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适应教师专业化趋势的高校师资培训

时间:2022-07-06 09:12:19

谈适应教师专业化趋势的高校师资培训

摘要: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发展,教师专业化进程也在加快。而我国高校教师的素质尤其是专业化水平亟待提高。对高校教师开展积极有效的培训,使之具备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科学的教学方式,可提高教学水平和专业化程度,适应专业化时代的教学需求。

关键词:教师专业化;高校教师培训

一、教师专业化的内涵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个人成为教学专业成员并在教学中具有越来越成熟的作用这样一个转变过程”(引自《培格曼最新国际教师百科全书》),其基本含义是:教师专业化既包括学科专业性,也包括教育专业性,国家对教师任职既有规定的学历标准,也有必要的教育知识、教学能力和职业道德要求;国家有教师教育的专门机构、专门教育内容和措施;国家有对教师资格和教师教育机构的认定制度和管理制度;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教师专业化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一种职业能不能称为专业,需要用专业的标准衡量。曾荣光先生提出专业的特质:要有一套有学术地位的理论系统,一套与理论系统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专业知识是大学的一个学科,从业者需要经过长期的训练等。西方一些学者认为,教师与医生、律师、神父职业被称为“四个伟大的传统专业”。1966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国际劳工组织《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提出:“应当把教师职业视为专门的职业,这种职业要求教师经过严格的、持续地学习,获得并保持专门的知识和特别的技术”,由此可见,教师既是一种职业,但又是一种具有不可替代的专业职业。

有研究表明:一个优秀的或成功的高校教师应具备多方面的专业要求,如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情意等。专业知识包括所学学科的专门知识、普通文化知识和教育学知识等。专业技能则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教师的教学技巧,二是教育教学能力。教学技巧在于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控制课堂氛围和学生的注意力,使教学活动顺利进行。教学能力要求教师要有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和学业检查评价能力。教师的专业情意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可归纳为四个方面:专业理想、专业情操、专业性向及专业自我。亦即高校教师要树立崇高的专业理想,养成高尚的专业情操,发展专业性向,努力完善专业自我。

二、建立适应教师专业化要求的高校师资的培训体系

(一)我国高校教师队伍现状

2007年1月自1999年开始扩招以来,2006年我国普通高校招生人数达540万,是1998年的5倍,规模居世界第一。快速的扩张使某些高校生师比严重超标,高达20:1甚至30:1,大大超出教育部“到2005年生师比应为14:1”的要求。高校教师总量与事业发展规模不相适应的矛盾较突出。为了填补这个巨大的缺口,各高校加快引进新教师的力度,教师规模增长很快。1998年扩招之前,全国普通高校的专任教师是41万多人,2004年已升至86万。但当前高校师资良莠不齐,整体素质不高,学历偏低,教学能力及教育研究能力明显不足的状况还较为普遍,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双师型”人才欠缺,与当前高校教师专业化要求相差甚远。

(二)加强高校教师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1、在培训目标上,注重培养教师的社会责任意识及师德修养,帮助教师形成专业精神

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不仅要教书且要育人,教师身为“传道、授业、解惑、示范、管理、父母与朋友、研究者”,其所承担的社会责任是很重大的,坚持真理,反对谬误,热爱学生,诲人不倦,这是教师必备的品德,也是专业化的体现,更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高等教育数量的快速增长,也使当前高校教师中普遍出现了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功利主义、弄虚作假等有违师德和学术道德的行为,师资培训工作应配合学校加强师德教育,使教师形成良好的专业精神,坚定教育理想,形成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全身心地投入教育教学工作,把敬业和爱生作为自己生命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使自己的职业存在状态由“生存型”“享受型”进而达到“发展型”。

2、在培训形式上,可结合教师职业生涯设计,实行岗前培训与在职培训相结合,短期培训与长期跟踪相结合,构建终身性专业训练体系

传统概念的岗前培训是指对新到校的教师进行的教育学、心理学、师德及法规方面的培训。但笔者认为,新时期真正意义上的岗前培训还应包括对研究生在校学习期间的培训。我国高校教师的重要来源是研究生,高校师资培训部门应向研究生敞开大门,有意识地培养其教学技能。如开设教育理论选修课,让他们掌握教育教学基本规律,提供机会让他们以助教身份参加教学实践,增加对教学的感性认识,为将来选择高校教师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为高校教师队伍准备优质师源。

岗前培训是教师专业化的一个基本保障,能帮助新教师掌握一定的教学技能与教学方法,使其迅速适应教师岗位,达到一定的专业化要求。但这种培训也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其一,时间上过于短暂,高校教师成长是一个连续和动态发展的过程,岗前培训仅仅是专业训练的开端,真正的教师专业训练是在职后进行的。其二,内容上不完整、不全面,在教师不同的发展阶段应有与之相匹配的训练内容,岗前培训作为实现入职目标的手段,不可能包含整个教师生涯的训练内容。其三,空间定位上不具体、不清晰。岗前培训不能等同于职后的教育教学,至多扮演的是一个“准教师”角色。所以,仅靠岗前培训来完成教师的专业化并不能适应时展的要求。应根据教师生涯的发展计划,制定一体化培训计划,做到职前、入职、在职一体,构建终身性专业训练体系。

3、在培训理念上,坚持“以人为本”,分层次分类别进行培训

师资培训要坚持“以人为本”、以“培训对象为中心”的理念,由“以我为主”逐步向“量身定做”的模式方向转换。要把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动向迅速反映到高校师资培训工作中来。培训部门既要深入调查当今高等院校对师资队伍建设的需求,也要深入了解培训对象本身的培训需求,合理整合资源,以促进高校师资队伍整体建设为目的开展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要求、不同方法的师资培训新思路。

4、在培训内容上,应与时俱进,大力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培养教师的创新能力

大众化背景使得交叉学科、边缘学科不断出现,知识信息成几何级快速增长,为适应社会发展,各高校必定要打破学科界限、完善课程体系、变革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式,只有具备创新能力和更新知识能力的教师才不会在学生群体中失去吸引力、教育力、影响力和感召力。与此同时,教师的教学也从知识传授向引导创新转变。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将完全改变“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因此,教师应当主动适应信息社会要求,掌握信息应用能力,才能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在教学改革中更主动、更有效地发挥作用。因此,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应该成为高校师资培训的一项重要内容,需尽快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帮助教师掌握和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体制,以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和掌握各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方法和最新发展态势。

5、在培训架构上,应在充分运用及发挥全国各级高校师资培训中心作用的基础之上,同时构建一个职能分明的培训层级网络。

国家层――搭建教师交流平台,分各大专业领域设立全国性培训机构,常务机构可设定在某一高校内,由该高校牵头,组织定期不定期的学术交流,让业务拔尖人才做重点介绍,大家经验互通有无;共同携手,优势带动弱势,节约培训成本,充分利用国内现有资。这样既体现了极大的时效性,也能使更多一般师资向国内一流靠拢。

地方层――结合产学研要求,地方政府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帮助联络龙头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以及相关机构,组织教师参与社会服务,为教师提供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

学校层――做好校本培训。校本培训有效克服了传统教师培训(包括学历教育、脱产进修、在职进修等)的局限性,将培训目标直接指向教师和学校的具体要求,是从学校和教师的实际出发,有什么问题就培训什么,充分体现了差异性,实用性和针对性。校本培训的方式极为灵活,可以采用课题研究、教育专业人员作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报告、优秀教师与新教师结成师徒、学校或各教研组组织教师互相听课、评课、开教学研讨会、经验交流会、校际间的交流、互往等。

上一篇:探析会计人员职业素质的培养 下一篇:动态整合远程教育资源 提升农村教师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