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工作与构建和谐社会论文观点综述

时间:2022-07-05 06:53:32

审计工作与构建和谐社会论文观点综述

为贯彻中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方针,研究讨论审计工作的发展战略,审计署审计科研所于2005年10月发出《关于征集“审计工作与构建和谐社会”论文的函》。署内有关单位和地方审计机关积极组织研讨活动,广大审计人员踊跃参加,收到研讨论文60余篇。 征文来稿主要从两方面论述了审计工作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以及审计工作在其中可以充分发挥的作用。第一,审计工作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民主法治建设、遏制腐败等方面的作用,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工作。第二,在审计机关的一些具体业务工作、具体业务领域如何贯彻落实中央构建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思想。例如社会保障审计、农业环保资源审计、公共资金资源审计、教育卫生审计、金融审计、财政投资审计、企业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具体工作,如何具体贯彻落实或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等等。

此次征文是全国审计机关第一次大范围地讨论审计工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作用、如何发挥作用的活动。来稿集中反映了这次讨论的内容和成果,将对我国审计机关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对于确立审计工作要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和归宿的方针,并对今后深入具体地落实这一方针奠定坚实的基础。下面将部分来稿观点综述如下。

一、审计机关应当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作用

许多征文来稿都从不同的角度,全面论述了审计机关和审计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应发挥的作用,提出要正确认识审计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责任;审计工作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和归宿,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是审计工作的基本职能和作用、是近几年改革发展的现状所决定的;为构建和谐社会,要确立政府审计的发展战略,明确政府审计的对策。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审计机关要积极发现和查处经济领域中的违法违纪问题,加大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专项资金的审计力度;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合理确定新形势下国家审计的职能定位;审计工作要增强服务大局能力,提高审计监督水平;要围绕促进全面发展,加强对财政、国有企业、公共投资效益审计,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和社会经济良性循环。

审计署昆明办谢新年同志认为,审计工作为建设和谐社会服务,要积极发现和查处经济领域中的违法违纪问题,为建设和谐的财政经济秩序服务。经济领域中的严重违法违纪问题往往以个人利用职权或者利用工作上的便利条件攫取公共财物与他人财物为目的,它践踏了公平正义的分配原则,是和谐财政经济秩序中的 “毒瘤”,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障碍。审计机关要按照“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要求,积极查处经济领域中的严重违法违纪问题,为和谐财政经济秩序建设扫清障碍。

山西省审计厅郝志远同志认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合理确定新形势下国家审计的职能定位,是当前审计机关需要回答的一个重大课题。首先要依法维护财政经济秩序,维护预算内外各项财政收入的征收管理秩序,堵塞财政收入流失的各种漏洞;依法加强对财政资金分配和使用过程的监督。第二,要依法查处违法违纪行为,促进廉政建设。要通过审计,注意发现资金运行过程中的不正常现象,从中发现利用职权、化公为私、贪污受贿、挪用公款、利用财政资金谋取私利,侵吞国家资财的违法违纪案件。第三,要加强管理、完善制度、促进深化改革。坚持“全面审计、突出重点”,把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密切相关、党政领导关注的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资金和重大问题作为审计的重点。要通过审计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促进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

审计署兰州办姚爱然同志认为,审计工作要增强服务大局能力,提高审计监督水平。审计机关要加大对政府部门预算执行的审计力度,促进规范财政财务管理;围绕维护群众切身利益,强化专项资金审计和审计调查,大力查处那些损害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违法乱纪案件和问题,保护社会公众利益,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要围绕推进国家重点建设,加强重点建设项目审计;围绕国有企业的改革,进一步加强经济责任审计,促进国有企业进一步转换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揭露决策失误和损失浪费。

审计署广州办高翔和曾俊同志认为,和谐社会建设的核心,就是促进经济利益在不同主体之间的合理分配。审计工作要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注重社会的协调发展,围绕民生内容开展社保、农业等专项审计。要加大社会保障资金的审计,促进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社会协调发展。审计机关应当加强调查研究,适时调整审计重点和方向,加强对财政、国有企业、投资、社会保障、金融、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审计,更好地规范社会经济有关主体的财政、财务收支行为,维护有关经济秩序,增进效率、效益和效果。

审计署太原办袁定聪同志认为,审计工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必须坚持科学的发展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强调查研究,认真分析经济发展状况、国家有关宏观政策措施和目标要求,在审计管理和决策上具备一定的预见性和超前性;在此基础上,还要结合审计工作的客观情况,找准审计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最佳结合点。为此,必须坚持依法审计、服务大局,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积极推进政府及其部门依法行政,促进经济法规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关注社会热点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问题。

审计署审计科研所的研究报告认为,审计工作要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和归宿,主要基于以下一些认识。第一,这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所决定的。构建和谐社会,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体现,也是中国共产党巩固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执政的历史任务的重要条件。第二,这是审计工作的基本职能和作用所决定的。在构建公共财政制度的过程中必须加强审计监督,促进实现中央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构想,审计机关责无旁贷。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构建和谐社会最重要的基础制度之一,也是公共财政最主要的职责之一。对于社会保障资金的审计监督,是审计机关为构建和谐社会所做工作的重点之一。第三,这是近几年改革发展的现状所决定的。目前财政预算编制和审议的问题突出,细化部门预算、打造“阳光财政”的改革任重道远;规范转移支付制度、奠定和谐社会的制度基础问题突出;国有企业改革、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健全职工的社会保障体系的要求迫切。

甘肃省清水县审计局高爱民同志认为,审计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审计工作在推进国家民主法制建设、维护社会的正义与公平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审计监督,及时发现财经领域违法违纪行为的体制,及时发现改革中遇到的法律法规滞后、影响和阻碍改革发展进程的问题。第二,审计工作在打造诚信政府、构建充满活力的社会方面可以发挥很大作用。

宁夏审计厅章建忠、金荣同志认为,加强审计监督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审计监督对生产力和经济健康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审计监督对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具有推动作用。在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中,审计监督具有规范力和约束力;在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促进政治文明建设中,审计监督具有推动作用;在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促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中,审计监督具有建设作用。审计监督对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具有保障作用;审计监督对先进文化的建设具有彰显作用。因此,审计监督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大有可为。

上海市审计科研所课题组认为,构建和谐社会,要确立政府审计的发展战略,明确政府审计的对策。要实现政府审计的经济监督职能,推进民主法制建设;通过审计监督和评价,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化解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政府审计的发展战略包括思想观念的更新和确定重点的审计领域和内容。

福建省审计厅俞传尧同志提出,要正确认识审计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历史责任,就是在财政、金融、企业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监督、保证人民的财产、老百姓的纳税钱能够管好、用好、有效益、不流失;在履行审计监督职责中,关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落实,关注农村税费改革、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粮食直补等政策措施和资金落实,关注群众切身利益,把社会保障资金、扶贫资金、救灾资金,农民征地拆迁补偿费作为审计监督的重点,减少侵犯人民群众利益的行为发生,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审计工作还要十分注意资源和环境的保护,从资源环保资金的使用到政策的执行,都列入审计重点,为营造人和自然和谐相处而努力。

二、审计工作发挥作用的重点领域

审计工作应当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作用,那么应当在哪些重点领域或者哪些具体工作中发挥作用?很多来稿都认为,审计工作要围绕建立公共财政制度,在进一步细化部门预算和规范转移支付上下功夫;要高度关注金融机构对构筑和谐社会相关的管理和运作事项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大力发展环境审计,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最终保障中国和谐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要创新审计结构和审计领域,实行“三加一”基础审计和“四加四”(“四保”与“四民生”)针对性审计;要通过审计监督,促进“共同富裕”和社会公正公平的实现,求得社会发展的和谐。

太原市审计局杨玲同志认为,在财政审计方面,应围绕财政改革的几项大的内容,按照“大财政审计”的工作思路,集中力量,突出重点,抓好对本级财政及各部门单位的预算执行审计和对各县(市、区)的财政决算审计。审计的重点是部门预算审计、政府非税收入审计、政府采购资金审计、农村税费改革审计等。行政事业审计的重点部门有两类,一是教育部门,二是有执法权和收费权的行政事业单位。社会保障审计应着眼于促进社会保障预算的建立,对社会保障资金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审计。

审计署审计科研所的研究报告认为,过去几年审计工作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今后审计工作还要继续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首先,审计工作要为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做出贡献。第二,审计工作要围绕建立公共财政制度,在进一步细化部门预算和规范转移支付上下功夫。在财政审计中要关注财政安全,降低财政风险,保证财政的稳定是保证社会稳定的基础;要关注和分析财政支出的投向,以保证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落到实处;要关注财政资金分配的公平,推进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等等。第三,审计工作要促进国有企业改革、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确立企业审计的新观念,既要国有资产“流动”起来,又不能“流失”出去。

上海市审计科研所课题组认为,政府审计应重点关注用于教育投资的财政资金同国家经济增长的协调,兼顾可能性和必要性。关注教育资金的使用合理性与效果。从宏观角度应关注教育资源在地区、层次和结构上分布的是否兼顾各方利益和需求,是否兼顾当前和长远,是否保证重点。进一步完善对政府审计对社会公共资金用于社会医疗保障和养老保险的审计监督。对“三农”问题,政府审计关注的主要应是两个方面:一是该由政府和财政兑现的政策和资金是否到位;二是这些政策和资金利用的效果如何,原因是什么,如何改进。

高翔和曾俊同志认为,近年来,我国在环保投入方面的资金巨大,必须加大对这方面资金的审计力度,保证资金的合理合法使用。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测算,我国在“十一五”期间投入的资金对改善环境质量的需要来说,还远远不够,必须精打细算,一分钱掰成两分钱花,这也必须要求加强审计,促进资金使用效率的提高。

高爱民同志认为,强化审计监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可以从几方面入手。要强化财政金融审计,切实保持国民经济快速协调发展;强化政府绩效审计,切实加强政府建设管理和社会化服务的能力;强化社会关注“热点”问题的审计,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强化经济责任审计,不断增强领导干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强化生态环境审计,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重庆市审计局课题组提出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四加四”审计模式。所谓“四加四” 针对性审计是指“四保”审计与“四民生”审计。“四保”是指社会保障、保“三农”、环境保护、保“第一生产力”。“四民生”是指:教育、医疗、就业、安全稳定。要通过审计监督,关注体制机制,促进民主法制制度与阳光政府的形成,促进依法行政和政务公开,求得行政权力运行的和谐。要通过审计监督,加强对垄断行业、部门的审计,规范经济秩序,促进自由竞争和社会福利总量的最大化,求得经济发展的和谐。

三、专业审计要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

大多数来稿都认为,专业审计要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且从不同的专业角度具体论述了发挥作用的具体内容、途径以及理论意义。

(一)社会保障审计

许多征文来稿都提出,社会保障审计要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

审计署社保司王中信同志的论文认为,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虽然取得巨大成绩,但是距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仍然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劳动者的“安全网”缺漏短欠;收入分配“调节器”的功能受限;经济社会运行“减震器”的作用脆弱。在这种背景下,社保审计更应当在促进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有为有位。首先,要把握社保审计工作的基本方位。五中全会《建议》内容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社保审计在这一时期到底应做什么、可做什么、能做好什么?第二,要确立社保审计的新观念。李审计长曾指出社保审计工作家底不清的问题。“摸清家底”不仅仅是指对社保的基本数据的掌握,而是要对社保的现实状态、主要问题、原因所在、审计着力点做到了如指掌,做到心中有数。第三,明确社保审计工作的总体目标。新时期社会保障审计工作的总体目标是:通过组织审计和专项审计调查,基本掌握各类社会保障资金的收支规模、参保人员规模和管理现状,基本掌握全国及各地社会保障改革进展情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连续的审计监督,严肃财经法纪,推动社保、财政、税务、民政等有关主管部门理顺关系,建立起有效的涵盖资金收入、管理、支出全过程的内控制度,最大限度地做到应收尽收、应保尽保,减少挤占挪用资金的现象发生,推动资金收支和管理的规范化,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揭露在社会保障资金安排和分配过程中存在的不公开、不透明、随意性大等问题,逐步推动社会保障预算和监督体系框架的建立、健全和完善。

减少挤占挪用资金的现象发生,推动资金收支和管理的规范化,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揭露在社会保障资金安排和分配过程中存在的不公开、不透明、随意性大等问题,逐步推动社会保障预算和监督体系框架的建立、健全和完善。

(二)农业环保资源审计

要加大对农业资金的审计力度,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要通过审计监督,促进生态利益的最大化,求得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

那么,农业环保资源审计如何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作用,江西省审计科研所提出,监督好农业资金、增加农民收入是审计推动构建和谐农村的重要内容,优化环境、完善服务是必要路径。当前农业与资源环保审计呈现出全新的特点,一是审计资金量越来越大,二是投资渠道越来越多,三是资金拨付链延长,四是资金最终使用单位越来越多(点多面广的典型性特点进一步突出),五是审计范围已经打破了传统的行业区划,广泛涉及到财政、金融、企业、投资等诸多审计领域。为此,他们提出了“把握项目,盯紧资金,关注效益”的新思路,有效地打破了因行业区划给农业与资源环保审计工作带来的行业限制。

(三)金融审计

为构建和谐社会,审计机关要持续加强金融审计,促进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重庆特派办叶才伦、彭芳同志认为,十六届五中全会特别强调要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推进国有金融企业股份制改造,完善金融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内部控制,提高金融业的资产质量、赢利水平和服务水平。和谐的金融审计环境通过金融审计与金融企业之间和谐的监督关系、利益关系和服务关系实现三个基本目标,但这三种关系往往蕴藏着诸多不和谐因素。金融审计应抓住金融领域中的热点、难点和倾向性问题,开展一些专题审计和审计调查,涉及货币政策的执行、金融监管、内部控制、资产质量等各方面。要结合问题产生的历史原因,与对其它银行、央行、财政、企业的审计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联系起来进行深层次的分析。

高翔和曾俊同志认为,据估计目前中国四大专业银行的呆坏账的比例在20-25%之间,如果银行风险一路累积,储蓄者总有一天会对银行体系丧失信心,引发金融风险。另一方面,中国加入WTO前五年过渡期将结束,对外资银行的政策限制将逐步消退,并随着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中国的银行体系极有可能受到外国投机者的冲击,由此可能导致中国出现银行恐慌和金融危机,从而威胁到整个经济的发展。因此,持续开展金融审计,摸清家底,防范和化解风险,防患于未然,对于促进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建立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基础。

(四)财政和投资审计

财政、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行政事业单位等专业审计也要结合自身工作特点,加强对影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资金审计,以形成全方位的审计监督体系,共同为和谐社会建设发挥作用。

谢新年同志认为,在对上级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的审计中,要在注重效率的前提下兼顾公平,看转移支付是否科学和规范,有无人为分配、长官意志分配的情况;要特别注意影响职工利益(如再就业资金等)、城镇居民生活(如特大自然灾害补助资金、城市改造居民房屋拆迁和农村土地收归政府所有后农民的安置资金等)、人民身体健康(如医疗卫生支出等)的资金的审计,每个审计项目都应结合工作特点,选择一、二项热点资金进行重点审计,深入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找出制度方面的缺陷,提出改进建议。

天津市审计局康燕同志提出,要开展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发挥威慑和警示作用。通过对国家重点建设项目跟踪审计,促进项目建设单位合法、有效地使用建设资金,督促建设单位和参建单位堵塞漏洞,规范建设资金、项目核算和工程的管理;从法规、政策、管理体制、管理水平等方面分析影响资金使用、建设工期、工程质量的主要原因,分析评价项目的建设效果和投资效益,将审计监督职能贯穿于整个过程当中,监督关口得到前移, 使得发现的问题随时进行整改,促进项目建设单位合法、有效地使用建设资金,尽可能地减少和避免问题的发生,防范于未然,其审计监督的威慑作用明显,审计的服务与建设职能亦得以发挥,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五)加强对社会公共资源的审计

加强对社会公共资源的审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公共资源表现在资金方面,包括国债资金、环保资金、水利建设维修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城建开发资金、养老保险基金、资金、赈灾扶贫资金、住房公积金和住房基金、教育经费等。国家审计机关应注重加强这些方面的审计。

湖南省审计科研所课题组认为,在公共资源的审计中,应该注意掌握好审计依据。衡量公共资源的运用是否合理、有效,靠我们惯用的财经法规显然是太狭窄了,公共资源的审计依据或标准应有十分丰富的内涵与外延;其内容应涵盖技术、经济、环保、可持续发展等各个方面,形成综合的评价指标体系。在公共资源的审计中,还要用好审计方法。

四、审计公告制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和措施

不少论文都谈到,审计公告制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和措施,因此要进一步加大审计公告的力度。审计机关可以采用信息简报与专题报告等形式,向党委、政府和人大反映审计发现的制度缺陷。

中山大学张立民教授从理论上集中论述了构建和谐社会下的政府审计公开制度。他认为,从世界范围来看,积极有效推行审计结果公告制,已成为国际通行做法和保障执政为公、审计为民的关键措施和标志性特征。从理论上看,审计公告制度的基本理念体现了民主、和谐社会的思想。天赋人权,公民是一切权力的源泉;政府的本源是公民,政府权力来自公民权利的让渡;信息公开是保护公民权力的有效程序。

审计结果公开,表明了政府构建和谐社会的决心。但是,我国审计发挥明显作用的主要原因还是人的因素。民众对政府审计信息具有强烈的需求权,但没有得到有效的供给,其原因主要来自于审计机关的尴尬处境和政府有关机构的极力阻碍。总体上,我国审计制度在法律上的界定,体现了人民对审计的要求权,然而与比较发达的国家相比,从制度的有效性和效率来看,我们还存在明显的差距。为此,要建构审计信息公开制度体系,刚性规范政府行为。审计信息公开是一种行政行为,也是一种民主制度,更是一种民主的政治文化。审计信息公开行为的经济高效有赖于制度和文化的节约,制度规则促进公开文化的不断构建,同时又成为了公开文化的直接载体,而公开文化沉淀并内化在制度和组织行为中。它们互动互生,既互相联系又彼此制约,不断调整和协同,共同推动审计信息公开的实现。

五、创新发展审计工作,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一些论文把关注的视角放到审计的创新发展上,提出审计工作要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作用,必须在审计理念、审计制度、审计内容、审计方法以及审计管理上进行创新,以适应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姚爱然同志强调,审计机关要增强创新能力,提高审计成果水平。要进一步更新审计理念,扎实推进效益审计,提高资金管理使用水平,加强专项审计调查,发挥宏观服务作用。要积极稳妥地推行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增强审计透明度。在公告内容上,本着全面客观的原则,既如实披露审计查出的问题,也反映审计整改的效果,确保反映的情况客观、公正,做到对被审计对象负责,对社会公众负责。要增强依法审计能力,提高审计质量水平;强化依法审计意识,严格落实各项审计法规;要加强审计管理,提高审计项目质量控制水平;推广运用先进的审计技术方法和手段,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增强审计执行能力, 提高队伍建设水平。

重庆市审计局课题组认为,在转型时期实现审计监督创新具有特殊重要意义。创新首先要创新审计目标,审计工作要以构建和谐社会为主要目标和归宿,要以构建和谐社会尤其是财经秩序的和谐作为思考整个审计工作的主要线索。

在审计内容和领域创新的基础上,要创新审计方式,积极开展举报式审计和审计公告。对党和政府以及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要加强审计监督,并走群众路线,充分创造条件,积极开展举报式审计和审计公告。要创新审计管理,建立以审计质量管理为核心的审计管理体系,改进审计计划管理,加强审计准备管理,包括审前调查和审计实施方案。强化审计实施管理和现场质量控制管理,包括审计日记管理、三级审计复核、人力资源整合、同业检查等。要加强审计软技术管理,主要是指审计署5号令的内部控制测评技术、分析性复核技术、重要性水平的确定与审计风险分析技术等等。

俞传尧同志提出,就审计工作本身来看,要创新审计工作机制,提高科技水平,提高审计工作效率。要运用多种形式,加大审计成果的运用,加大审计整改工作落实,稳定地推进审计公告,扩大审计的社会效果。要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贯穿于审计工作全过程,努力构建和谐的审计社会环境。对经过审计查出问题的单位,要认真、实事求是地予以揭示和反映,依法依规作出处理。对审计查出来的问题,既要关注问题的结果危害性,也要注意问题产生的过程,客观地加以分析。对后续审计,既要关注审计决定、审计建议的落实整改情况,也要关注帮助被审计单位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健全财务管理力量,帮助提高财务管理水平。要努力构建和谐的审计机关,建设和谐的组织。

陕西省审计厅周新生同志在征文中认为,要适当调整审计与被审计的关系,以及适当扩展政府审计职能,以提高审计工作的有效性;在保持监督与被监督的基本关系基础上,将两者之间的关系调整为监管关系,即在审计监督的职能上,增加对被审计单位的教育、预防职责。要加强对现阶段国家治理、社会治理及企业治理状况和被审计单位的研究,增强审计工作的针对性。要从发现国家治理、社会治理及企业治理的缺陷、缺失和缺位入手,从审计工作有针对性地预防和查处的问题入手之处。要从审计内容的重心上移方面改进为宏观服务的工作。要在现行的审计体制下,进一步增强审计独立性和改进审计计划管理:审计年度计划应与年度政府的经济工作计划和财政年度计划在时间上错位半年;制定跨年度的滚动计划;注意在计划环节、在各级审计机关之间整合资源,将全国审计更大的力量集中在一些关键领域,形成审计在一定时期的更大阵势和影响。

上一篇: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观点综述 下一篇:基于模极大值理论的配电网接地保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