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建筑施工中生产要素管理

时间:2022-07-04 03:28:10

论述建筑施工中生产要素管理

摘 要:建筑施工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生产要素,实现对生产要素的有效管理不仅可以使得建筑施工的质量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同时也可以明确施工人员的工作任务。加强管理的力度需要从建筑施工项目的各个生产要素方面入手。主要对劳动力、资金、技术以及设备等方面进行了细致地分析,希望能够给相关的建筑工程管理人员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建筑施工;生产要素;资金管理

对建筑施工中的生产要素进行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仅能够对各个要素进行合理分配,还能够使得各个生产要素进行有机结合,实现管理者的最终管理目标。在建筑工程发展的过程中,其生产要素包含着很多方面的内容,其中建筑材料,劳动力以及技术和资金等方面是较为常见的,因此,只有实现对这些生产要素的管理,才能实现管理的有效性。

1 生产要素的主要分类

第一,劳动力。建筑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较多的就业岗位,在建筑施工中,施工人员是建筑施工的主体,由于建筑工程的复杂性以及系统性特点,所需要的劳动力数量和形式也相对较多。其中固定工、合同工以及临时工是较为常见的建筑工程劳动力的用工形式。因此,对劳动力因素进行管理业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在此过程中,提高劳动力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是保证建筑工程顺利进行的基础和关键。

第二,材料。所谓的材料主要是指建筑工程的施工所用材料。通常情况下有主要材料、辅助材料以及其他材料之分。因此对这三类材料的管理方式也存在着差异。那些被用来直接加工,在建筑工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的材料被称为主要材料。其中以钢筋、混凝土以及各种砂石为主。辅材料则是在建筑工程中对主要材料起到辅作用的材料。这些材料虽然不直接用在建筑工程的建设中,但却是不可缺少的。比如促凝剂、剂等等。而其他材料包含的范围则相对较广,其最主要的功能就是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如油料、棉纱等等。

第三,机械设备。机械设备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起着巨大的作用,可以代替人力来进行一定的建筑工作。其中机械设备也有大型、中型和小型之分,对于不同的机械设备可以采用不同的管理方式。另外,这些设备的性质存在着一定的重复性,既是固定的资产优势有效地劳动手段。至于做好机械设备的管理工作才能保证建筑施工的正常进行。在进行机械设备要素管理的时候主要可以从对其进行选择、使用、保养和维护等方面入手。

第四,资金。对资金进行管理也是一项较为重要而工作环节,其中相关的管理人员要根据资金的流通情况以及建筑工程的施工情况来进行资金的投入和管理。在此过程中要根据相应的工程造价和工程的预算来进行。资金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方面,包括诸多的环节,主要包括对资金进行编制、筹集以及投入和核算分析等。资金是建筑工程施工中一项唯一多变的生产要素。因此,需要管理者加强对这一生产要素的重视。

2 主要生产要素的管理

2.1 劳动管理

对于劳动力进行管理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探讨:

首先是劳动力的组织形式。要想实现对劳动力进行有效地管理必须将其进行合理的组织,然后根据其实际的工作能力来进行安排。可以将劳动力组织成作业队的形式,主要完成建筑工程的一部分作业。对于劳动力资源来说,其主要的管理形式是在作业队中设定一个主管,日常的事物有主管来完成,其中包括对劳动力进行派遣,对建筑工程的承包。另外要定期进行员工的培训,加强其思想道德以及综合素质的教育和培养。对劳动者的日常生活进行管理,并且负责支付工作人员的劳动所得。在进行劳动力组织的时候要根据工程的规模以及工程量的大小来进行。

其次是劳动力的优化。为了更好地提高建筑工程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需要对劳动力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在具体的管理中,需要根据劳动力自身的特点以及工程的需要来进行规化和优化。这样才能有效地降低施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劳动力的配置方法:

①必须要在劳动力需用量计划的基础上,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再具体化,避免漏配。在一定的情况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劳动力计划进行相应的调整。

②当现有的劳动力能满足要求时,需要贯彻节约的原则;当现有劳动力无法满足要求,则相关负责人,如项目经理部可以向企业申请加配,或在企业经理授权范围内进行招募,当然在相关规定内,也可以考虑把任务转包出去;当人员的专业技术或其他素质不能满足要求,就应该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提前培训,实现先培训后上岗作业。

2.2 施工项目现场材料管理

2.2.1 材料计划管理。计划管理是指在项目开工前,向企业材料部门提出一次性计划,作为供应备料依据;在施工中,作为动态供料的依据,也作为供应部门组织加工和向现场送货的依据。在这过程中,必须按期对对材料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以保证材料供应不间断。

2.2.2 材料进场验收。为了保证材料的质量和数量,在材料进场时必须按照既定的进料计划、送料凭证、质量保证书或产品合格证,对材料的数量和质量进行包括品种、规格、型号、质量、数量、证件方面的验收,同时作好记录,对不符合计划要求的材料予以拒绝验收。

2.2.3 材料的储存与保管。所有进库的材料应验收入库后,要建立相应的台账,同时还必须要日清月结、定期盘点,保证账实相符。此外,还必须做好材料领发工作,对有定额的工程用料,凭限额领料单领发材料,同时建立领发料台账,完整的记录好领发状况。

2.3 机械设备的合理使用

2.3.1 按照人机固定原则,实行机械使用、保养责任制,把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益与个人经济利益有机的联系起来。

2.3.2 实行操作证制度。专机的专门操作人员凭证上岗操作,保证机械设备得到合理使用同时,要求操作人员遵守合理使用规定,最大限度延长机械使用寿命和修理周期。

2.3.3 建立设备档案制度。随时了解设备的情况,方便使用与维修。合理组织机械设备施工。维修人员必须加强维修管理,提高机械设备的完好率和单机效率。

2.4 资金管理

2.4.1 实行施工项目经理当家理财的策略。也就是说,项目的资金,应该有该项目支配使用。

2.4.2 设独立账户。项目经理部应在企业内部银行中申请开设独立账户,由内部银行办理项目资金的收、支、划、转,由项目经理签字确认。

2.4.3 保证“有偿使用”、“存贷计息”、“定额考核”在内部银行的贯彻执行,实施有效的定额内低利率、定额外高利率的内部贷款办法。如果该项目资金不足,原则上通过内部银行解决。

结束语

对建筑施工项目的生产要素进行有效的管理,是保证工程顺利进行的关键。管理人员应该注意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对生产要素进行合理的分配和组织,保证生产要素能够为工程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李景元.设备管理员业务职能与行为规范[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2.

[2]赵艳萍,姚冠新,陈骏.设备管理与维修[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3]杨斌.加强施工项目成本管理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J].长江职工大学学报,2002,(4).

上一篇:论可循环理念在建筑装饰设计上的应用 下一篇:压力容器检验过程中危险源的控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