧断?如何使灯丝烧断后的白炽灯再次发光?再次发光时亮度较原来有何变化?可继续使用的时间会不会很长?用电高峰时灯的亮度为何变暗等。在学过大气压强知识后,针对学生都见过给病人输液治病的情景,让学生广开思路,分析在输液时所用到的物理知识:输液瓶口为什么要插两根管子?输液时为何要将瓶子挂高?在提问过程中,学生跃跃欲试。一则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使学生意识到物理源于生活,贴近生活。二则可以无形之中向学生阐明学以致用的学习目的,使学生意识到学好物理可以服务于生活,激发了学生探求物理知识的欲望,有效地强化了学习兴趣。

四、分层教学,巩固兴趣

分层次教学要着眼于人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区别对待,万不可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对于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差距的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分级跳高:对于学习基础差的学生,要按基本目标进行教学,使他们前进中的台阶小一些,多做些搭桥引路的辅导工作,使他们不断地有进步。对于那些基础好的学生,则应视对象、时机分别对待,既要发挥他们的余力,更要引导他们养成踏实的学习习惯。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挥他们的个性特长,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在平时的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有意识地寻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满足各类学生的自尊,增强各类学生的自信。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及时给予点拨、诱导。同时一改传统教学模式中的“齐步走”现象,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层次的测试题。学生对此反映好,热情高,兴趣浓。

五、艺术语言,保持兴趣

新课题的引入、讲解,演示实验的观察、分析,巧设悬念,不要急于一语道破天机。如,在讲述压强的例题时,我首先让学生猜想:大象与正在跳舞的芭蕾舞演员谁对地面的压强大?再让学生计算,结果是芭蕾舞演员对地面的压强大。学生既感到有趣,同时也加深了对压强还与受力面积有关这一知识的理解。

巧用比喻、类比,适当建立模型,突破重点、难点。如,讲述百米赛跑的计时要求时:我把声、光信号分别比作步兵通讯员和骑兵通讯员,然后由学生根据信息传递的及时程度,自己总结百米赛跑时计时员计时的方法。又如,在学习浮力知识时,为了强调一般的物体在水银中的浮沉状态,我把水银比作“死海之水”。

总之,激发、培养兴趣的途径非常广泛,只要我们给予足够的重视,认真研究方法,力辟新径,就完全可以创造一个宽松、和谐、愉悦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

上一篇:让问题走进政治课堂 下一篇:柳永《望海潮》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