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例肝胆管结石临床手术治疗体会

时间:2022-07-04 11:08:37

20例肝胆管结石临床手术治疗体会

[摘要] 目的 研究与探讨临床手术治疗方法对肝胆管结石的治疗效果以及体会。 方法 选取2010年6月~2012年6月在本院治疗肝胆管结石的患者20例,对20例患者通过临床手术治疗方案取得的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采取肝部分切除手术的治疗方法,由于患者患病情况以及患者的个人情况均有所差异,肝部分切除的部位亦有所不同。 结果 20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7∶13,年龄19~80岁,3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15%,治愈后6个月~2年的随访期间,远期疗效:14例为优,5例为良,1例为差。 结论 由于患有肝胆管结石的患者病情复杂难料,通常患者的病情较差,因此医护人员应该在手术前对患者的病情做好充分调查,以达到最佳的手术效果。手术均达到结石全部取尽、胆管狭窄以及梗阻现象均被解除、将结石部位以及感染病灶全部去除以及恢复并且建立了通畅的引流等要求。

[关键词] 肝胆管结石;肝部分切除术;手术方式;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 R657.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6(b)-0187-02

肝胆管结石于临床中又名肝内胆管结石,它属于胆管结石的一种,具体指左右肝管汇合部以上各分支胆管内的结石[1]。肝内胆管结石能够单独存在,亦可以同肝外胆管结石共存。肝胆管结石的类型通常为胆红素结石,肝胆管结石不但是常见病之一,更为重要的是由肝胆管结石所引发的严重并发症,是良性胆管疾病死亡的重要原因。由于在肝组织内部深藏着胆管,它的分支解剖结构极其复杂,结石的性质情况不一,因此,大大加大了肝胆管结石的治疗难度,从而导致术后的残石率、复发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仍然居高不下[2]。

本院2010年6月~2012年6月,对20例患有肝胆管结石的患者实施肝部分切除手术进行治疗,患者术后的并发症显著降低,后期随访的远期疗效也十分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6月~2012年6月在本院治疗肝胆管结石的患者20例,其中,男7例,女13例,年龄19~80岁,平均42.9岁;病程5 h~13 d,平均7.9 d。20例患者全部属于初发肝胆管结石,其中,左肝胆管结石9例,右肝胆管结石8例,双侧肝胆管结石3例;20例患者中有2例伴有肝内胆管狭窄情况。

1.2 诊断标准

正常胆管在PTC、ERCP时的直径为0.7~1.0 cm。若患者的管径1.0 cm,考虑胆管阻塞,胆管结石、肿瘤以及良性狭窄等病因。胆管的最大直径超过最小直径1倍以下者为肝胆管轻度狭窄,最大直径超过最小直径1倍以上者为肝胆管重度狭窄[3]。

1.3 手术方法

根据本院收治的20例肝胆结石患者的临床特点,实施左外叶切除术的患者有5例,实施左半肝切除术的患者有4例,实施右前叶切除术的患者有5例,实施右叶切除术的患者有3例,实施肝方叶切除术的患者有3例。术后对全部20例患者采用T管引流,若患者出现合并胆囊结石的现象,便要对其实施胆囊切除术,术后采用胆管镜取石。

1.4 治疗评价标准

结石全部取出,术后无并发症现象,患者治疗后并无复发现象发生为优;结石部分取出,术后有较轻的并发症现象,患者治疗后无复发现象发生为良;结石部分取出,术后有并发症,患者治疗后出现复发现象为差。

2 结果

2.1 治疗结果

3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15%,1例并发症为胆管出血,1例并发症为切口感染以及切口裂开,1例并发症为胆瘘。术后对20例患者均进行了随访,随访率为100%,6个月正常胆管在PTC、ERCP时的直径为0.7~1.0 cm,随访时间为2年,平均随访时间为1.4年,1例患者在术后出现肝胆管结石复发现象。远期疗效为优14例,5例为良,1例为差,优良率为95%。

3 讨论

肝胆管结石的治疗至今为止仍然是肝胆外科中的重点以及难点,之所以至今仍是重点与难点,主要由于多种因素影响着手术方式的选用以及手术的实施,具体因素如下:肝内胆管中的结石具体分布范围情况的不同、结石数量的差异、肝胆管以及肝脏出现不同程度的改变、手术时间的长短(急性期手术以及慢性期手术所需时间是存在差异的)以及以往手术的次数等[4]。针对不同的患者以及患者的病理类型,采取相应的手术或者多种手术联合应用的救治形式[5]。CT、MRI以及B超等影像学方法的不断发展以及纤维胆管镜的应用,为合理制订手术方案提供了重要依据。肝胆管结石术的目的应达到以下5点:(1)将所有结石尽可能取尽;(2)将病灶清除干净;(3)纠正胆管病变的现象;(4)建立通畅的胆汁引流;(5)为术后的协助治疗创造最有利的条件[6]。

肝内胆管结石的发病原因同胆管的细菌感染、寄生虫感染以及胆汁滞留的关系最为密切。导致结石形成的首要因素便是感染,胆道寄生虫感染以及复发性胆管炎均是感染的常见原因,几乎所有患有肝内胆管结石病的患者胆汁培养都能够检测出细菌的存在[7]。肠道是感染细菌的主要来源地,大肠埃希菌以及厌氧菌都是常见的细菌。一些厌氧菌同大肠菌属感染时,会产生β-葡萄糖醛酸苷酶,这种酶同胆管感染时产生的内生性葡萄糖醛酸苷酶相结合能促进结合型胆红素水解,从而生成游离胆红素,并且沉淀。肝内胆管结石形成的必要条件便是胆汁的滞留,只有在胆汁滞留的条件下,胆汁中的成分才可以沉淀积累从而形成结石。胆管炎性狭窄以及胆管畸形是引起胆汁滞留的主要原因,梗阻近端胆管内的压力升高,胆管的扩张,胆汁流动的缓慢,均有利于结石的形成。除此之外,胆汁中的黏蛋白、酸性黏多糖、免疫球蛋白等大分子物质、炎性渗出物、脱落的上皮细胞、细菌、寄生虫以及胆汁中的金属离子等,均参与结石的形成[8]。

由肝胆管结石的形成的原因以及特殊性,本院采取肝部分切除手术的治疗方式,由于患者患病情况以及患者的个人情况均有所差异,肝部分切除的部位亦有所不同。从术后并发症例数以及随访的远期疗效可以看出,这种手术方法不但有效地控制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其远期治疗效果也较佳。

由于患有肝胆管结石的患者病情复杂难料,通常患者的病情较差,因此医护人员应该在手术前对患者的病情做好充分调查,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对患者病情的诊断能力,从而使围术期的处置更加周密精确,达到最佳的手术效果。手术均达到如下要求:结石全部取尽、胆管狭窄以及梗阻现象均被解除、将结石部位以及感染病灶全部去除以及恢复并且建立了通畅的引流。

综上所述,足可证明肝部分切除对肝胆管结石患者的治疗效果是十分显著的,值得广泛推广至相应的临床中。

[参考文献]

[1] 顾奇云,俞冬,盛林林.217例肝胆管结石治疗体会[J].肝胆外科杂志,2006,14(1):31-35.

[2] 梁力建,李梅生.肝叶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体会[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2001,8(2):1-3.

[3] 刘允怡,赖俊雄.肝内胆管结石诊断与治疗[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9,29(7):540-542.

[4] 赖佳明,梁力建.肝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应注意的问题[J].肝胆外科杂志,2004,24(4):200-204 .

[5] 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544-550.

[6] 邓关海,汤照峰,刘波.左肝外叶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评价[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6,6(6):436-439.

[7] 刘特彬,李小辉.85例左肝胆管结石手术治疗效果观察[J].广州医学,2002,23(10):1119-1121.

[8] 孙文兵,刘永雄,蔡景修,等.肝左外叶切除术在左肝胆管结石治疗中的地位[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8,18(3):88-90.

(收稿日期:2013-03-21 本文编辑:林利利)

上一篇:运动想象疗法在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心脏康复中... 下一篇:透明质酸钠凝胶在预防人工流产术后粘连中的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