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后跟进实践中练兵

时间:2022-07-04 04:35:23

培训后跟进实践中练兵

电子设备走进课,利用课件进行辅助教学已经成为教师的普遍选择。设计巧妙制作精美的课件可以辅助解决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渲染课堂气氛,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反之则画蛇添足。

要在教学中用好课件,当务之急是提高教师们制作课件的水平。事实上多数幼儿园每学期都会安排课件制作培训,但老师们往往培训时热情高涨,过后很少运用,在需要运用时常常上网找现成的,或随意做一个。究其原因在于培训后没有一套学以致用的管理机制,针对这种隋况,我园电教处认真反思,在反复研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一套课件培训后的有效管理机制。一年多的实践证明,这套管理机制是切实可行并且行之有效的。在实践中我们是这样做的:

一、分级培训,以点带面

教师们年龄、性格、爱好、学习能力各异,一刀切的培训会让一些教师“吃不饱”,而另一些教师消化不了。因此,我们采用了集体培训基本知识与分级培训提高技能的两步走分级培训形式。

(一)专家带课件小组

我园有一些电脑技能较好,对课件制作有很高的兴趣、接受能力较强的教师。她们在培训中学得快,有创造性,敢于探索。我们把这部分老师集中起来,成立了幼儿园的“课件制作小组”。

为了进一步提高这部分骨干教师的课件制作水平,我们特邀了课件制作专家进行定期指导。首先专家进行了课件制作技术讲座。针对PPT、FLASH这两种实用的制作软件的操作技巧进行详细介绍,并开展互动式现场培训,让骨干教师直观了解两种课件制作软件的操作技巧,并尝试使用。第二,在讲座的基础上,每个骨干教师独立制作课件,定期请专家审阅,提出改进意见,教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修改完善。第三,开展课件制作沙龙活动,邀请专家参与研讨,解决课件制作中遇到的问题,分享课件制作的乐趣。

(二)骨干带其他教师

骨干小组的成员在提高自身水平的同时也承担着重要的指导责任。我们要求每位骨干教师带2~3名教师,有计划地对课件制作进行指导。徒弟遇到制作难题,随时随地能向师傅请教,这就让对电脑知识不敏感的老师有了充裕的学习、消化时间,在一对一的互助学习中慢慢掌握制作技巧。

师傅要教授他人,必然悉心钻研,无形中也鞭策她们在实践中不断自主探索课件制作技巧。这样一来,在骨干引领下,大家互帮互学,幼儿园掀起了学习课件制作的热潮,教师们制作课件的水平都不同程度得到了提高。

二、分层压担,历练提高

课件制作重在练习,“熟能生巧”在课件制作学习中是最好的体现。为了让教师有更多的练习机会,我们采用了“分层历练”的办法,有效提高教师制作课件的水平。

(一)年级组“压担”

1.任务到人。

我们以年级组为单位,将主题中的教学内容相对按领域进行分工。根据教学计划,统计所需制作的教学课件数,年级组长统筹安排分工。如一学期语言领域计划中有15个内容,需要制作课件,年级组中有3位教师教语言,年级组长就安排每位教师做5个语言课件。这样所需课件分工到人,大家共同制作,资源共享。其他领域分工亦按此法进行分工。这样无形中减少了数量,从而为教师关注质量打下基础。

2.质量把关。

电教处对课件制作质量作出一些标准:画面清晰美观、符合教学内容和活动设计流程、课件对教学有明显辅助效果等等。电教处定期会同年级组长对教师制作的课件进行检查指导,对课件存在问题一一具体指出,并同制作老师交流改进的具体方法,从而切实保障课件制作的质量。

有了这样的“规责”,老师们都能把平时学到的课件制作技巧,认真地运用到实际制作中来。每位教师都能自觉地练习,课件制作熟练程度得到了提升,水平也有了相应的提高。

(二)骨干组“挑担”

“课件制作小组”的骨干教师则挑起了更多的重担。首先,幼儿园对外公开课、各级赛课中所需的课件,都由骨干组承担制作任务。如“江苏省信息化教学能手竞赛”中的语言活动《动物的伞》及综合活动《小猫的生日》、“江苏省‘蓝天杯’幼儿教师会课比赛”中的语言活动《木子的秋天》,“镇江市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中的综合活动《兔八哥旅行记》等等,这些参赛的活动课件都由骨干组成员分工合作制作完成。她们和备课组老师一起参与备课,制定课件设计方案,一次次试教,一次次修改。制作精美的课件使得课堂教学精彩纷呈,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其次,在接待上级领导的观摩指导中,全方位宣传幼儿园的办园思想、办园理念的宣传短片也由骨干成员制作。骨干们在统一安排下,分工合作,运用相应的技巧大胆创新,精心制作,以最直观的方式全面展示了幼儿园的风采。

三、各级竞赛,激励成长

在日积月累中,教师们制作课件的水平逐步提高,这时各级课件竞赛就成了推动教师成长的更高平台。首先,我们组织了园级教学课件评比。按不同学科评选出“学科优秀课件”,以此鼓励平时认真做好课件的老师。

其次,通过自我推荐和民主选拔两种渠道,我们收集制作精良的高品质课件参加更高一级的评比,以此让教师体验到课件制作带来的成就感。

在各种比赛的激励下,老师们狠下功夫,不断钻研,踏实学习,进步喜人。每次赛后,我们还将姐妹园的优秀课件拿来让大家欣赏,琢磨他人在课件中的设计思路、制作方法,寻找课件制作中注意的问题,从中吸取精华,更新理念,完善自己的课件,一步一个脚印地从比赛中成长起来。

四、依托课堂。有效运用

经过一系列的课件制作培训指导,老师们在课件制作上已经没有多少障碍,质量也能得到保证。但是课件运用的有效性还很值得关注和研究,我们又针对课堂教学中课件运用的有效性提出了具体要求。

一看有无必要。课件是辅助教学的一种媒介,不是每个活动都需要课件。如数学活动“排序”,老师设计了大量的游戏,准备了丰富的操作材料,幼儿在玩玩动动中自然学会排序的方法,至始至终兴趣盎然。如果这时单纯运用课件,幼儿看着课件学习排序,课件做得再精美,也没有游戏精彩,幼儿也失去了实践操作的机会。可见,这样的活动如果使用课件就有画蛇添足之嫌了。

二看是否解惑。为了解决活动中的重点、难点,我们可以用课件的形式,通过形象直观的方式展现出来,帮助幼儿理解。课件只需要制作这部分内容,而无需面面俱到。如音乐活动“大象浇花”,前面的活动都是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欣赏、游戏、节奏来理解音乐,当教学难点“听音乐游戏”出现时,老师出示课件:4只大象围着圈,随着音乐节奏走,一个乐句结束时一朵花开,共有4个乐句。幼儿看着课件中的画面,很快找到了游戏的规律。老师通过课件将教学难点巧妙地进行了化解,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看效果如何。活动中课件的运用要能渲染活动气氛,起到画龙点睛作用,课件的制作要有美感等等。

课件制作是一个日新月异的领域,这个领域特性决定不断有新的知识技能出现,需要我们不断的学习、摸索。培训后的跟进指导直接影响课件制作的有效率,只有不断强化培训后实践练兵,教师课件制作水平才能切切实实得到提高。

上一篇:情境创设在幼儿园语言教学中的运用 下一篇:浅议如何提高幼儿游戏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