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念 素质 方法

时间:2022-07-06 09:50:20

观念 素质 方法

摘要:企业员工的工作效益取决于三个方面,即观念、素质、方法。通过分别对观念、素质、方法的内涵及外延的阐释,找到了提高员工观念、素质和方法的措施和手段。企业及员工个人可能通过这些措施和手段,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效益。

关键词:工作效益 观念 素质 方法

一、观念

观念很大程度上会决定人的行为。观念包括的范畴很广:敬业度、忠诚度、责任心、团队意识、求知欲、奉献精神等。

任何公司企业都会要求员工尽最大努力地投入工作,创造效益。这种要求不仅是为了物质利益回报,也是一种行为准则,更是每个员工应具备的职业道德。如果员工创造的效益仅仅够支付自己的薪水,那企业养这样的人就是多余的。而对员工本人,虽然薪水确实是我们工作最为直观的效益,但只为薪水工作的人,很容易被动地工作。刚刚上班就盼望着下班,工作不愿意付出自己的全部力量,最终自己的才能没有被激发出来,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培养和锻炼,也就丧失了工作中的竞争力,进而也就失去了自己的发展机会。所以,企业在日常管理中应当经常性地、持续性地传播和倡导正确的工作观念。

首先,从企业文化方面,可以通过内刊、邮件、办公系统、墙报等方式积极宣传和树立正面典型员工和事迹,让大家有榜样可学;同时多传播积极向上的信息,加强正能量的打造。其次,从工作氛围营造方面,构建和谐、平等、互助的人际环境,当员工生活和家庭遇到困难时,管理者和企业能及时发现并伸出援手,使员工感到企业如家,愿与企业同欲。最后,从绩效导向方面,责任心和工作态度作为各层级员工的一项考核指标,明确在考核计划中。这样,正确的工作观念就潜移默化地成为员工日常行为的准则之一了。通过以上三种方式的结合,不愁员工不能树立正确的工作观念。

二、素质

素质是提高工作效益的前提条件,在这里是指为达成工作目标所要具备的知识和能力。知识可以通过学习获得,而能力更多取决于天赋及后天培养和锻炼。

知识的获得和增加除了从学校和书本获得外,企业可以内部培训方式帮助员工掌握一些通用的知识和技能。针对一些专业性很强或需要较多经验的领域,企业可以采取传、帮、带的方式。而对于一些需要进行较长时间系统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则建议采用员工自主学习、企业给予一定资助的方式。能力的提高除受限于先天因素外,后天的培养和锻炼也是十分重要的。对于企业来说,为员工提供磨练成长的机会,允许员工在一定程度内犯错,将会极大帮助员工进入快速提升能力的通道。

三、方法

方法是提高工作效益的具体手段,指为达成工作目标你要如何去做,包括了工作的步骤、流程及方式等。方法层面更多地在于员工自身,核心在于提高工作效率。一个工作速度快,处理问题速度快、适应环境速度快、对意外情况反应快的员工,无疑会做出优异的工作成绩,成为领导心目中最优秀的员工。

那么如何通过改进工作方法才能提高工作效益呢?首先,养成制定工作计划的习惯。计划制定好后,要严格按计划执行,克服“拖延病”。其次,学会时间管理,把工作按优先级进行排序,先处理又紧急又重要的,依次是紧急不重要,不紧急重要,最后处理不紧急不重要的。第三,针对复杂的工作,要寻找出工作的突破点和重点。如果没有一个很好的工作突破点,盲目进行工作,可能会事倍功半;相反,如果能在事前认真思考,找到突破口,有的放矢地工作,就会事半功倍。第四,经常回顾和检视自己的工作,梳理工作流程并使之固化。一个良好的工作流程会大大节省不必要的沟通时间;同时也会避免工作遗漏及责任不清的情况。第五,创新能够提高工作效率,针对日常重复繁琐的工作,如果能跳出窠臼,换个角度思考问题,找到新的方法,可能很多不必要的劳动和时间就可节省下来。第六,学会寻求资源支持,对于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及时请教他人或反馈给上级,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帮助或新的安排。第七,工作成果共享,有时我们会发现,自己做的工作可能是其他员工已经做过的。有时查找一些资料,辛辛苦苦查找到了,结果发现另一位员工以前已经查找过了,如果当初向他咨询,就不必费这么大的劲了。将员工的工作成果共享,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特别是对于员工较多的公司,这一点尤其显得重要。

所以,要想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益,就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把工作保质保量地完成。很多人之所以没有取得卓越的工作成绩,没能成为领导心中最优秀的员工,没能提升自己的价值,不是因为工作能力不足,而是工作方法平庸。

看看周围的人,你会发现,真正快乐、极具社会价值的人是那些抱持正向观念,拥有职业素养,挣脱了拖延的枷锁,善于主动解决问题,在完成手头的工作中感到满足的人。他们是充满渴望、热情和创造性的人。

只要你拥有了正确的观念、素质和方法,你的工作效益必然大大提升。而对企业来说,如果她的员工都拥有了正确的观念、素质和方法,那必然对企业大有裨益,企业效益定会蒸蒸日上。

上一篇:对国有企业人力资源进行强化的建议 下一篇:发电企业绩效管理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