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丽双的“灵秀体”书法

时间:2022-07-05 06:40:12

蔡丽双的“灵秀体”书法

仓颉造字,鬼神夜泣。历史长河,几番兴替。万物归元,天人合一。这大概就是文字的奇妙和功绩了。

中国的文字,在地球村和人类世界别具一格。其形,其音,其义,与众不同,所以举世唯有汉字,“方块字”才会有书法艺术。这是ABC或别种文字难以做到的事。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下令“书同文”,由丞相李斯主持,整理创制以小篆统一全国文字。此后又出现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等不同形态,其中草书又分章草、今草、狂草、隶草、行草等,令书法艺术集天下之大成。自秦、汉至今已洋洋二千三百年矣。所可惜者,现今留存的书法艺术名品,包括临摹本,仅从两晋始,然亦有一千七百多年。

帝皇时代的书法作品,绝大多数均由官方刊印,其中最著名的是清·乾隆帝命大学士梁诗正从内府藏品选刊的《三希堂法帖》(全称是《御制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该法帖共收录由两晋到明代一百三十五位书法名家的三百四十种真迹,其价值(艺术价值和利益价值)根本是无法估计的。

价值问题姑且勿论,笔者注意到该法帖中的书法名家,没有一位是女性。推而论之,中国历史上的书法名家,可能有五百位,一千位,请恕笔者孤陋寡闻,其中有没有女性呢?历代书法艺术史上少有或没有女书法名家,这无疑与封建社会的“男尊女卑”和“重男轻女”有莫大关系。举一旁证为例:朱祖谋选编《宋词三百首》,共收录两宋八十七位词人的三百篇词作,其中女性只得李清照一人。在编排方面据说按“惯例”,将宋徽宗赵佶位列第一,其余则依时序先后,惟李清照因是“女流之辈”排在书末。古人如此,气煞今人。其实,李清照生活于北宋末期至南宋初期,大约由宋神宗至宋孝宗,与周邦彦等大词人同时代,较辛弃疾更早。况且,若论词作造诣,李清照胜过宋代大部分词家多矣。这是史上一大遗憾。

说回书法家,不但古代女书法家极之罕见,现代和当代也仍然少见。当代中国有一些女画家,画作水平颇高,笔者还认识其中几位。至于当代女书法家,同样少之又少,与男性书法家在数量上不成比例,这大约是书法艺坛上的怪状,与历史实况一脉相承。此情此景,未知是否因男女性别之差造成,或是因书法比绘画在艺术展现上有更大的难度?书法比之于绘画,看似简易,实质艰辛,一笔一划或一撇一捺或一个转折,于细致处均大有讲究,就好比王献之写一个“大”字,由其父王羲之加一点成为“太”字,而此字之意态神韵,就尽在“书圣”王羲之所加的那一点。这是中国书法史上最有名的典故之一。哲人有言:“由一粒沙可以看到一个世界。”论书法艺术,自不免要由一点开始,然后遍及每一笔。书法作品之佳妙,无疑不容有败笔。即此一项,评判时是不分性别或年龄的。

在为数不多的女性书法家之中,香港的蔡丽双殊为突出,足可推崇为当代第一流人物。蔡丽双浸法多年,已出版《翰墨飘馨》等书法作品集,名满和多个海外国家。蔡丽双的扬名,除了书法,尚有诗文,她的诗作至今已出版了约八十册之多,其中不少作品被翻译成英文、法文、德文、瑞典文、西班牙文、葡萄牙文、希腊文、意大利文、俄文、波兰文、罗马尼亚文、印度文、孟加拉国文、日文、韩文、泰文、蒙古文等十多种文字,且在国际上获奖无数。从文化或文艺角度说,蔡丽双是女书法家、女诗人、女词家、女作家、大众文学艺术活动的慈善推动者。她是妇女界的奇才,她的诗文、书法,令她的文学博士、人文学荣誉博士名衔实至名归。蔡丽双的文化艺术成就,令她成为妇女界的奇葩。

蔡丽双的书法,自成一格,别创一体。她的字,刚劲中蕴含柔媚,温婉里凸显挺拔,堪称“字字灵动,笔笔秀丽”,故名之为“灵秀体”。正好蔡丽双家乡福建泉州石狮有一座景色迷人的灵秀山,两者不谋而合,宁非天意?此亦人世奇妙之一。

被誉为“四大家”之一的欧阳询(另三人为颜真卿、柳公权、赵孟俯),在《用笔论》中说:“徘徊俯仰,容与风流,刚则铁划,媚若银钩。”此语用以形容蔡丽双“灵秀体”的书法是十分适合的。蔡丽双的字,确实令人有“铁划银钩”之感。粗略地看,蔡丽双的“灵秀体”行楷,与宋徽宗赵佶的“瘦金体”似有近同之处。倘若仔细观察,两者颇见不同。主要的区别,也是最容易看出的不同,“瘦金体”明显表现出一个“瘦”字,然“灵秀体”则既不“瘦”,亦不“胖”。两者相同之处,则是都当得起“铁划银钩”四字。

蔡丽双的“灵秀体”,“胖、瘦”适中,“软、硬”适度,颇能体现“颜筋柳骨”的真谛。还值得指出一点:无论是“瘦金体”或“灵秀体”,均人人可懂,字字可懂,绝不会令人产生“此乃何字”之疑问。反观草书,尤其是狂草(大草),龙飞凤舞,彷如天书,是否人人皆懂,字字皆明,实在难说得很。例如唐代大书法家张旭、怀素的草书,变幻莫侧,飘逸之极,世有“颠张醉素”之称,其中张旭更有“草圣”之誉。

草书与楷书,是书法艺术中的两个领域,实在也不必强作比较。不过,如“瘦金体”、“灵秀体”之人人可懂,字字皆明,总是可以称道的因素之一。

笔者观摩蔡丽双的书法作品,觉得其近年新作更见圆熟,笔力遒劲,已达炉火纯青之境。十年功力,不同凡响。不过,学无止境,艺术成就亦无止境。蔡丽双作为当代妇女界少有的大师级书法家,仍不妨以“精益求精”为座右铭。李白诗曰:“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渌水之波澜。”艺术家当追求“永世流芳”是也。

蔡丽双,诗人、词家,书法家,文学博士、人文学荣誉博士,客座教授。1961年出生于福建省石狮市, 1981年定居香港。现任香港文学促进协会会长、香港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当代作家诗文朗诵比赛赛事主席、洲际文化艺术学会主席等职。

上一篇:西安:大唐遗梦 下一篇:小成本影片也能撑起一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