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 谨防糖尿病足

时间:2022-07-06 03:55:15

糖尿病足部病变是糖尿病患者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糖尿病患者因末梢神经病变、下肢动脉供血不足以及细菌感染等多种因素,引起足部疼痛、皮肤溃疡、肢端坏疽等病变,统称为糖尿病足。糖尿病足不但导致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造成巨大的经济和社会负担,而且给患者的健康带来严重的后果,其中5%~10%的患者需进行截肢手术。

哪些原因会诱发糖尿病足?

周围神经病变

糖尿病患者若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在高血糖状态下,患者的周围神经会受到损伤,若足部的周围神经受损,尤其是感觉神经受损,患者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下肢的感觉减退乃至消失,患者由于感觉消失,不知疼痛,肢体接触外物没有温度觉及痛觉,不知冷热,使患者失去自我保护意识,易受到外部的损伤,如割伤、烫伤等,甚至足底发生溃疡,行走仍无疼痛。另一种情况是患者出现痛觉过敏,患者的肢体会出现异常的疼痛,尤其是下肢会出现阵发性的针刺样疼痛或触电样的疼痛。

若足部的运动神经发生病变,可发生足部肌肉萎缩,足的结构破坏,足趾畸形。足的着力点改变,引起足底厚茧及溃疡。

周围血管病变

糖尿病患者周围血管病变的发生率高,起病早,进展快。下肢血管亦易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狭窄,在此基础上若有血栓形成,则引起下肢缺血,诱发溃疡、坏疽或肢体坏死。

感染

糖尿病患者常处于高血糖状态,在此基础上,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故全身各个部位均易感染。由于上述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的存在,下肢细微的创伤即可引起细菌的侵袭和感染,譬如修趾甲刺破皮肤即容易引起足趾的感染,并且容易扩散,造成足的溃烂和坏疽,最后导致截肢。

糖尿病足有哪些临床表现?

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者,常表现为皮肤瘙痒、肢端麻木、刺痛或痛、温觉迟钝或丧失,行走时有踩棉絮感。

有下肢周围血管病变者,常有肢端发冷,足部皮肤温度下降,皮色变暗,小腿皮肤有散在褐色素斑沉着,足背动脉搏动消失,行走一小段距离(如200米)后,因下肢疼痛而跛行,必须坐下休息后才能继续行走。因肢端肌肉营养不良而出现肌肉萎缩,足部变形。

足部皮肤干裂,若皮肤破损继发感染,足部可出现糜烂、溃疡、进一步发展为坏疽和坏死,严重者导致截肢。此外糖尿病患者常因真菌感染而有足癣或灰趾甲。

糖尿病足的护理和预防

要避免糖尿病足的发生,除了必须严格控制血糖以外,应做好足的日常护理。每天要用温水洗脚并抹干,要小心检查足部是否有损伤,如发现足部有胼胝(厚茧)、皮肤干燥开裂,应立即自我处理,足部清洁后,必须涂上润肤膏,保持皮肤滋润光滑,防止皮肤因干燥而爆裂。剪趾甲应平着横剪,不要竭力修圆而损伤刺破皮肤,导致足部感染。一旦足部损伤,必须立即用消毒药水洗净伤口并包上纱布,防止继发感染。如发觉伤口红肿、剧痛,或足底行走出现水泡,或烫伤出现水泡等,不要自己刺破水泡,均应立即到医院请医师诊治。不要自行切割厚茧或厚皮,避免损伤,最好找足病诊疗师处理。

糖尿病足的护理,还要重视鞋袜的选择。要选购柔软适脚的鞋子,最好是穿布鞋,不要穿尖头或高跟鞋,以免脚趾受挤压形成水泡、厚茧或厚皮。鞋袜宜宽松合脚,通气良好。每次穿鞋时,要检查鞋内是否有沙石、小钉等杂物,以免损伤足部皮肤而继发感染。不宜赤脚穿鞋,更不能赤脚走路,宜穿适脚的袜子,袜子能保护足部,能减少足与鞋的磨擦,并有吸汗之功能,棉质袜尤佳。冬天穿羊毛袜能保暖。

洗脚需用适当温度的热水,不要用热水袋,也不要用火炉取暖烤脚,以免烫伤足部皮肤出现水泡。

(作者每周二上午有专家门诊)

上一篇:谢德隆和银杏开发不了情 下一篇:减肥药的分类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