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乖实在很危险

时间:2022-07-05 10:50:00

几乎没有爸妈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乖。但我发现,只要人一过了青春期之后,就不希望被人家用“你好乖”作赞美。为什么?

几个高中生告诉我:那根本不是赞美,好像在骂他笨、平凡、呆板、没创意、人云亦云、土里土气似的,如果真要赞美他,他宁愿接受“你好酷”“你真可爱”“你好聪明”“你的EQ很高哦”这些比较现代化的用语。

青少年们赶流行,忍肌肤之痛,穿鼻环、舌环、肚脐环、剌青,在成人社会看来好像是一窝蜂盲目赶流行的恶心行为。说穿了,这个现象却也象征着:他们想证明自己不是那么乖,证明他们敢于耍酷,反正又不犯法,只是痛了点。

背后的心理因素,是想让自己看来不一样,借流行的肯定得到一种自信。

想得到自信,是因为心里并无真正自信。想得到肯定,是因自己没法肯定自己。

“我希望他乖一点就好。”

有某几种“乖”是正面的,比如:在人际关系中游刃有余、显得乖巧懂事又可爱,是公关高手;该动时动、该静时静的乖,是自制力强;让父母感到受尊重,是孝顺;把自己分内的事都完善,是有责任感。

这些比较有弹性的定义常被收网在“乖”里头,又远非“乖”字所能涵概。

然而,很多人口中的乖,是全无柔软度的,只是“不要有你自己的主见,乖乖听我的话就好,省得我麻烦”,这种乖就很危险了!

在报纸上,我们有时会看到记者去访问一个犯下滔天大罪者的父母或邻居,发现在认识他的人眼中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这些罪犯们常被形容为:很听父母的话、沉默寡言、斯文乖巧……

事实上,长期被压抑的人,表面上好像都很乖,积压的郁闷却常默默地寻找着一个惊世骇俗的出口。不习惯表达自己理念的人,也被迫在自我密闭的回路里自言自语,所有的想法都在黑暗的下水道中累积。

惯于听命令的人,会像一个被绳子绑缚手臂的傀儡,有一天碰到一个更强势的总司令,他就会依令行事,一点判断能力也没有,只能当应声虫。

太被保护在温室里的小乖乖,像没有免疫力的玫瑰花被移植到现实的森林中,完全失去招架的能力。我常看到父母心中乖得不得了的女孩,在所遇非良人时,被暴风雨般的爱情刮得东倒西歪、枝折叶朽,还不相信“为什么他会那么对我”,头破血流还不肯逃开。

太乖,抵挡不了坏;太乖,被骗了还会帮人数钞票,实在很危险。

太乖和太坏都有危险。不同点在于,个性太坏的可能在很早的时候就会吃足苦头而学乖,太乖的一辈子常都“学不乖”。

有点叛逆并不是坏事,就让他自己学乖。人人都有一条自己的石子路要走,再爱他顶多只能给他一双好鞋,不能替他走路。

都说孩子是国家的未来,少年强,则天下强。所以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把自己强烈的愿望附加在孩子身上,以为那样孩子就能强大了,殊不知他们的爱有时候也是荒唐的。每个人对爱的理解不同,于是孩子和家长有了冲突。孩子用他们独特的方式挑战着传统“乖”的定义。他们不是不乖,只是想自己走。而家长顶多只能给他一双好鞋,并不能替他走路。

―小渔

上一篇:圣诞袜的传统是怎么来的等 下一篇:我是送比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