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直肠脱出的预防和治疗

时间:2022-07-05 10:27:04

[中图分类号] S82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4-0219-01

直肠脱出(民间俗称“吊腚头”)是直肠末端粘膜的一部分或大部分脱出于之外而不能自动缩回的一种疾病。多发生于仔猪、幼驹,犊牛较少见,大家畜有时也会发生。如果不进行及时治疗,脱出粘膜发生干裂甚至坏死,将严重影响家畜的生长发育,甚至使家畜死亡。随着我国养猪业的迅速发展和养殖规模数量的扩大,为提高养殖效益,预防和治疗仔猪直肠脱出应引起高度重视。

笔者在近二十年的兽医工作实践中,接触并治疗了46例仔猪直肠脱出的病例(其中治愈44例,不成功淘汰2例),现就仔猪直肠脱出的发病原因、预防和治疗措施谈谈个人看法,希望广大养殖户以此能够做好预防措施,尽量不让自己的仔猪出现“脱肛现象”,减少成本,增加养殖效益。

一、发病原因

一般来讲,导致仔猪直肠脱出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高度努责、腹泻、便秘和直肠炎等引起,而寒冷潮湿、体弱导致括约肌松弛,也是发生直肠脱出的另一个因素。具体来讲,有以下几个主要原因:

一是腹泻或者痢疾,特别是出现大肠发炎、直肠发炎情况的疾病(例如沙门氏菌病、猪瘟),造成直肠脱出;

二是严重缺水,导致粪便中的含水量较少,通过直肠时容易造成直肠损伤脱出;

三是高剂量使用抗生素(如泰乐菌素、林可霉素)导致直肠边缘肿胀,随后发生直肠脱出;

四是饲料或垫料中的霉菌毒素导致直肠肿胀,从而造成直肠损伤脱出;

五是仔公猪互相爬跨导致直肠遭到机械损伤而脱出;

六是剧烈咳嗽导致腹压徒然增加,这种压力足以使直肠脱出;

七是当仔猪饲喂高营养浓度的日粮时,生长速度过快,也会造成直肠脱出。

二、主要症状

外观直肠脱出,呈球状或棒状,病初直肠粘膜充血、呈红色,久则水肿、淤血、呈暗红色,并附有泥污,且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创伤。病后期则淤血浮肿,表面干燥,附有泥粪,粘膜破裂、坏死、结痂,排粪困难,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或废绝,逐渐衰弱。

三、治疗方法

轻症者用消毒药液冲洗后送回即可,较严重的难以复位,即使将脱出的直肠送回还会脱出,笔者在实践中基本采取手术综合治疗。具体操作如下:

属于病初期的,患猪倒立保定,将脱出的直肠用1%明矾水或0.5%高锰酸钾溶液冲洗净后,将两后肢提起,头朝下,双手托住脱出直肠,两拇指缓慢内翻纳入骨盆腔里,将脱出部分慢慢地用食指送回。为了防止再脱出,并在距边缘1~2厘米处,分别左右和上方各点注射10%盐水10毫升,使局部发生炎性水肿,借以固定。

如果脱出部分已水肿或坏死,先用3%明矾水冲洗局部,再用针刺破水肿粘膜,取纱布包紧,挤出水肿液,使肠管缩小,并除尽坏死粘膜,撒上少量明矾粉,然后将脱出部分送回,在周围作袋口缝合,以防再脱。注意入针时不要穿过直肠腔,打结不可过紧,留出一指宽排粪口,以免影响排粪,经7天后拆线。同时,加强术后护理工作,病猪单独饲养,一是手术后肌肉注射青霉素、链霉素,(青霉素每公斤体重2万~3万单位,链霉素每公积体重10~15毫克)每日2次,连用3天。二是术后1~2天内喂易于消化的稀料和青绿料,且不宜喂得过饱,保持粪便稀软,易于排出。7天后恢复正常日喂量。三是做好猪舍消毒、卫生、干燥、保温工作,先喂适口性好、易消化的全价饲料,消除发病诱因。

四、预防措施

预防直肠脱出的最好的方法是辨明造成直肠脱出的原因,根据具体原因采取恰当的措施。具体来讲,改善饲养管理环境,合理使用抗生素,防止便秘或下痢,做好饲料保管,防止受潮霉变,公猪及时去势防止相互爬跨,合理安排圈舍空间等都是预防仔猪直肠脱出的必要措施。

当然,由于本人水平有限,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欢迎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上一篇:水稻矮缩病病原特征分析及防治措施 下一篇:如何强化乡镇畜牧兽医队伍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