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组织优势,做好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

时间:2022-07-06 12:54:20

发挥组织优势,做好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

摘 要: 发挥组织优势,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是共青团组织大有作为的工作领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共青团组织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

关键词: 共青团组织 大学生 就业创业

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优势,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既是构建和谐社会赋予共青团组织的新要求,更是共青团组织开创工作新局面、不断提高社会服务能力的重要体现。针对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及特点,共青团组织应抓住时机,积极研究新情况、探索新思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大力加强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服务指导工作,在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中,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的自身优势,为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作出积极贡献。

一、增强共青团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的责任感,积极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培养创业精神。

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首先就要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和正确的就业观。就业难,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就业岗位和就业区域的不平衡,并不是人才的真正过剩。当前,许多大学生面对就业选择时,只想在待遇、条件较好,发展空间较大的行业、岗位和地区就业,除此之外,一概不予考虑。这种陈旧的观念、狭隘的视野,使大学生的就业创业受到很大的局限。这就需要组织帮助毕业生分析总体就业形势和自身条件,引导学生积极投身西部、基层,投身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因此,要教育他们不能总是生活在理想状态,帮助他们努力从传统的就业观里跳出来,树立灵活就业,先就业、后择业的动态就业理念;树立行行出状元,“干一行、爱一行、干好一行”的敬业观念,同时组织上要把培养大学生创业精神、增强其创业意识作为转变就业观念的工作重点。这既符合形势发展的需要,又符合大学生自身素质的特点,更体现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共青团组织应积极鼓励各高校团委积极配合学校,搞好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服务工作,充分运用广播、校园网络、团日活动、专题讲座、板报、墙报、演讲、知识竞赛、就业招聘模拟等形式,对大学生的就业观、择业观、创业观进行宣传和教育,积极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培养其创业精神。

二、以市场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切实帮助大学生拓展素质,提高大学生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

(一)以能力为本位,积极开展素质训练。

共青团组织应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以学生就业必需的知识、技能为重点,积极开展针对性较强的就业培训,为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提供服务。针对职业发展对能力素质的要求,精心设计就业创业能力素质的培训内容,科学地组织实施素质训练,构建能适应某一类职业或某一岗位需要的较为完善的能力素质体系,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核心竞争力。共青团组织可通过高校团委定期开展“科技活动月”等校园文化活动,具体内容包括:电工技能大赛、电子设计大赛、制图比赛、广告设计大赛、计算机CS大赛、数学建模比赛、新闻摄影比赛等,通过这些活动大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其就业竞争能力。2006年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刘丹同学就以过硬的专业能力和良好的素质,荣获全省第七届“十佳优秀大学生”光荣称号。

(二)大力实施大学生就业见习等社会实践行动。

实践是育人的有效途径,是引导大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就业能力,积累择业就业经验的重要渠道。高校通过实施大学生就业见习行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大学生的“职业经历”,学习到一些相关的择业就业技巧。共青团组织应鼓励大学生充分利用寒暑假、课余时间走出校园,投身社会,积极开展就业见习等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就业能力,积累择业就业经验,提高就业竞争力。

三、整合社会资源,搭建就业创业平台,为大学生自主创业营造有利的环境。

(一)充分利用各高校就业渠道,强化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共青团组织要积极联合高校招生就业处,充分利用招生就业专网,指导毕业生制作自荐书、开展面试技巧知识培训,及时就业招聘信息,组织用人单位进一步开展毕业生人才供需见面会,与一些就业网站链接,组织毕业生进行网上应聘。同时,积极联合其它相关部门组织专业人士进校园,为毕业生提供毕业就业设计咨询服务,指导毕业生根据自己的实际状况正确选择就业方向。

(二)强化中介服务,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服务。

团组织应协同市劳动局、人事局等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毕业生就业信息网和相应的信息服务体系,及时搜集和提供就业信息,开展就业指导服务和人才招聘会。组织市企业家协会,开展网站咨询,通过高校团委网站和共青团、青联组织,多渠道、多层面、多形式地为毕业生及时提供各种就业信息。

四、狠抓落实,务求实效,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落到实处。

(一)积极推进大学生就业重点项目。

共青团组织要深入开展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等,积极引导大学生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帮助大学生树立“行行建功、处处立业、先就业后择业”的现代就业成才观,把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与大学生的未来发展相结合,为大学生搭建创业就业的新平台,拓宽创业就业的新渠道。同时,共青团组织也要关心前来我市开展教育、科技、扶贫等工作的志愿者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让他们能够尽快建功立业,在大学生面前起到良好的榜样和示范作用,以增强大学生在就业创业时选择到西部、基层、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的信心和勇气。

(二)建立健全服务体系。

一是加强与政府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和就业中介机构合作,充分利用信息网络化手段,进一步推动服务大学生就业的信息系统和专门网站建设;二是通过高校团组织开展教育培训,针对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实际需要,开展各种教育培训,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三是加强实践训练,通过高校加强就业见习基地的建设和创业实践基地的建设,为大学生提供舞台,帮助他们锻炼能力,增长才干,增强就业创业的本领。

(三)加强机制建设。

共青团组织要以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为统揽,以提高就业创业能力为目标,把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各项工作分解、落实到素质拓展计划的各个环节中,构建并完善以服务就业创业为主题的全员性、全程性、系统性、导向性的素质拓展计划运行机制。

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历史使命的需要,它关系到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关系到广大青年学生的切身利益,关系到高校和社会的稳定。共青团组织还应逐步建立并完善教育引导、技能培训、实践锻炼、社会评价等有效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确保各项服务工作再上台阶。

参考文献:

[1]陈石清,黄支民.论职业指导与大学生就业[J].教育与职业,2007,(5).

[2]赵北平.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应该坚持标本兼治[J].教育与职业,2007,(5).

上一篇:发挥学生主动性,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下一篇:思想政治自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