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酒木屐,戒不掉的雪国日本

时间:2022-07-05 10:35:33

偶然看到这样一句话:一去万里,只为找到一张安静的书桌。伸手拂过枕边的书案,《雪国》《源氏物语》《挪威的森林》《金阁寺》《罗生门》静列其上,因此开始想象着自己在镰仓的花园小径上与光源氏相遇,和三岛由纪夫一同在红枫下怅望金阁寺的金碧辉煌,也许还会巧遇铃木俊隆禅师坐禅,微笑着对我说:“去吧,认识你的初心。”

一个人,对日文一窍不通,带着对日本文学的小偏执出发了。

飞越渤海,横穿朝鲜半岛,大陆消逝无踪。从舷窗望去,空气变了,风景也变了,当眼下绿色的岛屿迅速向后漂移,大阪湾的海面上拖着白色尾巴的货船愈加清晰时,填海造就的海上关西机场已经滑行在脚下。此刻的日本正值初冬,是川端康成笔下“在遥远的山巅上空,还淡淡地残留着晚霞的余晖”的场景。

东京 距离繁华一刻钟

鲁迅先生曾说日本具有一种“刚健的清洁感”,这个词很切中日本人的心理。东京,包括整个日本,都非常干净,几乎一尘不染,人们的穿戴装扮精致而抖擞。

东京有着密如网织的地铁和电车线路,我最喜爱的是那条著名的JR山手线环线,它差不多把这座城市所有重要的地点都串联在了一起:新宿、原宿、涩谷、银座、秋叶原、上野、池袋……游走在JR山手线,就像在东京的脉搏里旅行。

霓虹满街,迷失在新宿

新宿,遍地华厦,夜晚满街霓虹。我晃荡到西新宿,拐进一个叫“思出横丁”的小巷子,这里潜伏着近百家装潢古朴的饮食店,密密麻麻地挤满了狭窄的空间。扑面而来的浓郁香味、烟熏雾绕的特色招牌和原汁原味的地道美食,表面上似乎和新宿的风格完全不搭,但其实这里蕴含着日本人的哲学和美学:繁华中透出古朴,整齐中夹杂零乱,并行不悖。那些白天出入高级写字楼的白领们,晚上喜欢到这看似杂乱的小巷里饮酒叙谈,有时还得提前预订这里的座位,八九点的黄金时段,更是一席难求。坐在旮旯喝酒聊天,感觉像离开了充满压力的东京。

无处不在的节奏和创新力

银座有着世界上几乎所有奢侈品牌的豪华门店,也有着最丰富的街道表情。宽阔的马路就像露天的游泳池,人们跳下去,自由自在地穿行玩耍。周末这里有很多摄影者,有时我走累了,就会在街心的凉亭坐下来,喝上一杯咖啡,放眼四周观察过客:身边走过一个穿着土黄僧服的化缘和尚,会让我恍然间觉得身处佛国;若是轻轻踱过一位和服女子,我便感觉回到了江户时代;要是迎面而来一位满头粉发的少女,我又活在漫画里了……在我看来,这些是东京最富有生命力的地方,无处不在的节奏和创新力就像是这座城市的脉搏。

缓缓绽放的平淡日子

日本人普遍内敛,多数时候说话声音很小,生怕惊扰了他人。东京也有这样一面,淡而静谧。一条巷子可能没多少行人,只有推着购物车的老太太经过;矮房子都带着一个精致的小花园;家家户户门口摆满了盆栽,有时还睡着一只懒猫;电线杆沿着街道错落有致,电线上停着鸟儿,像是五线谱上的音符;不时路过几座神社、寺庙,清澈的洗手池前总并排放着几只木勺……从每一个繁华中心,往深处走不消一刻钟,都有这样的所在,安静得可以涤荡心灵,平凡得可以过滤喧嚣,生活静好,缓缓绽放。

京都 闯入“神界”看清晨曦和落日的模样

历史上的京都曾经多次成为日本的首都,是当时日本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若以其历史和文化地位而论,说京都之于日本,相当于西安之于中国。古老街道宁静而安详,夕阳将最后一抹殷红的光芒默默地从日式店铺低矮的屋顶上撤回。京大的学生们穿着厚外套,或疾走或骑着自行车而过。恍然间,我仿佛看到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中的渡边君和直子,他们俩穿着胶底鞋踩在路面硕大的法国梧桐落叶时候,发出“嚓嚓”的干燥声响。

金阁寺的毁灭之美

在京都的第一站我去了金阁寺。作家三岛由纪夫的《金阁寺》集中体现了他所钟爱的“毁灭之美”。当我跻身在人群中轻移脚步选择最佳角度拍摄金阁寺时,不由地惊呼:“世上最美的存在!”美轮美奂的建筑巍然耸立,洁白的积雪把层层叠叠的情感堆积,难怪小说中的口吃青年面对这种坚不可摧的美时,决心把它付之一炬,从而抵抗人生的虚无与绝望。

接着,我围着金阁寺走了一圈,天晴后的光芒毫不吝啬地洒向它,它又顿生出凛然之美。

从“千本鸟居”闯入神界

京都稻荷山脚下的伏见稻荷大社,素有“千本鸟居”之称。大社始建于奈良时代的711年,今天所见到的本殿已经是1499年的版本了。这里主要祀奉的是农耕之神稻荷神,供奉者前来祭拜,祈望农耕丰收、商业发达、生意兴隆、出入平安等等。

瓦蓝的天空衬托着耀眼的朱红色鸟居,强烈的色彩对比刺激着视觉神经。通向主殿的阶梯两旁端立着一对青铜狐狸塑像,狐狸口衔稻穗神色庄严,俨然一副神灵与人间的快递员一般,仿佛在对供奉者说:“汝等有何诉求?待我进去禀告!”此君正是稻荷神的使者。

沿小路来到主殿后面的山丘上,一列紧密相连的鸟居好似红色火龙,一头钻了进山林不见尽头。满眼红彤彤的鸟居,有些并列分成几排,成群结队,蔚为壮观。当走进由鸟居连成的隧道时,即刻像被淹没在汹涌的红色漩涡之中,无形中产生一股莫名的力量,仿佛“门”中惊恐的马匹,似乎真的“闯”入神界一般。

“猪一”拉面馆的美食时刻

傍晚,我和朋友撩开京都下京区街边 “猪一”拉面馆的门帘走进去,里边小得不行,屋中间高台桌子将操作间和客人隔开。客人这边刚刚排得下六张椅子。

桌子那头儿,身材魁梧的厨师正为我们在那狭小的空间里穿梭忙碌着,动作机械而熟练,看得我眼花缭乱。当一双大手将一撮切得细碎的葱丝撒在面上时,一碗滚烫的拉面已经被端到我们面前。在座诸位早已迫不及待,将拉面“哧溜哧溜”品尝起来,频频点头称赞。

北海道 白昼从这里睁开眼睛

去北海道的一路,我们都和海岸线为伴。在很长一段铁路上,我们的列车贴着村落行驶,而村落贴着大海。

宫崎骏漫画里的浪漫之城小樽

很久以前在看电影《情书》时我就知道了小樽这座城市。一路经过传说中宫崎骏漫画里的那条沿海火车道,看到一栋栋别具特色的矮房子,更有零摄氏度天气还在冲浪的日本冲浪爱好者。

小樽有着浪漫街道之称,街头两旁的建筑,让人有走在日本却仿佛置身于欧洲的错觉,混搭的民族风更让人眼睛一亮。网上推荐的北果楼的泡芙、冰激凌、北海道生巧克力和双重芝士蛋糕,我一样都没错过。坐在转角遇到爱恋咖啡馆,注视着来来往往的游客,伴随着阵阵汽笛声,这是从不远处的古典大钟传来的声音,一切都是美妙的事物。天彻底暗下的时候,我们终于走到了小樽运河边,这时候突然开始下大雪了,运河边的灯光把雪花照得无比通透,就像漫画一样朦胧浪漫起来。

滑行在风雪来临时

冬天来北海道,除了看雪,滑雪是绝对不能错过的项目,更何况札幌还曾经是冬奥会的举办地,众多设施优秀的滑雪场直接秒杀北京一到周末就人山人海的人造滑雪场。

札幌手稻滑雪场位于北海道中心城市札幌市内,在手稻山上眺望,左边有石狩湾,正面是札幌市区以及远处连绵的大雪山,右边则是波光粼粼一望无际的太平洋。能够置身于如此超群的景观之中,尽情体验滑雪的乐趣简直不虚此行。

很多时候,滑雪场里会有当地的学生跟老师上体育课,看着他们矫健的身姿,敏捷优美地滑着雪,会让你有种即使不会滑雪也想要试一试的冲动。林间雪地,周遭除了一片白茫茫就是黑色的树,像一幅山水画充满韵味。滑行其中,只听到风和自己呼吸的声音,感觉非常棒。

森林精灵台和“森之时计”咖啡馆

富良野市是北海道上川支厅辖区内南部的一个城市,很多人都是为了森林精灵台和“森之时计”咖啡屋去的。

白雪覆盖的森林犹如童话世界。森林精灵台是由25座手工艺品小屋组成的森林步道,各种树屋有不同的名字,每座小木屋都是卖手工艺制品的。漫步于这条小道,脚下传来“嘎吱嘎吱”的踩雪声,感觉连自己的呼吸都被空气凝结了。渐渐地,我的心也慢慢地沉静下来,沉醉在这梦幻的白雪森林之中。

“森之时计”咖啡屋就在森林小道的尽头,合掌屋的设计风格,像人祈祷时交叉的双手,这样的斜顶更容易让积雪下滑。坐在咖啡屋里的火炉边,喝着茶,欣赏屋外白雪森林,别有一番滋味。当森林渐渐昏暗下来的时候,可以趁着太阳没有下山,去捕捉最后的一抹雪森余晖。这时候昏黄的小木屋会被灯光点缀着,把整个深蓝色森林变得星光点点,特别是屋檐下挂着的冰柱,被映射得晶莹剔透。此刻,点了灯的森林精灵台才有了住进精灵的感觉。

富士山 沿着雪路漫游,凭爱意将富士私有

在五丁目邂逅圣山

在日本,观赏富士山的地方很多,只要能看见富士山的地方,就叫“富士见”,意思是看到富士山的地方。而五丁目在海拔3000米以上,是观赏富士山的最佳地点。

富士山是一座火山喷发形成的高山,形状像个很规整的倒扣着的扇子,漂亮的雪峰直插蓝天。山顶长年积雪,山下是原始森林,虽然没有中国的喜马拉雅山壮美,但像个妩媚迷人的江南女子,别有一番风情。

在五丁目下车,周围都是积雪,山上更是银装素裹,蓝蓝的天上,飘着白云,像给雪山戴上了一个围巾。此时正是夕阳西下的时候,金色的阳光映在山上,给洁白的雪峰度上了一层金色,确实很美丽。

一生最大的难题就是“美”

山中湖是富士五湖中面积最大的一个湖,从空中看,像一弯残月,依偎在富士山的东麓。

湖边凛冽的风让人精神一振,背对湖水便是富士山了,在湖面的倒影中与山体本体,形成了一个完美的钻石形状。落日西下,在富士山山头的云端里变幻着身形,将云缎染成了华贵的金色。山间的小路寂静无声,偶尔的鸟鸣更显幽静。

站在湖边,吹清凉的晨风,看盘旋的乌鸦,在深渊般绝美的湖水面前,我又失语了,内心甜蜜且哀伤,只觉得泪意如同一泓清水,滴滴答答地在心里流淌着。“我一生中遇到的最大的难题就是美。”三岛由纪夫的这句话一直是我的谶语。

箱根很文学很电影

夜幕降临,我们驱车赶往箱根投宿。寂静的山、湖,精致小巧的旅舍、别墅,在昏晕的路灯中半遮半掩,轮廓撩人。在日本,“温泉之乡”箱根是著名的疗养胜地,和中国的苏杭一样,十分幽静、暧昧和精致。

箱根爱情的印象是被川端康成定格的。去箱根的路上,我手里没有书,但心中揣着挚爱的川端康成和他的《伊豆的》。就在箱根,漫游的学生哥儿和十四岁的艺伎薰子之间有着犹如花骨朵般的情感。

我们入住的温泉旅店精致窄小,泡在温暖的泉水中,灯光从低低的门楣处斜出来,金黄色的,和外面有点黏稠的紫蓝色夜色配成一个绝美的画面,很文学很电影。

耳畔传来缓缓的东洋音乐,仿若和服女子穿着木屐发出轻微的哒哒声,渐渐有了卞之琳《尺八》中的萧寂:一个孤馆寄居的番客,听了雁声,动了乡愁,得了慰藉,于邻家的尺八。次朝在长安市的繁华里,独访取一枝凄凉的竹管……

上一篇:简论国有企业法律顾问在企业中如何发挥作用 下一篇:本是同根生功效各不同(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