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大二分水线

时间:2022-07-04 12:50:40

各种分水岭

大一一年对于很多大学生来讲就是适应的一年,适应大学要独立的生活,适应大学“快餐式”的学习,适应不要太自私的人际交往,适应19、20岁需要的情感满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等等。

大部分学生大一会参与各类与学生工作相关的活动。进入大二似乎就是分水岭了,因为从高校学生组织的人员配备来讲,基本干部都是大一和大二的学生,相当于贮备干部。而且大二将会是成为高校学生组织主要干部的关键期。因此,参加社团的同学,大二要面对选择是否留在组织中任学生干部的选择。

大二一般是高校转专业的时期。如果有学生想转专业一般要在大二第一学期提出申请。因此大二对于部分学生来讲是换个专业的绝佳良机,有可能就是影响以后职业的大事。

这两件事对大二学生来说很重要,因为放弃了则意味着不再拥有!

如果选择留在学生组织做学生干部,那么大二会任副职等职位,在这一年中一定会很忙很忙,继续做一年后就可以冲击学生会主席之类的主要干部了,也即学生组织的高层了。一般来说,这样的学生一般要花两年时间在学生工作方面。

如果选择转专业,那就意味着同学变了,宿舍变了,师兄师姐变了,课程变了,似乎生活要发生巨变。转专业的学生去到新的学院如果想从事学生工作,选择去学生组织担任学生干部一般比较难,毕竟没有基础和人脉。我认识一个女生,她大一的时候加入了学院的学生会做干事,工作表现积极,受到学生会干部的喜爱。但由于不喜欢食品专业在大二时选择了转去经济专业,之后也继续想去经管学院尝试做学生干部,不过在学业上由于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不得不比其他同学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加之在这个学院没有什么群众基础,同时竞争激烈,最后还是落选了!

各种迷茫纠结害怕

总的来说,以上选择会对之后的大学生活甚至未来都有一定影响,于是乎大二学生开始迷茫啦!有人会提出要不要留在学生会或社团,这样会不会耽误学习?有的人提出要不要转专业?自己现在的专业怎么也提不起兴趣,但又害怕要去的专业万一学不好怎么办?有的人提出要不要现在就开始准备考研?有的人提出要不要专心读书做学术?有人则提出出国或考公务员要不要现在就准备?就在2011级学生快结束大一生涯的时候,有些学生找到我谈了谈大二以及以后的事情。

小萍是学食品专业的,由于自己认为食品就业前景不好,自己也不愿意做技术类工作,所以想转去管理类专业。而且她是个很认真的人,自己还做了霍兰德测试(一种帮助人发现和确定自己的职业兴趣、能力特长的测试),结果显示自己为社会型和企业型,偏向于管理和助人的工作。所以小萍更加坚定地考虑到转专业的问题,但是总害怕转去的专业以后就业也好。

同时小萍还想在学生会锻炼,大一她一直在学生会做干事,如果留在本学院就有机会做学生干部,但去到新学院就可能小很多。她自己还觉得文科类的专业学的理论知识应该没什么用吧,自己听好多人说毕业之后要做具体工作还是要重新学习,理科生经常做实验,可是自己动手能力不好,都做了一年实验,老师还觉得自己做得不好,所以她连自己转专业要选文科类专业好还是理科类专业都不知道。

另一位比较典型的是小军,他性格外向,喜欢与人打交道,大一就进入了学生会,工作非常积极,得到师兄师姐的认可,在组织里有非常好的人缘。到了大二的时候原本想留下来继续工作,但家人想让他出国,他自己也想出去看看闯闯,但又割舍不下学生会这片自己热爱的天地,以及自己对这里的一些愿景。

他矛盾的是自己非常喜欢学生会的工作,认为这里可以锻炼自己的沟通和管理能力,以便以后就业有更好的竞争力。不过也担心自己在大二干一年后大三不一定能做上主要干部,对于出国也在想是否能学到真本领,还只是学了一门语言而已。种种顾虑让他陷入迷茫。

大二的迷惑在于自己的选择很多,但同时又害怕选择后没有一个好结果,难以达到自己的预期,于是就会纠结于:付出是否有好的回报?有这种思绪的时候,自然就会恐惧和害怕,恐惧和害怕这两只小鬼就会告诉你,如果不敢挑战就先歇歇,我不稀罕你!对于大二的学生,我想说的是真的别太二,要敢于想象迷茫,享受迷茫,解决迷茫!

大二不“二”

如果大学不迷茫,真不算是好事,要不这个人有点巨“二”,要么真是先知先觉。

后者应该极少,至少我还没遇到,就算我做了学院团委书记这么多年,每年的学生会主席都找我做职业咨询,跟我吐糟一堆这也犹豫那也害怕的事情。前者属于不迷茫,随遇而安的人,顺利完成学校安排的任务,自己的想法很少,同时自己也挺快乐,容易满足。这就是典型的“嗯,能读完大学就可以了,毕业时能找到一份工作就好”的这类人。

我有一个学生叫小林,她就是这类学生。大一时就不怎么参加社团活动,喜欢看书看网络小说,也会遇到课程重修,但不紧张,总觉得“接下来努力努力就可以了”。大四那年她好不容易将所有课程通过,完成论文和实习,别人问她要找什么样的工作,她答:“不着急,慢慢找,能养活自己就行。”

其实这样的回答我觉得没什么问题,至少她觉得好就行了。小林可能在别人看来很二,没有太多的个人想法和追求,但她比别的同学好就好在没那么纠结。不过我还是喜欢那些认为自己很迷茫的同学,因为一旦他们意识到这个问题就意味着他们会开始寻找答案,寻找方法。

在我看来思考人生思考未来,就是一个人给自己找更有意义的出路。所以迷茫是好事,可能是改变自己改变人生的开始。大二学生遇到迷茫别怕也别晕,要不就二了。曾经有个男生刚上大二就跑来问我要不要现在就开始准备考研,他想选择985的名校,但他不知道这样是否值得,害怕花太多时间在学习上而忽略了课外的锻炼。于是他比较了很多的可能性,最后还是名校梦打动了他。

大学永远都是大学,那些人那些事是不变的,要变的就是自己如何对待这些人这些事。如果总想着自己一定做不了主席,一开始就放弃吧!如果想着出国也就那样,还可能会被《非你莫属》严重鄙视呀,还是放弃吧!如果想着读研也研制不出好产品,还是放弃吧!如果想着另一个专业也没有什么好的前景,还是放弃吧!如果想着付出没有什么回报,还是放弃吧……

一旦有了“能想到的预期和及结果”的模式,这样的人就会陷入“二”的境地,因为害怕和恐惧就会阻碍你。所以一旦有了一种冲动和热爱就去试试吧。我的一个学生非常地努力竞争学生会主要干部,他并没有选择主席的职位,但由于他十分努力和真诚,也展现出了绝佳的能力和素质,于是最后如愿,这是很多人没有想到的。所以不要过分预测结果,看得越清晰,越没有价值!

幸福感在于过程的体验而不是结果。这么说吧,如果你想登顶珠峰之巅,有两种方式可以实现。一种是自己拼死拼活地爬上去,另一种则是做直升飞机上去。请问你会选择什么?可能那些急功近利的人会选择第二种方式,但他们不可能有美好的回忆和体验。那些选择第一种方式的人,可能终身难忘!回想这个过程的时候,那份喜悦感和幸福感总是像喷泉一样涌上心头。

如果你还在为结果担忧,那你一定是个迷茫的人。

上一篇:探访中关村开放实验室 下一篇:空中楼阁 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