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苗出塘率低的原因及对策

时间:2022-07-04 10:23:35

摘要 分析了鱼苗出塘率低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措施和方法,以为鱼苗培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 鱼苗;出塘率;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 S96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24-0271-01

鱼苗出塘率是指经过培育的乌籽占投放毛仔的比率。出塘率直接影响鱼苗场的经济、社会效益。现结合舒城县梅心驿鱼苗场实践经验,对提高育苗出塘率的问题进行研究。

1 鱼苗出塘率低的主要原因

1.1 放养数量不准确

在部分乡镇,鱼苗放养密度是随机估计值,不准确。此外,运输过程中死亡的鱼苗,也放入池塘中,在进行出塘率统计时,将其计算在内,导致出塘率计算不准确[1-3]。

1.2 放养方法不当

运输过程中由于时间过长、应激反应等原因造成鱼苗死亡,导致放养死亡鱼苗的现象发生。同时,没有选择正确的放养地点也是造成鱼苗死亡的重要原因。

1.3 适口饵料不足

鱼苗孵出3 d后,内源性营养基本消耗殆尽。开始摄食外界人工培育的适口饵料。而此时的适口饵料是活轮虫。由于技术方面的原因,轮虫的培育没有达到要求的数量,导致鱼苗因得不到基础代谢和生活所需的营养物质而影响生长发育甚至消瘦死亡[4]。

1.4 鱼苗池敌害生物过多

鱼苗池中敌害生物主要分为3种:一是以鱼苗为食物的生物,这些生物能够直接吞食鱼苗。如大型桡足类、龙虱幼虫和松藻虫等;二是不直接吞食鱼苗,但是其突然暴发会改变水环境,破坏鱼苗的生存条件,导致鱼苗死亡。如蚌壳虫。三是水体中常见的青蛙、蝌蚪等小动物。虽然其不会直接吞食鱼苗,但是其本身与鱼苗争食、争氧,危害比较大。

1.5 天气影响

鱼苗培育大多在4—5月,江淮地区正值梅雨季节,时常有连续多天的阴雨天气,且气压低,鱼苗极易窒息而死亡。同时由于天气的原因,鱼苗易受真菌感染而死亡。

2 主要解决措施

2.1 在购买鱼苗时多次打样以缩小误差

放养前先将鱼苗暂养在网箱中重新过数再放养。单位面积内按计划放足,如远距离运输,装袋时每袋可注入青霉素针剂40万IU,以抑制袋中的细菌耗氧和代谢,还可防病。

2.2 把握鱼苗投放时间

先把装鱼苗的塑料袋放在网箱里约10 min,待袋里水温与池塘水温相近时再打开塑料袋。袋口打开后灌一些池水进袋,然后抓紧袋口摇晃几下,使袋内水充分混匀后,再倒入网箱,使鱼苗逐渐适应新环境。鱼苗入池时要选择在上风处离池边1 m处贴着水面放入。切忌在下风处悬空倒鱼。

2.3 定向培育轮虫,控制其他活游生物生长

计算好运苗和出苗时间,及时培肥水质。定向培育轮虫,减少其他活游生物生长,为鱼苗提供足够的食物。方法是鱼苗下塘前3~5 d注水后施腐然肥料2.25~4.50 t/hm2,待鱼苗下塘后,每天施人粪尿1 125 kg/hm2,加水全池泼遍。

2.4 科学投饲

为提高饲料的利用率,降低饵料系数,使鱼苗健康成长。投放饲料应严格执行“四定”的原则。一是定位。投喂饲料应设食台,不但能够减少饵料的浪费,便于检查鱼类摄食情况,清除残剩饲料。对食台要进行消毒,保证鱼类吃食清洁卫生。二是定时。每天投饵时间应相对固定。一般在9:00、14:00左右投喂。如果气温较高,下午投喂时间可以适当推迟,遇到天气闷热,应推迟或停止投喂。三是定量。投喂饵料应做到适量、均匀。根据饲养鱼的种类、大小、摄食情况以及天气、水温、水质肥瘦等掌握投饵数量。四是定质。所投饲料必须是新鲜的,不应用腐败变质的饲料投喂,亦不应用未腐熟的有机肥肥水,以免发生鱼病。

2.5 鱼苗塘的清塘消毒

清塘消毒措施如下:一是排干池水。在冬季或早春将池水排干,经过一段时期,日晒后修整。二是修整池塘。池水排干后,将池底整平,填好漏洞裂缝清除杂草,曝晒数日。三是药物清塘。利用药物杀死野杂鱼、敌害生物和鱼的寄生虫、病原菌。常用药物有漂白粉、生石灰、茶粕等。①漂白粉清塘:水深7~10 cm、1 m时,用量分别为75~150、210 kg/hm2,水溶后全池泼洒。②生石灰清塘:水深7~10 cm、1 m时,用量分别为900~1 125 kg/hm2、1 875~2 250 L/hm2,水溶后乘热全面泼撒。③茶粕清塘:水深1 m时,用量为600~750 kg/hm2,连渣带汁加水全池泼洒。使用茶粕前,应将其捣成碎块,放入水缸中,加水浸泡,水湿25 ℃条件浸泡1昼夜,再用。

2.6 加强日常管理

鱼苗下塘后要坚持早晚巡塘,观察水质变化、鱼苗活动情况,随着鱼体的长大,要及时浇注新水。一般鱼苗在入池时水深为50~70 cm,然后每隔3~5 d加水1次。共加水3~4次,每次注水10~15 cm。鱼苗在下塘饲养10余天后,体重增加,为给鱼苗提供较大的活动空间,要及时进行分塘。可以在出塘前对鱼种进行拉网锻炼,不但能够获得较高的出池和运输成活率,还能够除去野鱼、消灭水生昆虫、估计鱼数。

3 参考文献

[1] 荔郸.如何提高夏花鱼苗出塘率[J].农家科技,2000(6):41.

[2] 吴士平.提高夏花鱼苗出塘率五要点[J].渔业致富指南,2005(8):19.

[3] 李远国.水产养殖常用清塘药物[J].渔业致富指南,2005(16):24-25.

[4] 张义.六策提高鱼苗“发塘”率[N].中国渔业报,2013-04-01(7).

上一篇:2012—度济阳冬小麦全生育期气象条件分析 下一篇:秋季猪场易发病防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