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什地区农产品营销状况浅析

时间:2022-07-06 10:27:52

喀什地区农产品营销状况浅析

喀什地区地处新疆西南部,是一个以农牧业为主的地区,现辖1市11县,167个乡、镇,2344个行政村,地区总人口超364万人,其中,农村总户数57.18万户,农业人口达到286.34万人,占总人口的78.8%,劳动力92.98万,耕地面积773多万亩。近几年的产业结构调整已初步形成了全地区粮食、棉花、林果业、畜牧业、设施农业等五大支柱产业协调发展的局面。喀什地区光热资源丰富,立体气候特征明显,瓜果如甜瓜、葡萄、石榴、核桃、巴达木等以香甜可口享誉国内外,大米、面粉等也以含糖量高甚至内销紧俏。歌舞之乡、瓜果之乡是近年我区对外旅游宣传的两大“主打产品”,随着喀什经济特区的建立以及全国对口援疆工作的稳步推进,我区农产品生产与销售面临难得的机遇与挑战,本文作者仅就喀什农产品营销状况做一简单探析。

一、喀什地区农产品营销现状

1.农牧民普遍缺乏营销理念,对农产品市场需求调查不够

喀什地区除了占10%的专业化、基地化生产的农产品有比较完备的销售体系外,绝大多数都是一家一户的分散化经营,不仅生产规模小,产品交易成本高,而且也直接导致农牧民只重视生产和田间管理,忽视农产品市场供应和社会需求变化,致使农产品销路不畅,形成结构性季节性供过于求现象。

2.农产品营销服务体系建设落后

我区农业生产产业化水平和商品化率较低,营销服务体系发展落后,农产品营销主要依赖于各级各类农贸市场,现有的农产品专业营销机构规模小,市场覆盖范围有限,难以满足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农村市场体系商业网点布局不合理,大型农贸市场主要集中于城市;农村农产品集贸市场规模小,设施简陋,服务功能单一,商品信息网络不健全,交易方式落后;绝大多数市场缺乏贮藏保鲜和产品质量检测等设施,市场服务停留在摊位出租、环境卫生和市场治安等基本项目上,不仅不能满足和适应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要求,直接影响了农产品营销的发展。

3.科技含量低

技术服务体系不健全,新技术、新成果的入户率和到位率不高,距离普遍标准化、规范化、专业化的现代农业生产还有一定差距,加之目前绝大多数农牧民文化水平不高,也难以接受新技术、新事物,生产随意性大,统一指挥调度难,也不容易步入规范化生产、标准化分级、品牌化销售的发展轨道。

4.品牌效益十分模糊和脆弱

如前所述,虽然喀什地区是著名的瓜果之乡,但是优质甘甜的农产品却没有响当当的品牌衬托和扶持,几乎所有的农产品都是以县域名称来做招牌,真正让人交口称赞并熟记于心的知名品牌却少之又少。这不仅让消费者十分困惑,而且一旦出现“无牌”农产品无序竞争或积压,就会造成大范围“果贱伤农”。最终地域品牌也将荡然无存。

二、近年来喀什地区农产品产销体系建设的新举措

1.特色农产品基地化、规模化、专业化生产稳步推进,现代化营销手段初现成效

近年来,喀什地区充分利用自己的区位和自然优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优势资源转换和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按照“稳粮、强棉、扩园、增畜、上棚、突破发展特色经济作物”的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思路,坚持“打绿色牌,走特色路”,不断优化种植业结构,大力发展外向型农业,努力打造促进农民可持续增收的产业布局,特色农产品规模化生产趋势日益成形成熟。通过网络营销、展销会、推介会喀交会等把大宗农产品销往国内外是近年喀什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重要举措。

2.外引内联,产销渐旺

按照“打造基地、突出特色、搭建平台、开拓市场”的建设目标,围绕林果、畜牧等特色优势产业,为开拓区外和国外农产品销售市场,地区通过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重点引进、培育实力雄厚、带动力强的农产品加工、流通龙头企业,推进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突出产业化加工营销的带动作用;积极培育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社会中介组织和农村经纪人队伍等多种类型的农产品流通主体,努力形成“公司+经纪人+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积极构建我区外向型农业农产品产销关系。

3.政府扶持,企业带动

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全区各级党政把农副产品的销售工作摆在了日益突出的位置,逐步树立起“卖出好价钱就是增收”的理念,立足特色农副产品资源优势,通过推行农产品销售“一把手”工程,组织参加国内外各类农产品交易会、展销会,宣传推介,积极探索政府推进农产品公共营销的服务方式,为农产品的销售创造条件,扶持农产品流通增值。同时,企业在政府扶持下搭台唱戏,充分调动广大农牧民生产销售积极性,走共同致富的路子,做大做强喀什农产品销售文章。

三、加快外向型农业发展,进一步做好农产品营销体系建设的思路

喀什作为一个农民占人口绝大多数的传统农业大区,要实现外向型农业发展助农可持续增收的战略目标,就应结合区情实际,创新思维模式,拓宽发展思路,以农产品加工、储运、销售为突破口,积极培育技术、劳务、资金、信息等要素市场,通过政府组织引导广大农民、企业和社会中介组织参与流通,不断改革和建设形成一个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多元化竞争,多主体进入,多渠道流通”的农产品流通体系。

1.规划建设功能配套的农产品交易“市场平台”,增强农产品流通有形载体的支撑能力。

2.不断优化外向型特色农业“生产平台”,着力提高现代市场导向型、标准化、品牌化农产品生产的能力。

四、注意处理好几个关系

1.处理好发挥市场主体作用与政府引导的关系

市场经济社会,政府的任何政策措施手段,都只起着导向性的作用,最终要靠企业在多元化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只有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才有能力谈服务于农村,服务于农民。政府要切实转变职能,把工作重点放到培育市场主体和优化发展环境上来,在农村商品市场体系发展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优惠扶持政策制定落实、市场流通秩序规范和服务等方面下功夫,依法放开市场经营范围,加强对各类流通加工中介组织、协会的规范和引导服务,给予必要的(下转第141页)资金、信息、技术等支持,不断改善农副产品加工流通企业的经营条件,促进其发展壮大,增强其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2.处理好培育龙头企业与发挥农村农产品产销组织和经纪人作用的关系

处理好培育龙头企业与发挥农村农产品产销组织和经纪人作用的关系,其实质就是处理好传统农业产销方式与现代农业产销方式衔接的关系。大力发展以主导产业为中心的市场中介组织和农民经纪人,一方面可以把外地客商和加工流通企业引入田间地头与农户进行直接或订单交易,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中介组织和农民经纪人队伍走村串户上门收购,帮助农民进入市场,真正实现把千家万户农户、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与千变万化的市场连接起来,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促进农产品加工流通增值和农民增收。

3.处理好农产品本地市场开发供给和国内外市场开拓的关系

喀什作为欠发达地区,目前工业不发达,产业支撑力较弱,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绝大多数各类高中低档工农业产品消费市场基本上被外地产品占领,本地资本被动流失,需求呈外向拉动,造成本地工业发展萎缩不振,流通畸形,就业率、税费率、利润率、财富积累率和产业关联度都很低,形成了经济增长的恶性循环。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就要注重根据本地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市场需求、本地的劳动力、本地的资源,依托优势产业、优势农产品,坚持内引外联,打破地区封锁,引导社会各方资金参与兴办农产品加工业项目,生产出比外地更优质、更廉价的产品,最大程度地实现本地产品的区域市场替代。

总之,近几年,我区紧紧围绕农产品“拓市场、畅流通、创品牌”三个重点,加快构建运行顺畅的农产品销售平台,力促布局合理、功能完备、带动面广的市场体系的形成。

上一篇:谈谈水产养殖过程中饵料的投喂技术 下一篇:河南省濮阳市花卉产业发展中的技术制约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