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麦发展低碳经济的经验

时间:2022-07-05 03:07:02

丹麦发展低碳经济的经验

[提要] 丹麦堪称低碳经济的典范。而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高能耗、高污染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走到了十字路口。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的必然选择,研究和总结丹麦发展低碳经济的经验非常必要。

关键词:低碳经济;丹麦;经验

中图分类号:F0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1年12月17日

用全球的气候领跑者或者绿色能源的领先者来形容丹麦,一点都不为过。2010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峰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确实选对了地方。因为丹麦一直被认为是全球低碳经济的领先者,堪称低碳经济的典范。近30年来,丹麦经济增长了45%,二氧化碳排放量却减少了13%,能源消耗只增长了7%,创造了减排和经济繁荣并不矛盾的“丹麦模式”。

一、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专门机构

丹麦政府高度重视低碳经济的推行,将低碳经济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明确战略目标,并成立专门机构负责。1973年能源危机后,丹麦政府将能源安全置于国家经济发展的特殊地位,并采取一系列措施解决能源安全和供给效率问题。丹麦政府认识到需要有一个专门的政府机构主管这项工作,统筹制定国家能源发展战略并组织监督实施。于是,1976年丹麦能源署正式设立。能源署的设立最初是为了解决能源安全问题,其后,管理职能逐渐涵盖国内能源生产、供应、分销和节能,近年来更是在绿色能源和二氧化碳减排方面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这意味着能源署承担了能源生产和供应制定政策,能源安全、成本效率和国际义务等多重职能。能源署已经成为丹麦政府推进低碳经济强有力的组织机构和深具凝聚力的领导内核。

二、充分利用财税金融等经济政策,引导低碳经济发展

丹麦政府经济激励政策在推动低碳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强有力的经济措施使得低碳经济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迅速发展并取得了明显的社会经济成效。其一,财政补贴。丹麦在能源领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可再生能源进入市场,包括对“绿色”用电和近海风电的定价优惠,对生物质能发电采取财政补贴激励。从20世纪九十年代起,各种各样的优惠政策为个人和企业投资风电提供了机遇,尽管在过去的20多年中,国际油价时常处于低谷,使得风力发电一度处于竞争劣势,但丹麦始终坚持风电发展,几乎未受到油价波动的影响;其二,价格调节,绿色推进。通过价格调节机制,积极支持绿色能源的生产、发展和市场推广,如采用固定的风电电价,以保证风能投资者的利益;其三,税收改革,赏罚分明。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到九十年代中期,丹麦风机发电所得的收入都不征税;对可再生能源不但不征税,还有补贴。相反,丹麦国家对化石能源的税收非常高,丹麦是最早开征碳税的国家之一。在丹麦,为每度电支付的电费中所包含的税额高57%,如果不采取节能方式,用户会付出高昂的代价。政府运用税收价格机制,确保稀缺资源得到合理使用,用绿色能源替代传统的以化石燃料为主体的能源。

三、重视低碳技术研发,提升低碳科技创新

低碳技术创新是提高能源效率,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关键。丹麦早已认识到开发并掌握相关低碳技术的重要性,因此投入巨资进行低碳技术研发,努力提升低碳科技创新,提升能源效用。丹麦大力开发超超临界技术,由于该技术具有效率高、排污小的特点,丹麦已将超超临界发电机组作为国家主力机组,目前投运的2台超超临界机组可使热效率由42%提升至47%~49%,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丹麦也致力于生物质能的研发,丹麦BWE公司率先研发出秸秆燃烧发电技术,并于1988年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座秸秆燃料发电厂。1989年以后,丹麦瑞索国家实验室和有关公司共同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燃料电池研究并取得重要进展。不仅如此,丹麦技术大学、丹麦瑞索国家实验室等将发展目光已聚焦在氢技术及氢能方面。丹麦从1997年开始加大了废物回收力度,约有超过1/4的废弃物在热电联产厂中焚烧,能够处理利用90%左右的可燃性废物,真正实现变废为宝。

四、制定并完善低碳法律框架,形成制度保障

完善的法律制度体系是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为此,丹麦力求通过一系列法律法规大力发展低碳经济,这些法律法规对于全国各个行业的节能减排规定了明确的法律约束和指标控制。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后期,丹麦颁布了《供电法案》和《供热法案》。八十年代又先后通过了《可再生能源利用法案》与《住房节能法案》。2000年又推出《能源节约法》,并于2004年12月进一步修订,要求到2025年将能耗水平保持在目前状态。同时,丹麦还致力于签署和推进国际减排协议,是国际减排合作的积极倡导者和践行者。

五、提倡绿色出行,建立低碳生活方式

丹麦政府从消费者和企业入手,以节能的方式来减少能源的消费量。能源与环保一体共生,是丹麦人的生活方式。在丹麦,对各种交通工具的重视程度为:自行车居首、公共交通第二、私人轿车最末。丹麦和荷兰被认定为欧洲领先的自行车王国,哥本哈根被国际自行车联盟任命为2008~2011年世界首个“自行车之城”,市政府还为市民和游客提供免费的自行车服务。如果你来到哥本哈根的市中心,可以免费骑上一辆自行车在市中心随意畅游,所要做的只是找到110个免费自行车停放点中的一个,向车锁中投入20丹麦克朗,就可以把车骑走。当你把车还至任何一个停放点,就可以将20克朗押金拿回。丹麦2008~2009年共投入2,500万欧元为自行车建造更多、更安全的专用道路及停车场,他们还将继续通过改善基础设施,在市内推动自行车的使用。目前,在市内停放汽车是相当昂贵的,平均每小时20克朗,未来开私家车的成本将更加昂贵,市政府正考虑效仿伦敦的做法,对进入市中心的车辆征收堵费。

在建筑方面,丹麦有严格的建筑标准,推广节能建筑。丹麦建筑节能的主要措施是:要求开发商提供节能建筑标识,按照能耗高低将建筑分类分级管理,使用户根据需要选择;简化节能检测方法,重视和监管好门窗和墙壁的保温效能,使得开发商无法偷工减料,确保节能效果;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提供补助,例如窗户改换、外墙保暖可以得到政府财政补贴。丹麦通过大力推广建筑节能技术和对建筑设施能耗实行分类管理,大大降低了建筑能耗。与1972年相比,丹麦的建筑供热面积增长了50%,而相应的能源消耗却减少了20%,相当于单位面积的建筑能耗降低了70%。

六、加强低碳教育,培养社会公众的低碳意识

低碳社会意味着从生产方式到生活方式的全面变革,传统的生产和生活观念将面对巨大的冲击与挑战。政府长期担负起提升市民文明素质的重要职责,从而把人的素质教育摆在很高的位置,并且已经形成了一种民族意识。为提高人们的低碳意识,丹麦还开展很多公益性质的活动。如2009年8月8日Danfoss公司为14~18岁的年轻人举办气候和创新夏令营,目的是让这些年轻人为气候变化贡献智慧。此前,丹麦教育部要求在2008~2009年间所有教学大纲都要增加与气候相关的内容。而在丹麦能源局播放的一个电视片中,反复讲述着丹麦的气候行动,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丹麦确定的6个生态城市。电视片宣称,若以200万的丹麦家庭参加的节电行动为例,其能源消耗可以降低73%。在这个行动中,节能灯、节能建筑、风能等都将被应用于实际生活之中。

丹麦每个市政区都有一座垃圾回收厂,当地居民每周都会将自家可回收的垃圾拿到这里,这里已经成为丹麦人的一个重要社交场所。每周来垃圾回收厂送自家垃圾的可达到1,500辆车、3,000多人。尽管垃圾回收在丹麦已经实行了20余年,但政府仍然不断向市民宣传垃圾回收知识,包括在网络上播放宣传片、组织学生们到垃圾处理厂实地实践等。通过政府长期的努力,节能的观念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

主要参考文献:

[1]董小君.低碳经济的丹麦模式及其启示[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0.3.

[2]王茜.发达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经验及启示[J].宁夏社会科学,2011.3.

[3]陈群元,喻定权.丹麦建设低碳小城镇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城市,2010.4.

上一篇:农民专业合作社商业模式浅析 下一篇:谈山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