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解应用题的方法

时间:2022-07-05 03:34:50

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解应用题的方法

摘要:"教学有法,贵在得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对每一名学生的解题方法加以指导,要让小学生认真对应用题加以分析,养成他们良好的审题习惯,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取得优异的效果。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数学;解题方法;审题习惯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5-0313-01

小学数学教学中,解应用题对小学生和教师来说,都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也是小学数学教学急待解决的问题。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它不但是逻辑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的问题,也是文字题、计算题等问题的综合能力,更是发展思维、提高智力的问题。

1.培养认真读题,引导学生养成理解题意的习惯

1.1 读题是解答应用题的第一步,理解题意是解答应用题的关键。一道应用题能否解答出来,决定于对应用题的内容是否能准确地把握住。因此,必须让学生把应用题读通、读懂。对于小学生而言,在刚涉及到应用题时。由于小学生识字少,生活经验缺乏,缺少感性体验。所以读题,理解都有困难。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先领读,然后让学生自己慢慢读几遍。然后引导学生边读边想。对于题中学生不熟悉的词语,教师应解释清楚它的含义,并引导学生尽量能化成学生自己的语言。对于易混淆的词语,教师除了对词语的含义解释外,还尽可能多举一些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区分。这样学生对读题有了一定的基础后,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学会整理,划分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以加深对题目的理解,便于解决问题。

1.2 关于两步以上计算的应用题。首先,最关紧要的,是要让学生弄清楚应用题的事理;其次,才是确定算法的问题。拿两步计算的应用题说吧,既然是两步计算,就一定有先算什么,后算什么的问题,这必须根据应用题的事理来确定。例如有这样一道应用题:二年级一班有男学生18人,女学生比男学生多6人。全班有学生多少人?如果不注意弄清楚应用题的事理,看到有男学生18人,女学生比男学生多6人。就很容易把18同6相加,错误地认为全班有学生24人。出现这样的错误并不奇怪。第一,在这以前,学生解答的应用题多数是一步计算的应用题;第二,在这道题目里只有两个已知数,同一步计算的应用题很相似。教学时,如果教师不先讲例题,又不事先提醒。学生就很有可能出现上面的错误。那么,怎样才能把这样的问题解答的正确呢?关键就在于把应用题的事理弄明白,即要让学生理解,这道题是要求全班有学生多少人,那么先得求出女学生有多少人。这就对应用题的事理弄明白了,自然也就不会发生上述的错误。对于两步以上的应用题,情况更为复杂,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先弄明白题里所讲的事,再将题里的数量关系分析清楚,然后才能确定先算什么,后算什么,以及用什么方法算。所以,在应用题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弄清楚应用题的事理,是解答应用题的一个不能缺少的步骤,是学生解答应用题时必须养成的一个良好习惯。

1.3 弄清应用题的事理,并不全是数学问题。有的是事。物本身学生不熟悉,有的是文字叙述学生看不懂等等。这就需要有的放矢,用各种办法使学生弄清楚应用题的事理。如小学数学第四册总复习中有这样一道题:高度每升高1公里,气温大约降低6度。如果地面的气温是26度,那么高出地面3公里的地方,气温大约是多少度?这道题放在这里好不好,这里不讨论。可是这道题的事理,对于小学二年级学生来说,确实是生疏的。教学前,为了教好这道题,特意借了一个温度计,挂在教室里,每天让学生观察温度计上温度的变化。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学生对温度的上升与下降,有了感性认识,再教学这道应用题,学生就比较容易明白了,计算也就不难了。教学的关键就在于抓住了使学生弄清应用题的事理这一重要环节。

2.对比、联系,提高解题的精确度

2.1 对比、联系生活实际。对于一些农业生产上的株距、行距,工业上的产值、工效,商业上的成本、利润等,学生缺乏生活经验,难以产生共鸣;对于一些较大数字的四则运算,学生解答毅力不强,容易产生畏惧心里情绪。加之,有些教师讲到应用题,便说应用题怎样重要,如何难学,上课要认真呀……说到计算题,又说怎样容易出错,计算时要怎样细心,否则……看似老师提醒学生重视,实则给学生增加了心理压力,背上了思想包袱。其实,只要把数学题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进行对比,解题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2.2 对比、联系题型。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数学题型中,不外乎是概念题、计算题、文字题、应用题和图式题等几大类。像计算式题、文字题、应用题、图式题大都是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只是用四种不同的描述形式表达而已。根据这种知识内在的联系特点,教学中要善于把各种描述的形式,联系起来,进行训练,达到由此及彼,由里及外,融会贯通和举一反三的效果。

3.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数学解应用题的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中,解应用题时,有些应用题初看似乎缺少条件,让教师和小学生都无从下手,或是解答发生错误,但如果让我们认真地加以分析,就能找出题目中隐含着的条件,即能迅速求出答案。

例1、已知今年某足球教练与两位足球队员的年龄之和为100岁,12年后,教练年龄是这两位队员年龄之和,求教练今年的年龄是几岁?

分析与解答:这题要直接求出教练今年的年龄是无从下手的,可以求出教练12年后的年龄再进而求出教练今年的年龄。

因为今年教练与两位足球队员的年龄之和为100岁,12年后,教练与两位足球队员的年龄之和应为:100 +12×3 = 136(岁),这时因为教练年龄是这两位队员年龄之和,因此可求得12年后教练的年龄为:136÷2 = 68(岁),因此可知道教练今年的年龄是:68- 12= 56(岁)。

例2、某校组织学生参加植树活动,共有250人参加植树,计划每个男生植树15棵,每个女生植树12棵,后来抽调了男生的1/5 去进行其它的劳动,其它同学都按计划完成了自己的任务。问同学们一共植树多少棵?

分析与解答:这题因为未曾告诉男女学生的具体人数,如按常规思路求解似乎缺少条件而无从下手。但认真分析这题可发现,题目中隐含着如下的数量关系:不管男生有多少人,抽出男生的1/5,男生实际植树的总棵数比计划植树的总棵数少 1/5,因此也可理解为每个男生少植树计划植树棵数的 1/5 。由于每个男生计划植树15棵,少植 1/5,男生实际每人只植树:15×(1- 1/5)= 12(棵)。正好和女生每人植树的棵数相等,因此可得同学们一共植树的棵数为:12×250 = 3000(棵)。

例3、某车间男工人比女工人的 2/3 多3人,如果男工人增加2人,女工人减少4人,则男女工人数相等,求这个车间男女工人数原来各有多少人?

分析与解答:因为如果男工人增加2人,女工人减少4人,则男女工人数相等,因此可得,这个车间的女工人比男工人多6(2 + 4)人,因此,可求得这个车间的女工人数为:(6 + 3)÷(1-2/3 )= 27(人);男工人数为:27× 2/3 +3 = 21(人)。

总之,常言道:"教学有法,贵在得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对每一名学生的解题方法加以指导,要让小学生认真对应用题加以分析,养成他们良好的审题习惯,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取得优异的效果。

上一篇:化学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农村学生创新能力 下一篇: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基础与能力有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