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饰闪耀似是银河

时间:2022-07-06 03:29:11

散发着迷人光芒的钻饰总是能让人在拍卖场上屏住呼吸。其实在钻石切割历史上,钻石经过了相当长时间的丑小鸭阶段。当工人将钻石从恶劣的山石环境中挖出来的时候,钻石也只是一颗灰头土脸的石头。为了使钻石散发出迷人的光泽,人类在钻石切割打磨技术上有长久的探索。钻石刚挖出来的时候,多为有着粗糙表皮的八面体。钻石是世界上最硬的矿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只有钻石才能打磨钻石。在14、15世纪的时候,许多钻石――尤其是大颗一点的,很有可能都出自印度中部。钻石切割工人知道用钻石粉末可以使钻石原本的八个面变得光亮,这种钻石为“点式切磨”(point-cut)的钻石。这个时期很多钻石都会加上其他装饰,使得钻饰看上去更大 点。人们尤其喜欢把各种小钻石拼凑咸玫瑰形。据HerbertTillande的《1381-11901年间珠宝史上的钻石切割》书中记载,第一个玫瑰形的钻饰还比较复杂:由四颗切割成盾形钻石组成了三片叶子,再形成一个具有十片花k的花型。到了15世纪末,“双玫瑰”样式的设计开始流行。这种样式由两种不同形状的钻石组成:扇形和风筝形。为了让玫瑰花更生动,工匠们采用了当时一种非常高难度的切割打磨王艺,还付出了要严重损失钻石重量的代价。目前已知的这种花型的16世纪胸针,丹麦国王的克里斯丁三世(Christian III)的女儿安娜公爵(Duchess Anna)曾经是拥有者。

到了16世纪,抛光师傅知道了将八面体上方尖端磨去的方法,乍看如平坦的桌面,因此这种外形称为“平顶式切磨”(table-cut)的钻石。到了17世纪,出现了底部平坦、上方磨成刻面并汇集成一点的“玫瑰式切磨”(rose-cut),虽然这象征着钻石切磨技术的发展,但是这种切割方法会导致钻原石重量损失严重。

“点式切磨”和“平顶式切磨”的钻石在目前的市场上已经凤毛麟角,但“玫瑰式切割”的钻石仍时常出现在今日的拍卖会和古董珠宝销售市场上。“平顶式切磨”的钻石偶尔也会在拍卖市场上露面,以17世纪的为多,而且价格都不高,从2008以及2009年的拍卖行情来看,有一些古董钻石在2000欧元以内就有交易,这对于现代钻石的价格而言,只能算是个零头。“玫瑰式切磨”的钻石一直到了19世纪仍然在不少首饰中找到踪影,通常都伴随着其他切磨方式的钻石一起出现。如2010年5月12日在日内瓦佳士得拍卖行出现的一只花型胸针,茎和叶的钻石为“玫瑰式切割”,但中间的大钻石为圆形切割。

如果说一颗璀璨的钻饰恍如一位明艳照人的美人,那么由多颗璀璨的钻石组合成的首饰就如星光熠熠的选美大会。

现代切割的钻石最常见的为“明亮式切割”(brilliant-cut)方式,贵族跟皇家有一种最流行的款式,即将许多颗明亮式切割的钻石按照大小递减的方式组合在一起,即diamond riviere样式,这种样式在拍卖场上经常出现。这种切割钻石的方式早在19世纪的时候就非常流行,工匠们喜欢把许多明亮式切割的无瑕钻石精心组合在一起,以中间一颗最大,再逐渐向两边递减缩小。在拍卖历史上,这种diamond rivier的样式都有过非常好的成绩,在2008年在香港拍出一条重80克拉、有30颗钻石的diamond riviere样式钻石链以15.780.000港元成交。(Diamond Riviere:等差钻石宝石项链,宝石为同一品种,中间大,向两端渐小。)在2006年12月的伦敦出现了一条可能是英国马格利特公主收藏的、钻石总重约80克拉的diamond riviere样式钻石项链,以993,600英镑成交。另外在1992年11月,日内瓦出现了一条卡地亚设计、最大的那颗钻石重量约为24克拉、有17颗其他不同大小的钻石组成的diamond rivier样式钻石项链总重133.46克拉,以2,530,000瑞士法郎成交。这种样式的项链在拍卖行上出现得并不算多,苏富比拍卖行跟佳上得拍卖行在5月的珠宝专拍上都有少数这样的拍品,基本都出自欧洲贵族的收藏,估价在拍卖排行榜上都名列前茅。

跟“明亮式切割”同样常见的,还有“圆形切割”的方式,圆形切割与明亮式切割也经常结合在一起。这种切割方式与“现代切磨之父”马歇尔,陶可斯基(Marcel Tolkowsky)的贡献分不开,他在1919年根据精密的科学计算研究,计算出光线在圆形明亮式钻石内的运行角度,阐述了怎样切割圆形钻石,才能最大程度上发挥出钻石的亮度与火光。他出版了《钻石设计》一书,对钻石切磨技术带来了几十年的影响。此外,心形也非常常见,在许多婚庆首饰中出现频率很高。梨形的钻石可以让大颗的钻石看上去更轻巧一些,在5月苏富比拍卖行上出现的那颗452号梨形切割钻石即是梨形切割钻石的出色作品,这枚戒指由法国著名珠宝名师Alexandre Reza设计,由两颗钻石组成,镶嵌于一枚“你与我”(toiet moi)款式的白金指环上,蓝钻与白钻都有非常有优莸闹亓浚并且级别都非常高,在设计上互相交错、相映成趣,无论是设计还是原料都非常具有优势,估计能拍出个不菲的价格。心形的钻石被认为是浪漫的爱情象征,切割良好的话看起来非常明亮,一般都是用于制作单颗的戒指或者吊坠,这样看起来更加炫目。梨形与心形由于形状与厚度都不规则,因此镶嵌起来工艺要更复杂一些。

如果想保持宝石的重量,则可以尝试方形切割或者马眼形切割。方形切割经常被用于男上首饰,但缺点是很容易看到钻石内部的瑕疵,需要的钻石原料净度比较高。而马眼形的宝石形状非常适合修长的手指,同样克拉重量的话,看起来要比圆形大一些,只是有尖角的话容易刮到衣物,或者容易折断,梨形、心形、马眼形如果切割的厚度、弧度不适合,在视觉上都容易感觉怪异,容易有太笨重或者扁平感、挤压感。

现代首饰的切割工具又比一百年前先进了许多,“现代切磨之父”马歇尔・陶可斯基可能想象不到,现在如果有高质量的钻石,可以先用计算机3D扫描,再计算出光的折射率,以得到最合适的切割角度。设计师可以根据想象中的首饰形状随意切割钻石,进行花式切磨。只是形状奇特的钻石会不易镶嵌。在这种王艺的处理上,几个专业的珠宝品牌都处理得较为尖端,如梵克雅宝的镶嵌技术是比较先进和富有变化的。切割钻石技术较为尖端的地方有比利时的安特卫普,也为许多珠宝品牌提供了切工良好的钻石。

只有切割良好的钻石,才能组合成为各式各样的闪耀似是银河的钻饰,动人心魄,令爱美的女人们欲罢不能。

CK Fly飞翔系列玫瑰金及灿金腕表及饰品华丽登场

以鸟笼外观设计为灵感,设计中充满了对翔的自由向往,ck fly飞翔系列女士腕表在上市之初,就以利落简洁的线条,回归自然概念,赢得了所有ck迷的追捧;同系列的饰品更是用曲线营造出了随意的感觉,为配合“五月,你最珍贵”母亲节活动,ck fly 勃,同时也能够从具体入微的细节中了解到舞台艺术的各个环节。

强调对广东戏曲舞台艺术“现场感”的复原,是本次展览的一个突出特点。观众可以通过广东美术馆大堂的“六柱形”的形象旗帜感受到生、末、净、旦、丑的不同艺术形象,可以通过展厅的视屏设备用耳机方式收听广东戏曲的经典节目,可以在模拟的戏曲舞台场景中尝试真正地身临其境。展厅的观众互动区和表演区,还安排了广东各地剧团的多场次的戏曲表演,包括粤剧、潮剧、山歌、傩戏、花朝戏、木偶剧等节目。配合展览,广东省艺术研究所还将策划举办专题讲座或研讨活动。

图坦卡蒙墓葬珍宝展

图坦卡蒙(前1341-前1323年)是古埃及新王国时期第十八王朝的法老,他原来的名字叫“图坦卡吞”,意图坦卡蒙思是“阿吞”的形象,后改为图坦卡蒙,意思是“阿蒙”的形象,说明他的信仰从崇拜阿吞神向崇拜阿蒙神转变。图坦卡蒙9岁君临天下,19岁暴亡,死因曾一度悬于谋杀,图坦卡蒙并不是在古埃及历史上功绩最为卓著的法老,但因数千年后其古墓曝光于世,成为最著名的法老之一。图坦卡蒙为现代西方人广为熟知是因为他的坟墓在三千年的时间内从未被盗,直到被英国探险家哈瓦德・卡特(Howard Carter)在卡尔纳冯伯爵(Lord Carnarvon)的支持下发现他的墓葬,并挖掘出大量珍宝,从而震惊了西方世界。当图坦卡蒙登基时,大金字塔就已经有1250年的历史了。他死时只有19岁,他的墓未被人盗过,因为他修建的金字塔在他死时还没修好,被后来的宰相阿伊看中,图坦卡蒙只是葬在一个很小的地方,所以他的墓是唯一没被盗过的埃及法老墓。

图坦卡蒙的墓由前室、墓室、耳室及库室组成。除墓室外,所有的地方都放满了家具、器皿、箱匣等各类器物,其中包括墓主人的宝库。墓中的每件器物,都以金银珠玉装饰而成。在墓室中还发现了两尊真人大小的乌木镀金雕像,学者们认为这就是图坦卡蒙的形象。这两尊雕像生动逼真、栩栩如生,充分反映了古代艺术家们高超的技术和丰富的想像力。在8年的挖掘过程中,人们在墓中发现了2000多件文物,墓中奇珍异宝非常丰富。

1979年,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曾举办图坦卡蒙展,该展曾吸引188万人参观。今年,大都会博物馆再度展出关于图坦卡蒙这一位埃及年轻法老陵墓艺品的展览。展览共展出印件由大都会博物馆收藏的图坦卡蒙墓葬精品,主要为图坦卡蒙葬礼所使用的器物,包括罐、盖、碗、花项圈、亚麻裹尸布和绷带等埋葬法老王时所用的器物,以及少年图坦卡蒙的雕刻头像和数幅描绘丧葬仪式的摹写绘画等。

剑舞楚天

湖北九连墩战国墓出土文物层

层览展出春秋战国时期出土的青铜乐器、兵马器、玉器等共148件(组),其中有目前楚国贵族墓中最大的铜鼎、楚墓中唯一的一件铜案、全国首次发现的木质漆鉴、全国最早的一件梳妆盒、楚国特有的乐器――虎座鸟架鼓、久已失传的雅乐乐器――漆木角形器等珍贵文物,从礼、乐、兵、文、生5个方面再现了战国末期楚大夫高雅的贵族气质、浪漫的艺术情怀、骁勇的英雄气概。此外,本次展览还展出青铜编钟34件,此套青铜编钟刚从比利时展出归来,在吉林首次亮相。

江西省博物馆馆藏陶瓷精品展

江西的陶瓷烧造工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新石器时代早期,万年仙人洞的先民就已烧造出原始的粗砂陶器,这是至今我国发现的最古老的陶器之一。商周时代开始烧造一种原始瓷器――原始青瓷,她是现代瓷器的最早祖先。战国时期,原始瓷器的烧造工艺进 步提高,至汉晋时期,烧造出的瓷器已脱离了原始状态,成熟了的瓷器已经出现。唐代开始,江西窑场林立,尤以丰城境内的洪州窑著名。宋代以降,名窑迭出,景德镇的瓷业生产,无论是烧造规模和技艺及产品质量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元代景德镇已成为全国制瓷中心。明、清时期,景德镇所烧造的瓷器更是品质优良、造型多样、色釉多彩。展览所展示的上百件江西历代陶瓷珍品,是辉煌灿烂的江西古代陶瓷史的一个缩影,系统地反映了江西历代陶瓷艺术成就。

故宫藏历代书画展(第七期)

故宫博物院自2008年以来,在武英殿书画馆陆续举办了六期“故宫藏历代书画展”,此次展览为该系列的第七期。本期书画展秉承前六期严格遴选文物参展的原则,从故宫博物院数以万计的书画藏品中精选经典之作,力图通过有限的展品,展示出不同时代的书画风格和特点,标示出它们在中国书画发展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位置。第七朝的展品包括了许多令世人瞩目的书画精品,如东晋《顾恺之列女仁智图卷(宋摹)》、唐代《颜真卿楷书竹山堂连句册》、唐代《周萌挥扇仕女图卷》、宋代《林椿果熟来禽图页》等等。

古籍与密文件

博物院藏图书文献珍品展

台北故m博物院珍藏善本古籍约20万册,清代文献档案近40万件,数量可观,典藏丰富。善本古籍主要来源自清宫旧藏,包括宋、元、明历代传承下来的善本旧籍与清代宫廷刊印的官方出版品,其中如昭仁殿的《天禄琳琅》、养心殿的《宛委别藏》等;其次是来自清末杨守敬的“观海堂藏书”;此外还有来自原北平图书馆所藏宋元善本、小说版画、方志舆图、以及明人诗文集等;最后是博物院历年来接受社会人士捐赠或寄存的善本古籍。善本古籍以其雕镂精细、装潢讲究、版式多元的特色而吸引民众慕名欣赏,文献档案则以其事涉政府内部机密的神秘性而勾起外界人士一窥究竟的好奇。

中国画大师:谢稚柳(1910-1997)

谢稚柳(1910-1997)是现代著名书画大家,也是著名的书画鉴定专家和诗人。年轻时,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他发现了清代名家陈老莲(洪绶)的梅花手迹,深受震动,决心效法陈老莲,从事绘画艺术。青年时期谢稚柳受陈老莲影响较大,中年以后多画工笔,笔法精致,这主要是受宋、元绘画的影响。谢稚柳的另一专长是书法,同时他还是鉴定大师。今年是谢稚柳诞辰100周年,大都会博物馆展出100多件谢稚柳的美术作品,包括谢稚柳的绘画、书法、手稿以及印章等,这些展品都是由谢稚的女儿谢萨拉(Sarah Shay)提供。

“从电影看:

当代艺术的电影痕迹与自我建构”艺术展

该展是国内首次以“电影”为概念研究与梳理华人当代影像艺术历史、美学及创作观念的一个项目。此项目是由研究与翻译、写作、展览呈现与展间论坛几个主体部分组成。该项目中的“电影”,着重在“叙事”、“机器/机制”、“实验”和“文化”四大区块的研究,展览单元命题重叠为“欲望路径”、“机器/机制”、“语言景观”和“投射立场”四个部分。展览分为内地及海外艺术家的作品展示现场与台湾的“展间论坛”两大部分组成。展览的特点在于,经由“电影”这一视角重新廓划华人当代影像艺术创作的特定历史及美学经验,探询影像艺术的本位,以 及思虑从西方影像艺术的历史与机制所占垄断、主导的地位中“突围”,并开发出新的可能性。

舞蹈诗《梦里落花》

该剧以宋代一代词宗李清照,当代著名舞蹈艺术家沈培艺为纵线;著名戏剧表演艺术家濮存昕和当代油画艺术家曾梵志为横线,将主题人物的一古一今,高端艺术家的一舞一画(话),全剧音乐的一中一西,形式的一实一虚,形成有力的多十字架构。它结合舞蹈、戏剧、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利用舞特的情感气质,展现出了中国古代知识女性――李清照慑入心魄的生命力和永恒的文化魅力。此剧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精神内涵、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是历年来中国少有的一部兼得极高文化艺术价值和非凡艺术品位的经典佳作。

变奏的身体:

法国罗纳-阿尔卑斯大区五大美术馆藏品层

展览以艺术对人的形象和身体的诠释这一永恒的主题为脉络,通过绘画、摄影、装置、影像等不同媒介的80余件作品,充分展现了艺术创作在美学、风格和观念上的多样性,也展示了从19世纪末至今100余年里,艺术流派的演变以及艺术手法和媒介的不断丰富。展品的艺术风格跨越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包括印象派、野兽派、立体派、超现实主义、未来主义、波普艺术、观念艺术等等,这些作品都来自各流派的奠基者或核心人物,包括爱德华・马奈、埃德加・德加、W古斯特・雷诺阿、亨利・马蒂斯、巴勃罗・毕加索等。展览按这百年来西方艺术手法的演变,分七个部分展开,分别是:触及身体、打破形象、人体机械、注视身体、不可能的形象、展现身体、真实身体与虚拟身体的探索等。

历久常新――旗袍的变奏

展览展出约270件旗袍,介绍旗袍的渊源、1920至1960年代社会及文化的转变与旗袍发展的关系;同时展示1970年代后,方箕袍虽在日常服装的领域走向衰微,但如何仍以不同的形式持续地存在;展览还将分析旗袍从服装走向文化象征的建构过程,以及当代的时装设计师如何将之时装化、现代化,使其得以持续地发展。香港理工大学纺织及制衣学系的教员将为此次展览设计及制作旗袍作品,显示培育新世代时装设计师的学府如何演绎这种传统服装。展览除展出不同时代的旗袍珍品外,还包括北京奥运会礼仪小姐所穿的旗袍,以及高锟夫人黄美芸女士陪同高锟教授出席诺贝尔颁奖礼穿着的旗袍。

心语神工――雕刻珠宝艺术展

珠宝首饰在当今社会,可从不同的层次去了解。首先是消费性的首饰;其次是纪念性的珠宝首饰;此外就是品牌性珠宝;最后就是艺术性的珠宝首饰,这包含了设计和工艺。现代的西方珠宝首饰,多以设计取胜,创意丰饶;而东方的珠宝首饰,则以巧夺天工的手艺备受推崇。若能二者兼容,属最优者。展览展出的作品,是以雕刻珠宝为重点,作全方位鸟瞰。从宝石的选用、雕工的精巧、宝石制作工程的技术,以至创意精神的表达,将中西文化结合,都有深度的介绍。雕刻珠宝乃珠宝界之奇葩,它以中西传统雕刻工艺为底蕴,配合现代的冶金、镶嵌、打磨等技术,以及人体工学和光学的应用,以价值不菲的珠宝为塑材,重新展现人类的精神文明,成为不朽的艺术珍藏。

上一篇:环保!环保! 下一篇:卢眉娘的传说与“广绣”\“粤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