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荣景象的背后

时间:2022-07-05 05:25:09

当前初中数学课堂中出现了很多不尽如人意的现象。如有人批评课堂成了戏台,学生成了老师表演的道具,教学过程成了僵化的模式,表面好像有新意,但骨子里面还是很落后。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情境创设应强调问题导向性

创设问题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学习数学,有助于学生感受数学的价值。教师应善于在“趣”与“思”之间寻求结合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设计数学情境问题:1.希望学生提出什么问题?学生能否提出这些问题?要创设适合学生认知水平、接近学生数学学习的“最近发展区”的数学情境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激情。2.如何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在问题情境的创设过程中,要考虑到情境对问题的指向性与暗示性,以有利于诱发学生提出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数学问题而不是杂乱无章、与教学内容不一致甚至毫不相干的问题。3.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否具有合理性?教师该怎样处理学生提出的问题?4.怎样促使学生自己解决其中的关键问题?

强调情境创设的问题导向性,这将给学生提供一个超越文本的数学思维的时空。

二、探索活动应关注学生的思维体验

许多教师为了让自己的课堂“看起来”体现新课程的“风格”,往往将新课程所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全部运用在自己的课堂上,而不管自己所教授课程的内容是否适合这样的学习方式,使得许多课堂“有热度无深度,有小组缺少合作,有问答却没有对话,有过程缺少探究,有活动无体验。”这种 “表面热闹”的教学,使课堂教学华而不实。因为缺少思维的过程,学生“动了却没有懂”“热热闹闹,却无收获”。教师应认识到,不是所有数学知识都要由学生自己探索得到,只有那些隐含了丰富数学思想的知识,才需要组织学生探索。“探索”的价值主要不是获得知识,而是在活动过程中感受基本数学思想,获得基本数学活动经验。在组织学生开展探索活动时应当注意以下几点:1.处理好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关系;2.提高组织学生开展自主探索活动的能力;3.给学生自主探索足够的“自由度”;4.处理好学生“探索”与教师“示范”的关系;5.关注进行“自主探索”活动中有困难的学生。

三、利用信息技术要注意合理有效

在数学教学中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辅助教学已经成为共识并被普遍运用,但是,在认识和使用上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

1.认为利用多媒体就是使用计算机,忽视了媒体的多样性,包括教具、模型甚至动作、语言等。要注意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技术的结合,不应忽略原有的技术设备和资源,不应盲目攀比技术的更新,应根据本地和本校的现状,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实物投影仪、录音、录像、实物教具等结合起来,综合运用。可以观察的、动手做的、该写的、该画的不能被取消。

2.用是否使用信息技术来衡量教师的教学是否符合新课程的要求。有的地方评课,把教师授课是否用多媒体作为一项指标加分,似乎教师授课不使用计算机,就不是一堂好课。

3.借助于计算机课件增加“效益”,变教师的满堂灌为机器满堂灌。因为一些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制作课件上,每节课都用课件,一节课从头至尾放PPT,该有的板书也省略了,看上去节约了时间,但却忽视了学生的思维过程,忽视了学生学习的动态生成过程,使得课堂教学变得僵化、单调,甚至限制了学生的发展。

四、表扬激励要注意形式与时机

在新课标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更注重对学生的鼓励性,“很好”“你说得对”“完全正确”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常常使用的激励语言,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你真聪明!”“大家给他鼓掌!”等具有明显时代特征的表扬语句不断出现在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但过度的、单一的、不切合实际的“表扬”不仅不能起到应有的激励作用,还往往不利于学生的数学思考。

1.把握时机,捕捉学生的闪光点。时机把握十分重要,如果把握不好,不仅影响到评价的效果,甚至适得其反。课堂口头评价是一种即时评价。即时评价能使学生学习过程中稍纵即逝的闪光点得到充分肯定,让学生感受到自我价值的存在。正如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说过的那样:“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表扬激励的评价会使人产生愉悦乐观的情绪,这种情绪能促使学生积极思维,认真学习。

2.延时评价,给学生思维发展的空间。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发言不做草率的评价,而是适当延时,用语言提示诱导,鼓励学生畅所欲言,重新梳理思路,经过一次或多次反馈后再评价,这样做有利于学生整理或完善自己的思维。例如“你再想想,换哪种表达的方式更为准确一些呢?”“对××同学的算法,你们还有什么看法呢?”等等,通过这样的延时评价给学生留出自我检查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在不断争辩或自我反馈中明确认识,经历一个自悟自得的创新过程。

上一篇:初中生物课堂有效提问策略初探 下一篇:科学的数学情景设置与兴趣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