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下河地区油菜超高产栽培技术

时间:2022-07-06 01:56:25

里下河地区油菜超高产栽培技术

摘要 介绍里下河地区油菜超高产栽培技术,包括良种选择、播种、化调和防冻、移栽、施肥等方面内容,以为当地油菜超高产栽培提供借鉴。

关键词 油菜;超高产;栽培技术;里下河地区

中图分类号 s565.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2-0045-01

油菜是重要的油料作物,种子含油量占种子干重的35%~45%,菜油是良好的食用植物油,含丰富的脂肪酸和多种维生素,在食用植物油中营养品质仅次于橄榄油,同时菜油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在冶金、机械、化工、纺织、医药等都有广泛的用途,发展优质油菜生产,提高菜油产量,不仅可以促进农民增收,提高人民生活、健康水平,服务轻工业和养殖业的发展,而且种植油菜可以培肥土壤,为后茬提供早茬口、肥茬口,减少化肥用量,保护生态环境。

宝应县射阳湖镇位于里下河地区,地下水位较高,农业生产在过去的20年以稻油轮作为主要模式,常年种植油菜面积稳定在3 333.3 hm2左右,占夏熟面积的70%。近几年来,由于麦子机械化程度高,培育出的高产品种产量达7 500 kg/hm2以上,而油菜费时费工,且价格无明显优势,从而导致种植油菜的经济效益与麦子相比相对较低,致使农民种植油菜的积极性大幅度下降,大田种植油菜面积迅速减少[1]。为稳定油菜种植面积,在机械化程度仍然较低的情况下,采取主攻单产、保增收、促增效是当前油菜生产的关键。通过多年的生产实践,加之近几年实施部级油菜高产创建项目以来,实现单产超4 500 kg/hm2的田块目标,为促进里下河地区油菜生产的发展,把油菜超高产栽培技术迅速转化生产力,初步探索并总结出一套适应里下河地区油菜单产4 500 kg/hm2的栽培技术。

1 选用高产优质良种

选用秦优七号、秦优十号进行种植,这些品种具有适应性强、抗病抗倒、耐寒性强、灾后恢复性强等特点,秦优七号、秦优十号越冬期冻害指数达到2~3级时,返青期补救措施及时到位,恢复生长很快,对产量的影响较小,而其他品种达3~4级,返青恢复生长较慢,对产量影响较大,减产达到25%以上。

2 坚持适期适量播种

秦优七号、秦优十号适宜播种期为9月12—18日,苗床播种量为12~15 kg/hm2,苗床与大田比为1∶6~7。

3 坚持化调矮化,促壮防冻保苗

油菜苗期在3~5叶时和越冬前12~13叶时分别用15%多效唑600~750 g/hm2对水600 kg/hm2均匀喷雾。

4 坚持秸秆还田深旋灭茬

秸秆还田有利于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而深旋灭茬既起到熟化土壤的作用,更有利于抑制恶性杂草的发生。

5 深沟窄畦

畦面宽控制在2.0~2.5 m,增加墒沟密度,抬高田面,达到雨过田干、降水防渍的效果[2-3]。

6 坚持大苗适期早栽

壮大苗标准:苗龄30~35 d,株高20 cm,叶龄10叶,绿叶7张,根颈粗0.7 cm,缩颈段长2 cm以下。油菜具有早栽绿叶多、分枝多、生长量大的生育习性。要实现单产4 500 kg/hm2的目标,油菜在越冬前叶龄达到15叶以上、绿叶达10张以上时栽培,一般移栽适期为10月10—20日。因此,培育壮大苗移栽和适期早栽是保证油菜超高产栽培的关键要素之一。

7 坚持科学合理密植

10月10—20日移栽密度为11.25万~12.75万株/hm2;10月20—25日移栽密度为12.75万~13.50万株/hm2;10月25日后移栽密度为13.50万~15.00万株/hm2。

8 坚持科学施肥

采用“v”型施肥法,即足基肥、轻苗肥、重薹肥。基肥施45%复合肥750 kg/hm2、尿素150 kg/hm2、硼肥15 kg/hm2;返青肥施尿素150~225 kg/hm2;薹肥(3月10日左右)施尿素150 kg/hm2或45%复合肥225 kg/hm2。

9 坚持一栽就管

栽后及时浇足活棵水(忌漫灌),活棵后及时查苗补缺,冬前用好平衡肥,确保油菜秋发冬壮不褪色;及时清沟理墒确保墒情;有针对性地搞好化除。

10 坚持“三防一喷”

“三防”指防治油菜菌核病、花而不实病、蚜虫;“一喷”指根外喷肥[4]。油菜菌核病防治坚持“二交不动摇,三交看需要”,即3月底油菜始花期用第1交药;4月5日左右(油菜初花期)用第2交药,再隔1周用第3交药[5-7]。

11 参考文献

[1] 李厚华,张万春,葛红心,等.汉中盆地万亩油菜示范片超高产集成配套栽培技术[j].陕西农业科学,2010(2):215-216.

[2] 曹

良.油菜秦优7号高产栽培技术[j].农技服务,2007(4):42.

[3] 邹元香,明华.优七号油菜高产优质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2(15):42.

[4] 温友斌,齐继珍,刘鑫,等.镇巴县马铃薯高产创建综合配套技术[j].农家之友:理论版,2011(1):8.

[5] 张绍强.川东北地区“双低”油菜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j].四川农业科技,2012(11):14-16.

[6] 张翠勤.直播油菜的生育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中国农技推广,2012,28(10):32-33.

[7] 汤锦如.农业推广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上一篇:ATC 系统中采用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的研究 下一篇:对我国农村接入网发展途径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