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1世纪家庭结构及模式现状与展望研议

时间:2022-07-04 07:50:39

关于21世纪家庭结构及模式现状与展望研议

【论文关键词】 家庭结构; 模式; 婚姻

【论文摘要】 21世纪的家庭结构及模式将是多样的,现有家庭结构及模式将继续延续,但是传统家庭结构及模式的主流将逐渐淡化;人类最基本的家庭与三要素即生殖、亲密归属、性享乐将发生位移。亲密归属,性享乐也许成为不组建家庭的主因,而亲密归属又可能是家庭和婚姻最重要的动因,这种位移受生产力和科学技术水平的直接影响,而这种位移又是家庭结构及模式多样性的根本原因。传统和新时,虚拟和现实,单一和多样的并存是其显著特点,而情感和激变将是社会进步与家庭的主旋律。

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决定人类社会结构,也就直接影响社会的基本组成——家庭结构及模式,人类的家庭结构模式一直是伴随生产力发展及与之相适应的社会意识形态而存在、变化和发展的。在科学技术特别是生命科学、材料科学、认知思维科学、计算机技术、信息网技术瞬息万变的发展中,现存的人类家庭结构及模式的变化、影响因素、主要变数都值得深入探讨。

早在20世纪90年者曾以“漫谈21世纪家庭结构及其模式”为题在性学会小范围进行了阐述,时间进入21世纪已过近8年,这种趋势的现状和未来已经开始发生变化,做为应时性前瞻性的研究,有必要对此问题再次进行小结分析和研究。

1 现有家庭结构及其模式

1.1 主要家庭结构

1.1.1 常规家庭 由父母子女3个要素组成,夫妻拥有单一固定模式。

1.1.2 单身家庭 独身男、女单一的家庭,终身的或间有固定或不固定的模式。

1.1.3 丁克家庭 夫妻两人终身不要孩子,两人世界独自享乐,与生殖无关的模式。

1.1.4 单亲家庭 父与子、母与子组成,孩子婚生或非婚生,曾经固定、不固定或无模式。

1.1.5 单亲固定伴侣模式家庭 单亲但有固定的男友或女友,在一起生活又不办理婚姻手续。

1.1.6 伴侣家庭 两人共同生活,组成一个家庭,但无婚姻约束关系,是一种在单位时间内相对固定的模式。

1.1.7 组合家庭 几个不同血缘的人共同生活,组成一个完整的社会单位,之间可能有或无,各自独立发展。

1.1.8 同性恋家庭 这是客观存在又沉隐的现象,是一种相对固定的同性模式。

1.1.9 试婚家庭 试婚家庭有别于伴侣家庭,它的前提是为实质性家庭做尝试,通常目的性很明确,有走进婚姻、长期试居、分手三种主要结局。

1.1.10 一夫多妻家庭 这种家庭结构曾经是许多亚洲国家的主要形态,现今仍有在宗教允许下的限制一定数量的法律地位形态存在。

1.1.11 一妻多夫家庭 这种家庭结构目前在非洲和大洋洲的一些部族仍可以见到。

1.1.12 兄弟共妻家庭 在南亚尼泊尔有许多部族实行兄弟共妻的家庭婚姻制度。

1.1.13 母系走婚家庭 在中国西南的摩梭人实行母系走婚的家庭形态,但实际上亦变化为三种主要的形式,一是传统意义的走婚,二是相对固定伴侣的走婚,三是固定的婚姻形成独立的家庭。

1.1.14 原始部落群婚家庭 在非洲、大洋洲等许多原始的部族,情况不同的实行着原始的群婚制度。

1.1.15 跨地多处家庭 缘于交通通讯和跨地域流动的原因,许多违法的跨地域一夫或一妇多个家庭的现象已较为多见,它们不同于情人同居,常以重婚的方式存在。

1.1.16 机遇性单身家庭 这种现象在交通不便的过去实际上是存在的,但在科技交通高度发达的今天,则更为多见,已婚跨地区长时间在外工作学习,在异地有完整的生活设施,夫妻双方形成实质上的机遇性单身家庭。

1.1.17 虚拟家庭 虚拟家庭并非情人相思、七夕相会的家庭,而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在近几年与网恋并存的一种情感交流形态,这种虚拟家庭大体上有四种状况:一是由网恋到虚拟家庭的建立,但不伴随实质;二是在上述基础上双方见面,发生实质的,但不解散原有家庭或走进现实婚姻;三是在上述基础上走进实质婚姻;四是特别值着关注的,就是发生在青少年,尤其是中学生中的虚拟婚姻家庭现象。

1.1.18 丁宠家庭 这种家庭是新近逐渐增多的丁克家庭的变异,它以夫妻双方终身不生育而代以饲养宠物作为家庭的一员和精神的寄托和慰籍。

除上述主要家庭结构形态之外,还有许多更具特殊性的家庭,即便是最为传统,最为优势的常规家庭,其实际续存状态也是千差万别的。

1.2 主要模式

人类的模式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较之家庭结构更为多样和难以归类和预测,粗略归纳分析,主要有以下形态,它们有些与家庭结构相对应,有些与家庭结构并无直接关系,而有些实际上在起着对家庭模式的补充作用。

1.2.1 合法家庭模式 这种对象是最为普遍和固定及持久的,包括常规家庭、丁克家庭、一夫多妻家庭等等。

1.2.2 伴侣家庭模式 这种对象的特点是,在一段时间内相对固定,许多也能达到相对单一,但有别于情人的同居。

1.2.3 单一情侣模式 这种对象的特点是,情感超越理性,是最为热烈幸福的形态,可能走入婚姻,亦有可能终止。

1.2.4 多情侣模式 这种对象的特点是,一方或双方同时有几个相对固定的情侣,走进婚姻的机率较小。

1.2.5 一方有家模式 这种对象的特点是,一方已有婚姻,而另一方尚未成婚,形成较为单一或绝对单一的一过性或终身的情侣性关系。

1.2.6 双方有家模式 这种对象的特点是,双方已有婚姻,形成较为单一的或绝对单一的一过性或终身的性关系。

1.2.7 有家多情侣模式 这种对象的特点是,有婚姻的一方同时与多个有婚姻或无婚姻的情侣保持一过性或较长时间的性关系。

1.2.8 婚外家庭模式 这种对象的特点是,一方已有合法家庭,但与一个或多个其它对象建立事实上的稳固家庭,形成一过性,更多的是终身的性关系。

1.2.9 重婚家庭模式 这种对象的特点是,同时几个家庭都进行了婚姻注册,形成一过性,更多的是终身的性关系。

1.2.10 同性恋模式 这种的对象特点是,单一或多个同性保持性关系,可以是一过性或终身的,其极端形式是同性恋家庭模式。

1.2.11 双性恋模式 这种的对象特点是,一方或双方具有双性恋特征,可以是已婚或未婚,保持一过性或终身的性关系。

1.2.12 族群模式 这种的对象特点是,以群婚为基础产生的,具有原始的特征,主要在部分原始种族部落中出现。

1.2.13 虚拟模式 这种的对象特点是,以网络技术为载体,以文字、音频、视频为手段,在特定的虚拟环境中进行虚拟的交流,以的方式完成各自的。

1.2.14 易模式 这种的对象特点是,双方或多方所发生的的前提是具有商业交易性质的,其具体形态多种多样,是最具争议的性关系。

1.2.15 性变态模式 这种的对象特点是,性指向发生偏离,如恋物癖、易装癖、露阴癖等。

1.2.16 易性模式 这种的对象特点是,自我认知发生转移以易性换身为追求,以变换后的身份充当中的角色,值得关注和同情。

1.2.17 强迫模式 这种的对象特点是,一方以有形暴力或无形暴力迫使另一方与其发生性关系,古今中外都是不为社会所容忍的违法。

除上述的模式之外,还有许多细小差异的方式,需要强调的是家庭结构与对象模式并不是对等的,而是并存的,这是值得深入研究的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

可以看出,人类古往今来,包括进入21世纪的家庭结构和对象模式是由繁趋简,又由简趋繁的。目前的家庭结构更注重传统和单一,目前的对象已开始较之过去更为多样。这种多样性,是传统和现实、蒙昧和文明共存所造成的,是不同社会生产力及科学技术水平在单位时间同现地球村的杰作,展望未来这种多样性将继续存在,并且还会降生更多的新结构和新模式。新近美国的调查表明,非婚家庭的比例已超过婚姻家庭[1],这也许代表着某种趋势。

2 21世纪家庭结构及模式的影响因素

展望未来的家庭结构及模式,对此影响最深的是已露端倪的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人类生命科学、现代生物技术、仿生技术、纳米技术、电脑网络和信息技术等将会极大的改变人类对自身的认识和对世界的认识,也将极大地影响人类的情感、归属的选择,并出现与之相适应的社会认识和伦理道德的变化,多样性的家庭结构及模式将会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

2.1 生命科学和现代生物技术

在现代生命和生物技术中,对人类和家庭结构及模式影响最为深远的当属基因技术、仿生技术、智力与品质遗传拷贝技术、健康长寿技术等,当然人类自身的认知、情感、心理品德对家庭结构及模式有不可忽略的影响,但他们是可塑、可变的,是多样性的基础。

2.1.1 基因技术 基因技术是人类历史上对生物本身最为深入认识的开始,正如英国桑格中心人类基因组研究实验室负责人约翰·萨尔顿所说,人类基因组序列在未来几十年、几百年甚至几千年时间里将成为生物学研究的基础。但破译生命之书也必然会引起很多新的社会伦理家庭和道德问题:“在掌握自身遗传密码的同时,我们也将获得重新设计人类的能力”。这意味着生物学家可以将人类基因象零件商品一样列出清单,人们可以仔细挑选自己想要的部分,也可以选择最优秀的基因——自己或他人、两人或多人的来决定未来出世孩子的外貌、体格、性格、品质、智力、能力等,孩子到底是谁的将变得难以确认(相信到时候会有相应法律规范),家庭的组成结构将发生变化,新的模式也自然产生。克隆技术是对已知基因技术最好的应用,也是基因技术目前和将来最大的领域之所在,遗传工程由此而奠定。遗传学研究迄今已发现约300多种基因是形成生命所必需的“生命基因”,所谓有活性的生命状态指的是具有生殖后代的能力,并能对其生存环境作出反应。克隆人体器官用于疾病治疗将不存在伦理问题,技术上也只是完善的问题。选择性地进行高品质生育,体外多来源受精,甚至是完全人工状态培养新生命,在未来也将不会在伦理和道德上遇到非常大的阻力,由此带来的家庭结构和模式的变化和激变冲突将不言而喻。

2.1.2 仿生技术

仿生学的革命会使我们在一种新的人(不仅具有生物性)面前感到困感,各种克隆技术是生物仿生的真实应用,而无生命活性的生物活动部件象硅硐植入物、陶瓷关节、记忆金属支架等早已成为现实。这种技术与基因克隆技术、电脑技术、特别是大容量生物芯片和智能化软件技术及新材料技术的结合,将会创造出不同层次,甚至有一定情感应答的机器人、仿生器官,也许会出现以这种仿生机器人为的家庭结构和模式。

2.1.3 健康长寿技术

健康长寿、永葆青春是人类梦想的天堂,现代生物学,特别是遗传学将为此带来希望,长生不老是目前所不能企及的,但是延长生命、推迟衰老将逐渐成为现实。

2.1.4 智力、品质的遗传及拷贝

传统的认识更注重遗传的纯生物学特征,而对其智力和品质的部分研究较少,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和完善,对属于“虚幻”的思维、心理等的遗传特征也有了较多的涉及。美英科学家都从行为和智力的角度对基因进行了分析筛选,发现智力和品质都有相应的基因片断存在,揭示了这种“虚幻”也是有“实物”的。另外对犯罪心理学和遗传学的研究也表明惯犯的大脑灰质总量比普通人低。既然智力和品质都有相应的基因所表述(当然后天的教育更重要),那么针对基因的增智和改善品质将会成为可能;既然有相应的表达基因,那么克隆和拷贝也许成为可能。近期澳大利亚科学家所做的老鼠迷宫智力遗传实验和90年代初英国科学家所做的黄鹂和鸡的“换头”实验是对这种可能的初步尝试。当意识可以拷贝时,生命可能会永续,假如成为现实,克隆官成为全新的人,或许符合当时的社会道德法律规范的克隆人将会出现,那么将会有跨代的婚姻和家庭的出现。

2.2 纳米技术

当肉眼几乎不可及的机器人在体内血管中畅游并且有目的地清除病灶时,当尺寸为分子般大小、厚度只有一根头发的几百万之一的纳米装置在数年之后投入实际应用时,这种微观世界的人类“手”的延长将会给我们带来莫大益处,但纳米技术是“手”的延长,更是“脑”的延长,分子马达提供的是动力。而分子芯片提供了高容量的“智力”。纳米技术的奇妙更主要体现在它的自动组装特征,它可以让原子和分子自选排列,从原子级尺寸开始完整的构造部件,由于是从原子的序列开始,所以一旦确定程序和提供相应的原子原料,生产将自动进行,这种技术一旦和基因技术、克隆技术、仿生技术、计算机技术及信息处理技术相结合,将会创造出更为众多优质的新器官、新物种,甚至是有一定思维情感的新物种,它的归属也将成为直接影响人们家庭结构和模式的因素[2]。

2.3 电脑及智能仿生技术

今天电脑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几乎无所不及,呈几何态发展的计算机技术已经且必将进一步改变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新材料的不断出现和应用使计算机的运算能力和存储能力越来越大,纳米技术、生物仿生技术、DNA分子生物计算机的开发都在不断深入,其中最令人着迷的是DNA,因为几克DNA拥有存储信息的能力是这样的惊人——它可以储存世界上所有已知的信息!当今著名科学思想家霍普斯金说到人们应该认识到这样一个问题,如果因为结构十分复杂的化学分子在人体中起作用而使人类产生智力活动的话,那么我们同样可以想象,同样复杂的电路也能够使计算机具备真正的智力活动能力。如果计算机具有了智力活动能力,再加上它本身比人类大脑快得多的运算速度,它很可能设计出更加复杂且更具智能化的计算机,而生物计算机已经不是梦想。当机器人芯片体积越来越小和内储越来越大,当生物仿生技术、纳米技术、克隆技术和新材料技术的不断完善,再加上认知学科、思维心理的不断揭示和发展及可操作性的增加,这样产生的智能性机器人的认知思维、情感也是难有止境的。也许到那时即便是真人也有很多微电脑在替他工作、计算、判断,甚至替他思考,影响他的情感。

2.4 网络信息技术

网络信息技术严格意义上说是电脑向人类展示的未来生活总景图,时间和空间已经在电子的传递速度中几乎化为乌有,地球村已经在信息交流上真正成为现实。网络的虚拟和信息的实时存在传递也会影响家庭结构及其模式。另外,由于仿生学的发展,电脑和人脑的连接可能成为现实,神经和电子程序处理器的结合将会为我们感觉能力的扩大开辟道路,我们将能够感觉到超声波或无线电波,察觉到核反应堆的中心部位或遥远天际中的某处。当进入电子梦幻空间,则可以和远在数千公里之外的交流潜在的!这将会对家庭结构及模式产生怎样的影响,几乎可以令你做任何遐想……。

2.5 社会角色定位

人类社会的发展总是依据当时的科学技术,特别是生产力水平建立相应的社会关系,每个个体在其中

充当相应的社会角色,男性和女性的社会角色定位,经历了很多次变迁,在原始母系社会,母系为上可以是不多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得以集中,社会的分工是族群的集体分工;在以男性为主导的社会,早期的生产、生活更凭强健的体魄,所以白马王子总与骁勇善战联系在一起。现时的社会竞争更多的是智力和毅力的较量,教育和社会背景远远大于体力的搏弈,男女同化、中性的现象已经很普通,明星的不男不女、超女的形象行为中性都是极好的事例。

由于人性的中性化,外表的趋同化,竞争的一体化,男女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化,基于过去生产力基础之上的社会关系核心——家庭将逐渐失去其许多特有的、甚至是主要的功能,因为男女的依存性降低了,家庭作为生产和生活的作用降低了,为了生活和生存而组建家庭的动因也就降低了。这种社会角色的变化导致性别角色的变化,性别角色与社会角色双重变化导致家庭角色的变化,将深深的影响未来家庭结构和人们的对象模式,成为在各种技术性与生产力相关因素之外的社会关系影响因素的一个重要方面。

3 21世纪家庭结构及模式展望

综上所述,21世纪的家庭结构及模式将是多样的,现有家庭结构及模式将继续延续,但是传统家庭结构及模式的主流将逐渐淡化;人类最基本的家庭与三要素即生殖、亲密归属、性享乐将发生位移。亲密归属,性享乐也许成为不组建家庭的主因,而亲密归属又可能是家庭和婚姻最重要的动因,这种位移受生产力和科学技术水平的直接影响,而这种位移又是家庭结构及模式多样性的根本原因,传统和新时,虚拟和现实,单一和多样的并存是其显著特点,而情感和激变将是社会进步与家庭的主旋律。不过任何时候都应该符合当时的社会风俗、道德和法律,并应时而存在和变化。

参考文献

1 斯蒂芬妮·孔茨. 距离产生美. 纽约时报,2007-11-7.

2 刘吉平,郝向阳. 纳米科学与技术[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319-321.

上一篇:论城中村家庭结构变化对失地农民居住和养老模... 下一篇:杨慈湖之“毋意”道德修养论鱼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