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人 第2期

时间:2022-07-05 03:14:19

齐佳佳

本刊资深编辑。第一次观鸟是在福建沿海滩涂,透过同行的《TheEconomist》记者的专业望远镜,初次领略了Biraing的乐趣。这个深冬,追随候乌的踪迹“飞”人江西鄱阳湖湿地公园,浅蓝色的湖水如大海般美丽,草洲上布满了鸟的爪印,灰鹤的啼叫从远方传来,一切仿佛回归《诗经》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诗意世界。(P54)

蛐蛐

大学教师,本刊特约主笔,法国政府青年社会精英学者,国家科学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坚持做全球范围内的跨文化课题。“我借住曼谷,在昭批耶河上的塔信桥畔。读当过总理的克立・巴莫的《四朝代》,忽然对泰国历史发生了兴趣,于是一路向北,想真正明白‘故都’的含义。”(P66)

晓玮

亦用毛豆子、maotouzi等笔名行迹坊间。生于上海,现居日金山湾区,写作者,旅行砉,记忆者。“如果一个人需要命名自己的‘Trip ofthe Llfe’的话,我会将加拉帕戈斯岛作为候选对象之一(P34)。因为它的天人合,因为它的脆弱易逝,因为它给我第一眼惊艳的‘加拉帕戈斯蓝’,因为它给我的那么多安静的和自然,也和爱人独处的时间。”

James Morgan

英国纪录片摄影师,他从小在海边长大,深深地热爱着大海。他通过镜头记录下了巴礁旗这个古老部落濒舾灭绝的悠久文化。“巴礁族人以海为家,他们相信,在潮起潮落间、在珊瑚暗礁和红树林间,都存在着海之灵魂。而我的理念是,将他们对海洋的独特依赖与理解,和海洋保护战略相结合,以保护他们的家园――海洋。”(P118)这组照片获得2010年年度旅行摄影师奖(TPOY)作品组分类等奖。

水满则溢

混迹于北京新闻圈的热线记者。“生于北京,姥爷是个戏迷,于是我也便成了戏迷。还是三四岁的小孩时,便在大杂院里给大人们演《三不愿意》了。由于打小住在杂院里,工作又经常地串胡同,因此一直喜欢潜伏于北京老百姓之中,隐藏于市井之中,听他们侃戏、唱戏,也听他们侃出各种新闻素材,各种民间百态,所谓戏如人生便大抵如此吧。”(P77)

史志文

本刊编辑。“雪的影子在南方总是格外难以寻觅。生在上海的我因而对冰与雪的世界格外向往。此次在宁波溪口,我终于真真切切地看见了这片江南雪(P144)。雪原、冰凌、雾凇,茫茫林海此时都变做了粉雕玉砌,眼前的雪之胜景,让我迷恋。回到上海,没想到竟也下起了雪,如同此次旅行的延续。我开始期待,等到春天来临的时候,我的旅途又会延续到哪里。”

方雷

摄影师。爱好摄影二十多年,靠它吃饭七八年。不自视高雅,不刻意低俗,不喜欢被形容词形容,不稀罕被标签标签,厌恶重复和一成不变。感兴趣的关键是在路上,而不是去哪里。只要在路上,就有无数的变化、无尽的可能。此发同摄影团队来到上海和平饭店,为本期杂志贡献了组时尚大片。(P89)

上一篇:流连于火山与温泉之间 下一篇:改变世界观的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