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之辩

时间:2022-07-06 04:38:39

摘 要:在一些辞书、字典中,经常出现“牙”、“齿”不分,或者认为“牙”就是臼齿、大牙。本文主要从字形、语义取象、引申义三方面简要分析了“牙”和“齿”的不同。

关键词:牙 齿 语义取象 引申义

《汉语大字典》对“牙、齿”的解释中都包括“牙齿”这一义项,《现代汉语词典》认为“牙、齿”都是“人类和高等动物咀嚼事物的器官”。有些时候“牙、齿”可以相互替换,如牙齿可以说成齿牙,犬齿等同于犬牙,这些说明“牙”和“齿”是有相同之处的。但是有些时候,“牙”和“齿”是不能相互替换的,如爪牙不能说爪齿,牙门不能说齿门等等。本文主要想探讨一下“牙”和“齿”的不同。

一、牡齿、壮齿之争

许慎《说文・牙部》:“牙, 牡齿也, 象上下相错之形。”[1]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中把“牡齿”改为“壮齿”。段玉裁注:“士部曰:壮, 大也。‘壮齿’者, 齿之大者也。”“前当唇者称齿, 后在辅车者称牙,牙较大于齿。非有牝牡也。”[2]这些都告诉我们“齿”指的是门牙,“牙”指的是槽牙,而且牙大于齿。这就是一些学者认为 “牙”是大牙的由来,但还有一些学者并不赞同段玉裁的观点,如《玉篇》:“牙, 牛加切, 牡齿也, 诗云祈父予王之爪牙。”《说文句读》[3]等也认为“牙”应是“牡齿”不是“壮齿”。“牡”和“壮”的形体现在看起来相似,但它们的篆书形体却相差甚远。

从“牙”的字形和《说文》“象上下相错之形”的意义看,“牙”应是“牡齿”。“牡”甲骨文写作“”,从牛从。金文“牙”的形体有、、等。甲骨文中没见到牙字,不过有齿字,写作,象正常的口齿一样是横置的。不过,在甲骨文、金文中有一条规律:有些本来横置的事物在文字的表现形式上却是竖置的。因此,我们可以竖置的“”横过来,还原成。据《正中形音义综合大字典》所云:“小篆牙: 象上下相错之形, 在口中间平齐相对而小者为齿, 在口两旁尖锐相错而大者为牙。取之横视, 其形乃见。”这段话也说明“牙”是“牡齿”而不是“壮齿”。因为从认知角度来说,大牙位于口腔深处,不易被人看到,不如独出的犬牙更容易引起人的关注。“上下交错” 即上下的犬齿左右相对。若就一颗牙来讲, 它确实是独特的, 单出于周围牙齿之上, 是突出的齿。因此,“牙”应该指的是“牡齿”而不是“壮齿”。

二、从语义取象分析“牙、齿”

语义取象就是语义取自于某种意象。语义取象不仅是词义的内涵,而且是文字造字表意的心理基础。当人们要构形表义时,会选取符合他们心理意象的文字形体。造字的意图就是把人们抽象的心理意象,用具体的汉字形体描绘出来,形成固定的符号。常见的指物名词的取象特征有“形貌”、“功能”、“空间位置”等。我们以一组同源词(取自《汉语大字典》[4]、《汉语大词典》[5])来分析一下“牙”的语义取象。如“、芽、、、、岈”这组词,都是以“牙”作为声符,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相关的同源词。通过分析我们发现“牙、芽”隐含着新生植物尖细的特征,“、”隐含尖利的特征,“”隐含树木尖耸的特征,“岈”隐含山谷尖狭的特征。因此,我们可以看出“牙”的意象来源应当是具有“尖锐”这一形貌特征的物体。这再一次证明了“牙”是“牡齿”而不是“壮齿”。

“齿”与“牙”的语义取象不同。《说文・齿部》:“齿,口骨也。象口齿之形。”“齿”在甲骨文中已经出现,写作,描绘的是两排整齐的牙齿排列在口中。我们可以试想一下,一个人张嘴时,他人对其牙齿产生的最直观的意象,并不仅仅局限在前面的几颗门上,而是两排牙齿一个整齐的意象。如“不足挂齿”本来出自“齿牙”连用,但凝固成成语时,选择了“齿”放弃了“牙”。这也说明在人们的心理意象中,用来“挂”的东西应是群体的“齿”。另外,明眸皓齿、唇红齿白都选择 “齿”而不用“牙”来表示容貌的美丽,若用“牙”就失去了一排牙齿整齐有序的美感。从词义的语义取象来看,“牙”和“齿”是不相同的。“牙”是单颗的牙,尖锐细长的意象,突出的特征是尖锐;而“齿”是多颗牙,整齐排列的意象,突出的特征是排列整齐。

三、从引申义看“牙、齿”

按照认知经验,人们会比较关注事物较突出的部分。那么对于词义来说,突出的认知经验既是词义反映的中心,也是词义扩展的首要依据。使用这个词, 便会激活人心目中的意象特征, 而无意识地沿着这些特征去发展词义, 指称具有“相似”意象的其他事物。这种意象正是词义引申的基础。

下面我们来看《汉语大字典》中 “牙”的一些引申义:1.形状像牙齿的东西。2.古称将军之旗。3.草木发芽。又喻事物的发生、开始。4.量词。绺。引申义一指的都是一些有尖角的物体,引申义二指的是带有尖角的旗帜,引申义三指植物露出尖芽钻出地面,引申义四用作表示细长的计量单位。上面这些义项都拥有“尖锐”的语义特征。由于“牙”的突出特征是尖锐细长,因此“牙”的引申义大多是根据这样的特征引申出来的。

“齿”的意象中最为突显的就是整齐排列的意象,因此“齿”的很多引申义也是根据这种特征引申来的。在《汉语大字典》中“齿”的一些引申义:1.刻为齿形。2.类别;同辈。3.并列,次列。《汉语大词典》中“齿”排比如齿状者。1.竹木所刻之齿。2.木屐齿钉。3.轮齿。4.阶石的一级,称一齿。5.其他物体上似齿形的部分。上述的义项都含有整齐、排列等意义,都是根据“齿”排列有序的意象引申出来的。

综上所述,“牙”和“齿”虽是同义词,但并不能完全等同。“牙”是“牡齿”,是单颗的牙尖锐的意象,当强调人或动物用尖利的牙齿损伤事物的功能时,“牙”的形象符合这种表意需求,而“齿”的意象就不符合撕咬的场景。所以,爪牙不能说成爪齿,牙旗不能说成齿旗。“齿”是多颗牙次第排列的意象,当强调人的发音说话功能时,“齿”的整体性更为合适,而“牙”就没有这样的引申。所以,挂齿不能说成挂牙,齿轮不能说成牙轮。

参考文献:

[1]许慎.说文解字(徐铉本)[M].北京:中华书局,1963.45.

[2]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3]王筠.说文句读[M].上海:上海书店,1983.235.

[4]徐中舒.汉语大字典[M].武汉:湖北辞书出版社, 成都: 四川辞书出版社, 2001.

[5]罗竹风.汉语大词典[M].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1.

上一篇:高校教学质量保障机制之我见 下一篇:自我效能感在高中生自我调控学习中的作用及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