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探究性教学

时间:2022-07-04 12:52:24

探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探究性教学

在实施新课标的影响之下,教学改革得以顺利进行,也在悄然地进行教学模式的优化,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学生难以学习和理解,也会感觉到单调和乏味,这是不少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营造一种跟学生学习规律相适应的、快乐的、轻松的学习气氛,激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且持续地反思自我,从而有效地学习数学知识。

一、步步深入和循序渐进地探究教学法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很多内容并非孤立存在,在多个知识点之间是互相联系的,教师在讲解新内容的时候,需要坚持步步深入的原则。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计算多边形内角和问题的时候,能够立足于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因为这个知识学生已非常熟悉,这样教师在一个三角形当中添加一根线段,为学生呈现一个四边形,然后让学生计算这个四边形的内角和,能够让学生分组探究,在小组合作探究教学中,一些学习小组的学生不难发现,能够连接四边形的对角线,将一个四边形转化为两个三角形,这个时候四边形的内角和就是两个三角形的内角和之和,即180°×2,而教师针对没有发现解答技巧的学生,需要进行适当的点拨。同样的道理,教师能够让学生探究五边形的内角和度数,而学生也能够得出五边形的内角和度数是一个三角形与一个四边形内角和度数之和,即180°×3。这样,学生也不难推导出六边形、七边形等的内角和度数。最终,教师对学生获得的结论进行总结,即假设多边形的变数是n,那么这个多边形的内角和度数就是(n-2)×180°。在小组合作探究教学中,学生加深了学习的理解与学习印象。并且,教师启发学生一步步地分析问题,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二、设计练习题,巩固探究性教学的效果

在教学课堂上,检验学生探究学习成效的一种关键方式是练习,在进行联系的基础上,学生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从而进一步地理解数学知识和数学学习方法。然而,教师设计练习题应当认真和确保层次性:(1)要求学生直接通过所学解答问题;(2)要求学生通过知识的灵活应用解答一些变式练习题;(3)要求学生解答一些开放性与探究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实现知识的创造性应用。此外,教师还应训练学生的一题多变与一题多解以及跟生活实际问题相结合的能力,从而更加深入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和体会到解答之后的快乐感。

三、注重总结探究性教学应用的过程

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需要在探究教学之后加以总结。只有进行总结,教师才可以有效地评估教学效果,学生才可以发现自身的优势与缺陷。针对教师而言,要进行总结,对学生回答的或者是提出的一系列问题及学生常常犯的错误进行总结,且阐明这些类型的典型错误,防止学生在以后还犯相似的错误。在探究性教学中,学生会具备标准答案缺少的观点与结论,教师需要优化与总结这些结论,从而优化自身的教学活动。针对学生而言,需要对其他同学的解答方式与自身解答获得的结论进行总结,需要发现其他同学更加便捷与有效的解答技巧,转化别人的解答技巧为自身的解答技巧。总之,总结是分析探究性教学的效果,是教师优化教学模式与健全知识体系的关键方式,并且在善于总结的探究性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才可以有更多的收获。

综上所述,探究性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能力和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此,初中数学教师务必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在教学课堂上渗透探究性教学模式。只有如此,才可以大大地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最终顺利地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丘立峰.课堂组织艺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渗透[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3).

[2]王先国.浅谈数学解证题中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3).

上一篇:综合性学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问题与解决措施... 下一篇:地理课堂的板图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