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勇:艺术价值因个人趣味而成立

时间:2022-07-04 02:00:49

杨勇:艺术价值因个人趣味而成立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摄影师杨勇就将镜头对准了深圳这座新兴城市,并且一直生活和工作在那里,在他的镜头下,深圳是一个在全球化影响下的中国都市形态的典型例子。如今,杨勇多了策展人和当代艺术收藏家的身份,他大多数以交换作品的方式收藏当代艺术品,并强调艺术价值在于个人趣味和价值观的认可。本期杂志就中国当代艺术收藏现状对话杨勇,从艺术家、策展人以及收藏家的视角来探讨艺术收藏的趣味、摄影收藏的现状以及对当前当代艺术市场和藏家的建议。

《收藏・拍卖》:您强调说自己是一名自由职业者,事实上您除了进行当代艺术创作之外也涉足策展领域,能否谈谈您现在正在参与策展的两个展览:世博会深圳馆以及欠芬美术馆的展览项目?

杨勇:2009年下半年,深圳作为最晚加入世博会的城市,开始了紧锣密鼓的准备工作,我也有幸获邀加入这个工作团队。我们的核心策展团队由建筑师、导演、舞台美术专家和当代艺术家组成。我们开了若干次头脑风暴会议,并且把深圳馆引向一个当代艺术语境下的呈现方向。我们也利用了很多装置作品的艺术呈现方式。因为我们明白在这个平台上我们很难用我们有限的经费云和 些国外场馆较量高科技,我们需要选择另一个方式,那就是我们的当代观念,这些不同于他人的想法。我在这项工作里充分体会到团队的合作精神,这和传统意义上艺术家创作的个人主义方式是完全不同的。深圳馆的组织构架极其地复杂,包含政府、展览工作团队、世博现场、施工方、不同的参与作者、学者、PR公司、媒体等,这个网络需要极其紧密的协调和互动。我想这些专业的工作经历会对我以后参与不同性质的工作项目提供特别好的经验积累。

以《深圳大芬,一个城中村的再生故事》为题的深圳案例正式参展2010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而大芬美术馆亦被设立为本次世博深圳案例馆的互动展场。“对流・2010大芬国际当代艺术展”是在大芬美术馆开展的世博互动活动之一。艺术展在5月29日开幕,我同样获市政府邀请作为展览策展人,试图做出一次有效的对话,让一群来自欧美和港台地区以及国内具有国际视野的一流艺术家对这个地区和这种生态展开思考和研究,从而可以为此地区寻找更多的可能性和更宽暗氖右啊U估乐荚诒硐滞腹大芬村的绘画产业模式而延伸并且和当代艺术发生的种种关系,将通过不同的几个章节来描述由深圳大芬村作为起点的诸多国际、国内艺术家的奇妙艺术之旅。深圳作为最具中国现代主义进程代表性的城市,因物质的快速发达而在全球化进程中产生出强烈的产业特性,这次展览将会以不同的视觉触角及表现形式将其演绎出来。这次“对流”展作为这个在几年前被《纽约时报》评为当年度最棒的建筑之一的大芬美术馆举办的第一个国际性的当代艺术展,它将受到社会不同层面和众多媒体的关注,我相信其社会意义和影响力在业内业外都将引起重大反响。

《收藏・拍卖》:您是四川人,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但是20岁时就来到深圳,并一直在深圳工作生活到现在,相比起中国其他城市,深圳对您来说有什么特殊的魅力?可以谈谈您对深圳或珠三角地区当代艺术的看法吗?

杨勇:珠三角当代艺术,从20年前的“南方艺术沙龙”,到后来的“大尾象”,以及我们这一代的艺术家,都有 个特别明显的特征:艺术家数量非常少,且各自非常独立,但都对某一种价值观和生活状态――在中国地区最早被全球化的现状产生关注,他们一部分也很早就得到西方当代艺术专业界的认同。同时,一些广东籍的艺术家和策展人活跃于国际艺术界,为南中国当代艺术在中国当代艺术格局中的独立特行给出现实佐证。

多年以来,我在接受大部分国内外媒体采访时,都会面对一个同样的问题:你为什么会来深圳而不去北京?以致我“发明”了一个标准回答:“我是要去北京的,我也买了去北京的机票,但是我上错了飞机,我下飞机的时候没看到天安门。所以我一直在攒第二张机票钱去北京。”当然,这样玩笑式的回答背后的真正意义其实是我对一个陌生、新兴的城市的期待和渴望。如果当时我认为这个城市的某一板块是张白纸,我会希望在上面画上一笔。所以就我理解,我个人世界观和价值观真正的成长和成熟是在深圳这个城市,同样我的艺术成长也从这里开始,这个年轻且有活力的城市的许多特质成为我艺术立场的支点。

珠三角真正“成立”的艺术家,他们都有着更国际化的视野和思维。或许正因为珠三角艺术商业化的滞后和对政治色彩的淡漠,相对更加能凸显个人意义的价值,所以深圳连同珠三角的当代艺术都呈现出 种慢性,敏锐,开放且加无厘头式的港式幽默和加上对政治色彩的淡漠。当然也由于上面的种种原因,在专业艺术家的产生和成长方面,它需要的时间更多。

我两年前因为工作需要开始在北京有自己的工作室,我称之为是我的“北京分公司”,这也表明我的“总公司”仍然在深圳。我时常说我的地气在这个城市,我的作品气质与这个城市共同生长,而且能非常完美地吻合。同样,这样一个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城市以及它的潜在动力恰巧能给我极大的灵感,所以它对我价值非凡。

《收藏・拍卖》:除了艺术家和策展人之外,您自己也可算得上是一位当代艺术收藏家。据说您收藏的第一件当代艺术作品是与杨诘苍交换的一幅作品,能否介绍一下当时的背景?为何当时很多艺术家都以这种方式来进行收藏?

杨勇:我和杨诘苍是十几年的朋友,他也是最早对我作品产生认同的人之一,并且在十年前也特别积极地在国外向别人介绍我。同样,我也非常喜欢他的作品。我们每年都会见面并经常通电话,有着很密切的联系。有一次,他送给我一张他的版画,我也就随即送给他一张我的作品。在当时,我们都没有一个交换的概念,却完成了一个交换的行为。我的家里挂着他的作品,他巴黎的家里挂着我的作品。这种惺惺相惜实属一种友情温暖的体现。他还一度要在他德国的磨坊留一间屋子给我,让我用我的方式把那间屋子变成一个作品。

我想,在中国早些年的艺术界,许多朋友都是因为友谊和对作品的相互认同而有过交换作品的行为。其实这是一个传统,不光是在中国,在西方也同样是这样。以前许多优秀的艺术家和他们的朋友都有过这样的赠送和交换,我们仅仅是在传承这种内部系统的方式。

《收藏・拍卖》:您曾说过收藏有多种原因,如体现品味、进行投资、探索其他文化等,请问收藏当代艺术对您而言,意味着什么?

杨勇:意味着一种趣味的锻炼。就投资而言,在我目前的状态下,我还没有考虑得那么多,因为我更重要的身份仍然是一名艺术家,但我想收藏是一个很好的习惯。对于大部分年轻人来讲,通过收藏,你能更直接地去体会和感受他人的价值观及世界观和个人风格。

《收藏・拍卖》:目前您收藏了多少当代艺术作品,贯穿其中的收藏理念是什么?除了交换之外,您还通过哪些途径进行收藏?您曾说过收藏的“个人趣味”很重要,如何理解这种“个人趣味”?

杨勇:我的收藏并不算多,大多是由其他艺术家朋友赠送或者与他们交换所得。当然我也会去购买一些年轻人的作品,不会太贵,我想这也能给他们一种支

上一篇:古董毯成拍卖场上“软黄金”西泠首推“东方手... 下一篇:环保!环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