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受欢迎的几种人

时间:2022-07-05 01:16:23

人生活在世上,就不可能不与人打交道。打交道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不断接触、不断认识、不断评价的过程。其间,有些人受欢迎,也有些人不受欢迎。哪种类型的人不受欢迎呢?

嫉妒型

"嫉妒"这个词对于每个人来说是太熟悉不过了。在平时,我们会看见一个小孩见到父母撇下自己去抱别的孩子时,就会表现出不安和哭闹。这种惟恐自己受冷遇的情况,说明嫉妒心理是幼年就有的。但在成年后,这种嫉妒心理会受到理智的克制。否则,这种心理泛滥会破坏同事之间团结,也不利于集体的事业。有这种心理的人经常是别人穷了,他笑话;别人富了,他嫉妒;别人有成绩,他便"鸡蛋里面挑骨头";别人受到表扬,他心理不平衡,甚至找到领导告恶状,说人家不行,他行。漫画《武大郎开店》就是送给这类人的。

懒惰型

几张报纸一杯茶,天天坐在椅子上当"神仙"。领导说一声,他就动一下,干活提不起精神。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任何有责任心的领导都希望自己的下属既能干,又能出主意,使集体的事业不断壮大,使大家的钱越挣越多。懒惰型的人既拿不出创新创收的好点子,自己份内的工作也应付了事,而且差错不断。这种人很有可能被领导真的打发回家当"神仙",因为现在的领导不但要求职员"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还要将钟撞得又响又亮又动听。

自吹自擂型

这种人总要在一定的场合口若悬河地吹嘘自己有多大的本事,即用"吹牛"来博得他人的赞美。这种人的"吹牛"是为了弥补内心的空虚和惶恐,使精神上得到安慰,经济上得到实惠。但他的内心世界则是瞧不起人。现在的时代对人的要求是具有真本事。光"吹牛"却办不成事,"王婆卖瓜式"的人物是不受欢迎的。

评论型

做成一件事很难。有些人不做事,或者不会做事,但却养成了当"场外裁判"的毛病。这种"场外裁判"很容易挫伤积极工作者的心。工作难免出错,由于他的"裁判",往往使积极工作的人产生"不干工作的不出错,不受指责,干得越多越可能出错,不如不干不出错为好"的负性情绪。"场外裁判"的眼睛只盯着别人的缺点,总是指责他人这也不对,那也不对。但如果你问他"哪样做才对?你有什么好办法吗?""场外裁判"立即口中无词。这种人对事业的危害很大,也很容易被领导炒"鱿鱼"。

小广播型

这种人特别愿意打听别人的隐私或别人不痛快的事。他们听进来,传开去,甚至津津乐道地搬弄是非,传播小道消息。这类人明知别人的缺点和难处,却故意不向正确的方向引导,很有挑拨离间、惟恐天下不乱的本事。现在的社会是法制社会,窥探别人的隐私并加以传播,是侵犯了人家的隐私权。但这种人不清楚这些,人们将其形容为"长舌妇"。

自私自利型

这种人的生活哲理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在工作中斤斤计较,惟恐自己吃了亏。举个小例子。即便在同一个办公室工作几年,人们也没见他打过水,扫过地。单位发个东西,他也假装不知道,让别人帮他拿到自己的面前。这样的小事都采取这样的态度,别人怎敢与他交往?自私自利者的处世原则是"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哪怕亲朋好友及同事遇到极大的困难或悲伤愁苦之事,他也无动于衷,别说帮助,连句安慰的话也不愿说。他自然会成为不受欢迎的人。

多病型

这种人干工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理由是体弱多病。果真如此,也可宽容。但实际上,他是饭不少吃,玩不少玩,只是干起工作来才"体弱多病"。这种人没有工作责任心,工作中不出这错就出那错,甚至该自己完成的工作也不放在心上。迟到早退、缺岗是家常便饭,往往是别人帮他救急补"窟窿",使集体常为他背"黑锅"。这种人如不注意修正自己的言行,总有一天会被淘汰出局。当他明白"没饭吃"的滋味比"体弱多病"的滋味更难受时,已是悔之晚矣。

上一篇:森田疗法:张弛有道 下一篇:“食不厌精”不如粗细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