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品牌也来刺激内需

时间:2022-07-05 11:59:31

洋品牌也来刺激内需

去年连连涨价的两大快餐巨头终于开始降价了,麦当劳、肯德基纷纷推出超值午餐、特惠套餐,价格比原价降幅最多高达32%和35%。

麦当劳中国表示,该公司近期在南京、广州和深圳三地“试水”,下调周一至周五午餐时段的部分产品价格,到2008年12月31日截止。“该项目是特别迎合上班一族的午餐需求,如果顾客反映良好,我们考虑继续推广这个项目,并将其推向全国市场。”

至于降价的原因,麦当劳声明称:“我们的定价体系是建立在一系列因素之上的,包括交通情况、地理位置、租金成本、设备成本等,这些因素的不同,导致了不同餐厅价格的微小区别。”而肯德基最近也正在派发新年优惠券和早餐优惠券,优惠活动持续到今年2月底,可满足消费者的全天用餐需求,产品组合的最大降价幅度这35%。不过,该公司并没有解释此次降价的原因。

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近几个月来,国内农产品价格止涨回落,如鲜猪肉全国平均批发价从4月份的22.4元1公斤跌倒了现在的17.8元,跌幅超过20%。

“洋快餐纷纷降价,原材料价格回落是一个因素,但关键还是经济环境变了,老百姓捂紧了口袋。”一位快餐行业人士表示。

针对西式快餐的午餐大幅降价,一直以午间时段为销售拳头的某中式快餐又会有何应对措施?对此,该公司表示:“可能在短期内会受到一些影响,但毕竟产品不同,目标消费群不同,总体来说没什么影响。”

“比10年前的套餐价格还低”

洋巨头降价虽是喜讯,背后透露出的民众消费信心却不容乐观。麦当劳“降价”了,其在中国3个城市试推行的套餐号称“比10年前的套餐价格还低”;必胜客也不示弱,新推出的优惠午餐最高降幅达47%;连沃尔玛都开始了进入中国以来力度最大的降价活动。

洋巨头接二连三的降价信息对消费者来说是“喜讯”,不过其透露出的消费需求下降讯息同样不容乐观。

2008年12月10日开始,麦当劳以广州、深圳和南京为试点推出超值套餐,平均降幅为三成。麦当劳坦承,此次“优惠”幅度之大,前所未有。如果试行效果好,将向全国推广。

它的老对手肯德基则开始派发新年优惠券和早餐优惠券,产品组合的最高降幅达35%。与肯德基同属百胜中国的必胜客则推出了系列优惠商务午餐,优惠幅度同样可观。

虽然麦当劳和肯德基都否认“降价”一说,不过,其优惠活动一经推出,就被媒体看作是变相降价。

相较而言,沃尔玛的态度要大方得多,公开宣布大规模降价的信息:2008年12月11日开始在中国一百多家店开展特惠降价活动,涉及商品的降价幅度可达20%,部分商品降幅超过40%。

“洋巨头降价,肯定有成本下降的因素,但是更重要的是消费者出于对经济形势的悲观预期,不敢消费导致了消费需求下降,商家只能通过降价刺激消费。”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包明华接受采访时分析。

沃尔玛的表态证实了包明华的判断。沃尔玛市场部副总裁徐淑芳表示。目前消费市场受到了一定的抑制,沃尔玛希望史无前例的大降价能刺激消费,带动市场需求。

降价“适得其反”

巧合的是,麦当劳等洋巨头的降价活动都赶在了我国最新的居民消费价格(CPI)数据出台的前后几天。2008年12月11日,国家统计局了2008年11月的CPI,数据显示,CPI同比涨幅从2008年10月的4%回落到24%。

“从CPI运行规律看,涨幅在正负3%都是正常的。2.4%的涨幅没有问题,问题在于,CPI的下降速度太快了。”在包明华看来,CPI涨幅在一个月内下降了1.6个百分点,是消费需求下 降的一个信号。

而麦当劳的降价活动表明,消费需求走弱已经成为事实。包明华担心,消费者对经济形势的预期有一个惯性,也就是说,消费需求下降一旦出现,按照惯性会持续一段时间,反过来很有可能会推动CPI进一步走低。“照这个趋势下去,今年3、4月份,CPI有可能出现负增长。”包明华说。

降价背后的通缩的风险

CPI持续走低,业界关于“中国经济正面临通缩的风险”的声音越来越多。不过,包明华认为,不能据此就判断中国经济面临通货紧缩的压力。因为CPI涨幅下滑的主要因素不在于供求关系结构出现根本性变化,而是消费者不敢花钱。

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洪涛也持相同观点。洪涛认为,CPI大幅回落,表明中国出现了通缩的迹象。但CPI是消费品价格指数,很多因素都没有包含在内。从目前的各项数据看,中国经济相对比较平稳。有些波动,就像去年11月份外资直接投资额出现下降,也属正常。“金融危机出现,肯定要受影响”。

拉动内需的策略分歧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有“欧元之父”之称的罗伯特・蒙代尔向我国政府建议,给每位公民发放100元购物券以拉动内需。针对此事,2008年12月15日国内多位经济学家表示,向国人发放100元购物券刺激内需不适合中国国情。

据报道,“欧元之父”蒙代尔在“2008国际金融市场分析年会”上表示,应该以发行购物券的方法来提高需求。他建议中国政府向全国老百姓发放规模为万亿元的购物券。蒙代尔称,如果购物券在3个月之内消费,可以拉动中国经济1.33万亿元,这相当于中国一个季度GDP的18%,拉动和刺激经济的作用会非常明显。

而国内经济学家则表示,蒙代尔不懂中国国情。“发放购物券拉动内需不适合我国国情”,四川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博导李蔚表示:目前,我国的公路、铁路、电网等一大批基础设施仍相对落后,在金融危机全球蔓延的情况下,政府利用4万亿元投资于各种重大项目的计划,既能解决这些基础设施问题,又能同时在解决就业、刺激经济、扩大内需上发力。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教授杨继瑞表示,向每人发购物券这种简单的政府给予行为很难保证力度均衡和社会公平,而致力于基础设施的投资则会在解决一部分人就业的同时对我国经济的长远发展起到刺激作用。

另有相关人士表示,以发放购物券的方式来扩大内需效果是短期而显著的,但此举会受制于政府的财力,而投资重大项目则是从我国国情出发的一项长期经济刺激策略。

上一篇:并购新时代,买家说了算 下一篇:经济放缓或提振中国网络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