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宁区教育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分析

时间:2022-07-04 09:41:28

安宁区教育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分析

[摘要]兰州市安宁区将在2013年10月率先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确保这一目标顺利实现,对安宁区所属中小学、事业办学等单位进行了教育信息化专题调研。通过调研,及时发现安宁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教育信息化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为安宁区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决策性依据。

[关键词]安宁区教育信息化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5-0184-01

通过对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情况、教师专业队伍建设情况、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学校信息化应用功能服务建设、教育信息化工作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教师教育信息技术能力培训工作开展和任务落实等方面的内容调查。采用了多种调研形式:1.调研组每到一个学校首先和校领导班子召开了座谈会,听取教育信息化工作汇报和创建相关工作进展情况,以及当前教育信息化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意见建议。2.现场查看学校机房、计算机教室和多功能教室,了解相关建设使用情况和系统开发应用情况,并通过调研反馈分别给予了指导和建议。3.查阅资料和上课记录,了解信息技术课开课情况和教师接受信息技术培训情况。

一、存在的问题

(一)安宁区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不均衡,郊区、事业办学校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和资源建设水平较低,差距较大

经调查发现,安宁区教育信息化总投资约占兰州市教育信息化建设总投资的7.96%,而郊区、事业办学校教育信息化总投资又只占安宁区教育信息化总投资的29.6%,经费支持总体较少,并且学校自身又无法从其他地方获取经费支持,导致了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和资源建设水平较低。

(二)教育信息化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不强,设备更新、维护和教师培训经费保障不足

据调查,安宁区教育信息化总投资中只有10.3%用于教师培训,教师培训投入处于严重缺乏的状态。基础教育质量提高的最核心要素是教师,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课程改革的实施等都需要通过教师来实现。同时,还发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没有深层次整合,数字化校园没有全面启动。

(三)个别学校教育信息化硬件设施没有配备

如六十五中由于校舍重建,教育信息化硬件设施没有配备,学校已将这些功能教室都列入计划,将于2013年9月建成使用。

(四)事业办学校存在问题

安宁区共有事业办学5所,交大附中、交大附小、农大附中(九年制学校)、师大二附中、师大附小,在教育信息化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1.教育信息化硬件建设滞后。这几所学校都隶属于大学,而大学主要把精力放在办高等教育上,对义务教育很少投入经费支持。同时,兰州市和安宁区教育局在项目实施、经费划拨、硬件建设等方面也无法对这些学校进行统筹管理,因此,学校信息化建设滞后,教学设备得不到进一步的更新,信息化管理平台也得不到进一步完善,造成生机比例不达标,校舍环境差。

2.教师缺编严重。这几所学校的教师编制都占大学教师名额,近些年,大学不断扩招,导致大学教师缺编严重,因此,高校不可能再把有限的名额放到附中、附小,造成附中、附小外聘教师达到30%以上。外聘教师流动性大,较难管理,教学质量受到一定影响。

3.没有建设校园网。事业办学校网络都在大学校园局域网运行,没有建设自己的校园网,教师无法共享到我市教育公共平台的优质资源。学校也很少参加市、区级的教研活动,教研信息相对封闭。

二、对策与建议

(一)推进全区中小学信息化装备均衡化

按照《兰州市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办学基本标准》,全区将增配计算机554台,新建120间交互式电子白板班班通教室,建设不同规模校园网23个。

共需建设资金916.3万元。计算机每台按0.3万元计,每个校园网中学平均按30万元、小学按20万元(含综合布线费用,每所学校约10万)计,平均每间多媒体教室按2万元计。到2013年10月,安宁区实现县域义务教育中小学信息化装备基本均衡。

(二)加快事业办学校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步伐

事业办学校尽快实现属地化管理,由地方政府出面,统筹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办学主体,从经费、教师编制、学校结构布局、办学规模等统一纳入地方政府管辖范围,出台具体实施方案,采取联办、集团办、名校+弱校等多种方式促进区域内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从而达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三)加快安宁区教育“城域”公共网络平台的建设

通过兰州基础教育传输专网,通畅接入国家、省市教学资源公共服务平台,逐步建立全市基础教育学科与课程改革相配套的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体系,进而努力构建全市教育信息资源统一管理、共建共享、分布存储、优质实用的数字化、网络化格局,广大师生通过网络平台,不受时空限制获取所需的课程内容和学习资源。

(四)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

利用国培计划、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等项目,加大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力度,不断推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可持续发展,使教师队伍的信息技术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加强信息化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各学校建设一支与年级组、各学科结合的信息化建设骨干队伍,积极开展以课程和课堂教学为重点,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为核心,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的“教育信息化促进学校发展”创建活动,推动信息化环境下的学校教育教学创新研究与实践。

上一篇:构建和谐社会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下一篇:乡镇卫生院超声诊断帮扶教学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