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年红茶,历久弥新的爱

时间:2022-07-05 10:14:33

一泡好茶,常会使人感动。也可以说,茶是带着感情的,不同的时间,或有风有雨,或静夜或清晨,品尝到的某些滋味就会侵入心底。

这是一道存放五年的正山小种,与其它红茶不同之处,是因为茶比较有来历,系桐木关高山上的野生菜茶。茶质本来特别,再加上存放年份已久,更有独特的香气与滋味。

每一次喝这款茶,似乎都有一些不一样的体会,有时候觉得清冽,有时候觉得厚重。也许这与茶器或与心境有很大的关系吧!为此,又在静夜阅茶,以纪录其不可多得的天分与质地。

陈年红茶,很多人不能理解它的转化。按常理,茶既已充分发酵,又加炒青,为何后期仍然有所变化?这也证明茶之活性,非常识可以推度。桐木关,是红茶最为经典的符号,时至今日,当桐木关茶品越来越火热的时候,很多人却喝不到纯正的桐木关红茶了。2006年,手中的这款红茶还正藏于深山,不被太多人所知,也因此值得回顾。人生若只如初见,说得正是质朴与没有杂夹的情感,越是最初,越是珍贵。

赏干茶,条索细紧、乌润黑褐,有一种特有的润泽感,干茶的叶面若有淡淡的白霜。制茶并不过于讲究,有粗梗、有金黄色的嫩芽,粗梗上的枝皮还残存着,甚至还有一两叶。嗅茶,香气幽细异常,直入鼻中,正山小种特有的烟味已难闻到,但茶中却另有一种淡淡的果酸味。一丝的香甜,令人瞬间想到雨雾深锁的桐木关。

每一道都将以沸水冲泡,冲泡时间依次略微增加。

第一水:汤色红亮,茶汤闻起来就是甜甜的;入口,充满厚度,汤水饱满,汤水中的香气可以冲鼻而上,犹闻深山气息;入喉之后,茶韵渐积,非常舒畅。第一道茶汤之所以舍不得倒掉,正是因为认识它。此时它是最甜的和最丰富的,洗茶只是做无谓的浪费。也许有时间的沉淀,糖类物质更沉积于茶表之上吧。茶汤之中,另有淡淡的果酸,还有一点辛辣的感觉。果酸与高山的野生茶性有关,辛辣感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与年份有关?

它若与时下流行的金骏眉相比较,虽然缺少金骏眉的细嫩,却更多呈现厚重与底韵,且茶香直上鼻腔,幽幽若空谷兰香。

第二水:茶汤亮润,似红色琥珀。入口有力,滋味丰富,有些微的陈味。独有的桂圆汤香让杯盖上的香气细密。此时两颊生津,明显的清甜,不禁使人叹茶之美。

第三水:茶汤清甜味显露,很滑软的感觉,只觉得好喝。这几道茶汤滋味相近,同样的透澈、同样的喉韵,独特的森林气息。揭盖,冷下来的杯盖香气更为细密,更甜,有浓郁之香。叶片展开了些,叶底有桂圆香又有一点点陈年之味。

第四水:汤色不减。几道的沸水,让茶汤更烫,香气更质直,清甜可口,让人放松。再品,如滑滑的米汤,浓稠软糯,活性饱满。

第五水:入口本质的木香显现,油亮的茶汤,干净透澈,从始至终让人喜欢。叶底开始展开,细长、自然。

第六水:木质香更显,蜜甜味丝丝入扣,另有陈年茶的一些厚实,陈化后的感受确实不一样。

第七水:略微加长时间,汤色更为红浓,汤水更浓稠,有正在转化的老茶感觉。汤中有些苦味,迅速化解,但甘韵犹在。原来春天的红茶,更有活力。

第八水:浸了2分钟,回甘更厚。这是5克茶的回味,足以说明野生红茶的厚质。

第九水:汤色仍旧红浓,果甜味在这一道更加显露。已经烧了两壶水了,野生红茶,亲切得如邻家小孩。

第十水:略有水味,茶汤仍然红亮,依旧的香甜,可以感觉得到的厚质。

历经十道冲泡,茶坚定的本质不改。如不变的誓言,哪怕到最后一刻,也不轻言放弃;如相濡以沫的爱人,在久长的时间里,相容相守。

爱,历久弥新。

就这样倒掉茶汤还是有些可惜的,就拿来煮吧!以前煮的都是陈年生普,红茶拿来煮的很少见。

用沸水煮开后,再文火煮2分钟。

茶汤更红,似是升华。更烫的茶汤,果糖味明显,汤水中也有高扬的茶香。茶梗中的物质溶解出来了,因此,茶汤与冲泡时更不一样。像这样可以煮的红茶并不多见,煮后不显苦涩,更显茶香,正如执子之手的最初。

翻看叶底,叶底深褐,泛着红色光泽,有弹性的胶质感。条索并没有完全展开,略还有些紧,揉捻不烂,肥厚的叶底很容易让人以为是古树茶的叶底。

茶有独特的内质,才会给人这样的体会。浓浓的山林气息,并不因久封的时间而改变。在这样的一道红茶里面,有一份历久弥新的爱。

上一篇:黄文阳:品牌决定未来 下一篇:如诗如画阿里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