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辊盘式磨煤机磨辊加载结构

时间:2022-07-05 10:35:37

论辊盘式磨煤机磨辊加载结构

【摘要】本文对辊盘式磨煤机磨辊加载结构及摆动角度的控制方式进行了论述。介绍了引进技术时压力框架与磨辊的加载及连接结构,对该处结构进行了分析,得出当前使用磨辊加载结构的合理性及优点。

【关键词】磨辊加载结构;压力框架;铰支座;悬挂装置;磨辊倾角

1、引进技术磨辊加载结构概述

辊盘式磨煤机是从德国Babcock公司引进技术生产的产品,基本工作原理为三个互成120°的磨辊在磨盘上作辊压运动,对物料进行碾磨。磨辊施加的碾磨力由液压系统产生,通过拉杆机构将加载力作用在压力框架的三个角上。压力框架呈等边三角形,是钢板焊接结构,其三条边均为箱形梁结构。压力框架再通过三条箱形梁将加载力传递到三个磨辊上完成加载过程,磨辊由压力框架定位。由于磨煤机内非破碎物的存在,磨辊随压力框架上下滑动。

引进技术时磨辊加载结构主要有:铰支座、上下辊窝、辊柱、联接板、销、悬挂装置等,其中悬挂装置由套筒、碟形弹簧、轴、轴座、转架、支架、连杆头、连接座等组成。如下图:

压力框架的每一箱形梁下设有两组上下辊窝、辊柱及铰支座,每个磨辊通过辊支架铰接与压力框架每一边的底部。压力框架通过辊柱将液压加载力传给磨辊。压力框架与磨辊支架之间装有联接板,防止振动过大辊柱从辊窝内跳出。

磨辊与磨煤机中心线成倾斜布置,磨辊工作时在倾斜12°~15°角度内摆动。每个辊支架的上方还与压力框架联有两个悬挂装置,内有弹簧,作用是提升磨辊,并防止磨辊由于重心原因无法按规定的角度落放到磨盘上。

2、改进后磨辊加载结构

引进技术时磨辊加载结构复杂,悬挂装置上有十余种零件,上下辊窝及辊柱设计上尺寸链多。整体加工上工作量大,增加磨煤机重量,使磨煤机成本增加。很长一段时间国内一直采用悬挂装置控制磨辊摆动的角度。

通过对引进技术时磨辊加载结构的分析,该结构主要实现的功能是:磨辊可绕着辊柱轴线在一定范围内自由地沿水平方向调整在磨盘辊道上的倾角位置,以适应不同粒径的物料挤压和碾磨运动,减小振动与磨损。

针对上述功能,对该结构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磨辊加载结构如下图:

改进后磨辊加载结构主要有铰支座和铰轴两种零部件。改进后对铰支座结构进行变更,变更之前,铰支座加载和抬辊由两部分实现,变更之后,仅通过铰支座中间的销轴孔即可实现这两种功能。并用铰轴代替辊柱,取消上下辊窝、悬挂装置、联接板和销。绞轴穿过铰支座上的铰轴孔将磨辊支架与压力框架连接起来。铰轴的作用是把液压加载力传给磨辊,并可使下面的磨辊绕着铰轴线在一定范围内自由摆动,以实现挤压和碾磨运动,提高碾磨效率;同时,通过液压系统提升压架,可以实现提升磨辊的功能。

在铰支座和辊支架上各有一道重要的加工面,两平面的距离为2~3mm。通过铰轴中心线垂直于加工面的另一平面,在另一平面上下铰支座与辊支架加工面的长短来保证磨辊摆动角度,使磨辊倾斜角度得到控制。这两道加工面为调节面,用来调整磨辊倾斜角度。用简单的加工面实现了原本复杂的悬挂装置的功能。

对于一台MPS225辊盘式磨煤机,改进后磨辊加载结构共降低重量1770kg。降低了磨煤机成本,减少了磨煤机中的零部件及加工量。改进后磨辊加载结构,通过简单的结构,实现了磨辊加载及角度控制的功能。

参考文献

[1]张安国,梁辉.电站锅炉煤粉制备与计算.中国电力出版社,2011.

[2] DLT5145-2002《火力发电厂制粉系统设计计算技术规定》.

上一篇:互联网时代高职学院学生思政工作的新探索 下一篇:网络技术对普通话教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