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自制玩具整合幼儿园课程的实践研究

时间:2022-07-04 03:09:22

借助自制玩具整合幼儿园课程的实践研究

[摘要]幼儿园将自制玩具活动与幼儿园的课程进行整合,能够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幼儿学习兴趣。通过分析幼儿园自制玩具活动与课程关系的现状、问题及整合幼儿园课程的必要性,探索利用自制玩具整合幼儿园课程的指导策略:整合课程内容,促进多元教育目标的达成;整合活动材料,促进多元教学媒介的利用;整合教学方法,促进多种智能的发展。

[关键词]自制玩具;幼儿园课程;实践

[中图分类号]G6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712(2015)11-0050-02[作者简介]刘莲(1977―),女,江苏南京人,本科,江苏省南京市白下区淮海幼儿园教师,小学高级。

随着整合课程和整合观念的不断深入,教师需要积极思索如何借助自制玩具活动与幼儿园课程整合,多元化地对自制玩具的活动课程进行整合,形成更为广泛的教育合力。

一、幼儿园自制玩具活动与课程关系的现状及问题

目前,很多自制玩具活动的开展形式以领域活动(美工)、区角活动及亲子共制活动为主。活动的发起,多以教师发起的具有明显功利目标、注重技能发展的教学活动为主,在活动的形式上、时间安排及比例上各自独立,自制玩具活动与课程处于分离状态。少数活动能在课程中渗透,包含一些诸如主题、阶段目标等方面的内容,但自制玩具活动还与课程处于“分离平行”或“相互渗透”的状态,并没有真正进行整合。教师仍恪守着“重视教学活动”(上课)的教育理念,轻视或忽视自制玩具活动对幼儿整体发展的价值。

二、幼儿园自制玩具活动整合幼儿园课程的必要性

(一)儿童的生活需要自制玩具

自制玩具是幼儿喜爱的活动形式。玩具是幼儿发展的主要物质媒介,幼儿的生活离不开玩具。现代的玩具现成的多,价格高昂,根据陈鹤琴的玩具理论――“玩具不一定要花钱去买”“玩具要时常调换”等思想,我园开展了以利用废旧材料为主的幼儿自制玩具的活动,让幼儿在充分的动手操作过程中,促进手脑并用及各方面能力的全面发展。

(二)儿童学习力发展需要自制玩具

很多教师仍秉持“业精于勤而荒于嬉”的理念,不愿意开展自制玩具活动。其实,自制玩具活动的过程是幼儿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种探究学习的过程。其中,幼儿的学习呈螺旋上升式发展,是经验的扩展、丰富、改造与提升的过程。在活动中,幼儿既有对操作技能的学习,也有对客观知识、规律的探索与发现,对美的崇尚与体验。

(三)课程的延伸与整合需要自制玩具

事实上,幼儿园的自制玩具活动与课程经常交叉在一起。在一定程度上讲,系列化、规范化的自制玩具活动就是幼儿园的课程内容,而不只是课程实施的“形式”。自制玩具的内容可以生成、整合课程内容,课程中也包含着自制玩具的运用,它们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

自制玩具活动之所以能整合幼儿园课程,是因为活动中幼儿的想象和创造力能够得到充分发挥,幼儿的空间感和手脑协调能力也能得到提升。同时,在自制玩具的过程中,伴随幼儿意志力、情感的发展,审美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三、利用自制玩具整合幼儿园课程的指导策略

(一)整合课程内容,促进多元教育目标的达成

教育目标是教育所要达到的最后结果。目前,我们大多数目标是以领域进行划分的,但这样的划分使幼儿在美工活动中只注重某些技能的训练,所以,目标应该是多领域的、有机的、整体的层层推进。目标的达成需要教育内容、方法和形式的整合。因此,在自制玩具的活动中,我们尽可能地考虑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整合丰富的教育信息与资源,以美工领域的教育价值为主,带动其他领域的全面发展。

案例:在“装饰帽子”活动中,教师整合了数学与美术领域的内容。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帽沿的图案,让学生按照一定规律间隔排序装饰帽子,发挥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其学习如何使用头夹。幼儿既完成了折剪、粘贴的美术领域目标,也将日常学习中的数学概念、自我服务的技能综合运用于自制活动中,促进了多种教育目标的达成。

(二)整合活动材料,促进多元教学媒介的利用

“幼儿使用什么样的材料、以什么样的方式与材料互动”是教师们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果教师不加以指导,完全任幼儿自己做主的话,幼儿的创造力就无法充分发挥。因此,教师必须通过有效的途径,有计划地整合多方资源,为幼儿提供有教育价值的材料,形成整合的材料情境,让材料的引导性和幼儿活动的自主性之间形成相对平衡。

案例:在科学活动“五彩的贝壳”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幼儿认识各种各样的贝壳,了解珍珠形成的原因及贝类的生活习性后,让他们观赏了圆圆和妈妈暑假去海南带来的一大包五彩斑斓贝壳,激发了全班小朋友对贝壳探究的兴趣。然后,教师组织幼儿利用身边龙虾壳、螃蟹壳、生蚝壳等,制作了贝壳贴画、贝壳娃娃、贝壳小动物等形象。制作的作品又为班级的环境布置增添新的内容。

(三)整合教学方法,促进多种智能的发展

教学方法的设计和创新不在于名称的新奇,而在于活动中能真正引发幼儿参与的兴趣,满足幼儿的心理需求,促进儿童的认识、理解能力,观察、想象和思考,以及记忆、表达的发展。

案例:大班在制作棋盘活动中,教师在讲解完制作要求后,并不急于让幼儿进行操作,而是引导幼儿在小组内进行分工和协商。每组制订分工计划,由幼儿讨论如何分配工作,谁负责做什么、怎么做。然后,像流水作业一样,每人完成自己的工作,最后组合成制作大棋盘。幼儿在合作问题上,进行了讨论和尝试,在制作结束后,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并讨论出“如何分工最好”的最佳合作方案,幼儿同时在社会领域也得到锻炼和发展。

因此,教学方法的整合应避免无视幼儿的需要和兴趣选择、组织活动的现象,也更需要教师整合自己多方面的教学经验,形成服务幼儿的立体教育观。

参考文献:

[1]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EB/OL].(2012-10-19).http:///xue_qian_news_197/20121019/t20121019_858538.shtml.

[2]朱建梅.自制玩具在幼儿园区域游戏中的有效利用[J].教育观察,2014(3).

上一篇:高职“混凝土结构平法施工图识读”课程建设与... 下一篇:小学语文高效课堂设计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