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车“误入”类乌齐

时间:2022-07-04 08:28:00

第一个意外

镶金牙的切莫大哥

从青海的囊谦县到的昌都县,330公里的路途,在我的行程表里,一天的奔波足矣。囊谦是一个极小的县城,很少会有游客来到的地方,交通也极为不便。从囊谦到昌都,没有直达班车,要遵照我的行程表,就只有搭乘私车前往。在询问了当地的私车价格得知远远超出我们的预算以后,我拉着同伴决定搭车去昌都。在此之前,我们没有搭车的经验,不过为了省下那一大笔包车的费用,也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大早,我们收拾好背包,来到路口。在网上看到别人介绍搭车的经验,是如此的轻松又愉快,当我们自己拦车的时候,才知道拦车也是个集技术和体力于一身的大工程:不顺路、坐不下、要价太高……在路边蹲守了一个多小时,在我们的坚持下,终于拦下了两辆越野车,不错,是两辆。司机是两位藏族大哥,他们正好要回昌都,在听说我们想要搭车去昌都后,其中一位大哥用标准的藏式普通话说要买车票。呃,买车票,又不是班车买什么车票呀?后来才理解到,原来大哥是要收油钱。

我和同伴一再向两位大哥确认当天能够到达昌都后,便入坐上一辆车出发了。至于为什么一人上一辆车,用大哥的话来说,搭我们也算是为了路上有个说话的人解解闷,要不也不会为了那么点钱搭我们。其中有—位大哥叫做切莫,嘴里镶着金牙,笑起来就是一排金灿灿的亮光。看了看我兜里那点可怜的小钱,再看看大哥的金牙,我们就这样被命运的第一个意外给拐走了。

我坐上了切莫大哥的车,听他饶有兴致地讲起自己的事情。原来两位大哥都是昌都的康巴汉子,去西宁做虫草生意挣了些钱,就买了一辆二手车。这辆二手车有着越野车的外表和拖拉机一般的内在!一路上的山路,弯道极多,过弯道按喇叭是司机的常识,可是我一直没听见过切莫大哥按喇叭。他特别得意地告诉我这个车没有喇叭,坏掉了,而且刹车也不怎么灵了。听大哥这么一说,仔细看了看车里边,安全带是肯定没有的,摇车窗的手柄也不见了……伴随着车子轮胎与凹凸不平的地面的摩擦,车里边的各种小零件松松垮垮,哗啦啦地作响;偶尔撞上了大一点的石头,车子轻轻地腾空再落下,就能听到有个小零件咚地一下掉下来的声音。

切莫大哥似乎看出了我的害怕,不停地问你怕吗?坐我的车害怕吗?咬了咬牙,我决定做一个快乐的小马屁精。开车的都不怕,我怕什么!既然搭了大哥的车,那就是相信大哥的技术。切莫大哥听完哈哈大笑起来,又露出了那一排亮得让人睁不开眼的金牙。

当我们翻过一个布满经幡的垭口时,切莫大哥一边对着天空抛撒风马,一边不断地念颂起经文。原本很爱开玩笑的大哥,这时候变得严肃而又虔诚。我之前一直有些忐忑不安的心,突然就变得平静。垭口上的经幡每被风吹动一次,我都会忍不住猜想,风会不会代替人们念颂经幡上的经文,帮他们积下功德。当人们经过这些垭口,向天空抛撒风马念颂经文,山神就会保他们平安地度过这个垭口吧。

第二个意外

花海里的藏式午餐

在看到切莫大哥的虔诚表情以后,我发现眼前的风剥以乎和之前不怎么一样了,也不知道是不是心里平静了,好像—路上的风景比翻过那个垭口前美了。之前基本是靠河而走,8月是山洪期,原本清澈的小河被山洪冲成了带土色的急流,为本就有些危险的道路更增添一分凶险。而现在,路边的急流变成了缓慢清澈的溪流,而路的另一边是繁花盛开的草地,五颜六色的野花一片一片地铺满山谷,被高原的阳光和蓝天映衬得分外灿烂。在这如画的风景中行走,我多想下车走入这幅画中,去感受一下高原的刺目阳光,闻一闻那缕缕花香,在繁花如星的草地上撒野。

正在我贪婪地享受着眼前这一幅幅山水画时,车突然停了,切莫大哥说开车太累,吆喝着下车玩会儿去。我迫不及待地跳下车,深深地吸了一口冰凉又有些微甜的空气,顿时神清气爽,一路的疲惫瞬间被赶到了九霄云外。这时我才发现,当地人用铁丝将草场围了起来,这让我有些失望。还没等我的失望在心中生根发芽,就发现两个大哥还有我的同伴已经翻过铁丝网跑到草场里去了。

真的走入了这幅画中,所有华丽的辞藻都不足以用来形容这高原的夏季草场。那些不知名的小花连成了一片海洋将我们淹没,而切莫大哥像个小孩子一样,躺在花丛中和我们捉起了迷藏,他像小孩子一样用手捂住了自己的双眼,假装我们都看不见他。当他在花海里多滚了几个圈以后,原本还能勉强遮住他的花花草草都被压得平平整整,另外一位大哥从车上取下一大包东西放到了平整的草地上,并示意我们也跟着席地而坐。

大哥从大包里拿出碗,风干牛肉、酸奶、酥油茶、糌粑,原来是吃午饭呀。没想到搭车,还能在这美得无边无际的地方吃上一顿藏族风味浓郁的午饭,这是我在做出行计划的时候做梦都想不到的事情!学着大哥他们相当豪放地用佩刀切着自家做的风干牛肉,喝着浓郁的酥油茶,还有直截了当用塑料盆装着的老酸奶。这酸奶算是我的最爱,后来到拉萨我再也没找到那么好吃的酸奶了,沁入骨髓里的酸味冰冰凉凉的,抵消了阳光的火辣,浓稠的质感绝不是超市里的盒装酸奶所能比拟的。

终于感受到什么叫大口吃肉,大口喝茶了。在这海拔三四千米的藏区山坡上,看着蓝天白云,吃着藏式美食,真是有种神仙也就大抵如此的感觉。如此随性,如此享受生活,时间在他们眼里应该算最不重要的东西了吧,这怕是现在那些拼死拼活努力赚钱买房的都市人所羡慕不来的吧。带着惬意舔了舔拿过肉和糌粑的手指,我也学着两位大哥的模样微微闭上了双眼,舒舒服服地躺倒在地上,轻轻地打了个盹。

迷迷糊糊里,听到切莫大哥恐慌地说,我们睡过头啦!我才惊觉还要赶路到昌都的事情。可是随即传来同伴的大笑,我才知道自己又被作弄了。收拾起心情,带着一身泥土芬香继续我们的行程。本来还有些担心今天的行程,切莫大哥说一路的青山绿水、休息的无名花海早就已经是进了昌都地区的类乌齐县境内,我才放心了下来。

类乌齐,从囊谦到昌都的必经之地,印象最深刻的还是每年藏历六月十五日举行的“仲确节”。在这个自公元1326年就开始举行的节日里,有来自民间的盛大的物资交易,有宗教的仪式,有花样繁多的文娱活动。据说每年的仲确节期间,来自甘、青、川、滇的信徒和商贾云集于此,热闹非凡。我们旅行的时间赶不上这个声势浩大的节日,类乌齐,就被我刻意从计划中忽略了。

不过,经历了刚才的花海午餐,我有些懊恼自己的无知,即使赶不上节目,一路走来的类乌齐美景也足以让人为之停留。切莫大哥嘴里说着今天一定要赶回家,他那越野拖拉机的速度却越来越悠闲,后来干脆停停走走,恨不得把每一处美景都看个够。

第三个意外

查杰玛转经

车又一次停了下来。切莫大哥一改以前欢乐的模样,又变得严肃而认真,流露出翻过垭口时曾有过的虔诚表情。这是什么情况?仔细一看,我才发现右手边是一幢古老奇特的建筑,一个方正的整体墙面被红白黑三种颜色包裹着,只有顶部有金色的法器,下面被一根根柱子支撑,我的直觉告诉我这里应该是一座寺院,但这种造型的建筑我还是第一次见到。

跟随大哥他们下车近看,才看清楚建筑的底部除了柱子,还有一圈转经筒依着墙体,很多的藏族百姓在按顺时针的方向围着寺庙转经。大哥他们很快就加入了转经的队伍,我和同伴因为好奇,也跟着他们转起了经。跟随着转经的信徒,看着他们手里一直晃动着的转经筒,想举起手里的相机记录下这让我震慑的情景,最终还是怕打扰到他们的清静而作罢。

转着转着我看到了一块石碑,上面写着查杰玛大殿,这才知道了这座特别的建筑的名字。记下这个名字后不久,大哥他们不知道在哪里找到了一个小喇嘛,和小喇嘛嘀咕了几句以后,小喇嘛为我们打开了大殿的大门。一跨进大殿,阳光便被隔绝在了大门之外,随之而来的是一股藏区寺院特有的酥油香。

当眼睛适应了大殿里的光线后,我开始仔细打量起这个大殿。大殿的四周随处可见有精美绝仑的壁画、唐卡,雕刻精美的佛像,还藏有数量惊人的经文。在我打量四周并为之赞叹的时候,两位大哥也没闲着。他们进入大殿以后恭恭敬敬地对着佛像磕了三个等身长头,然后请大殿中的喇嘛为他们念颂经文。我和同伴看到他们都端坐在那里,也不好到处走动,便也蹲下身来。我不懂佛事,也听不懂藏语,却能够从那低沉而又绵长的诵经声中感受到他们坚定的信仰。

离开了大殿以后,切莫大哥沉默了很久才告诉我,他们请喇嘛念经,是为自己和家人积下功德,祈福求平安。而安静坐在旁边聆听的我们也能够从中沾取福德,遗憾的是我们没有去大殿的楼上参观,据说楼上放着珍贵的镇寺之宝呢!

第四个意外

不在计划的类乌齐

从查杰玛大殿出来以后,又行驶了差不多一个小时,我们才到达了类乌齐县城。这时候,太阳已经快要下山,山清水秀的水墨画变成了一副浓墨重彩的金黄油画。

我怔怔地看着满大街“类乌齐”的字样,有一点难以相信。一天过去了,我跟随着切莫大哥的车一路晃悠着来到了类乌齐,离我原本的目的地一昌都县城还有100多公里。说好的一天能到呢?说好的今天还要赶回家呢?同伴倒是不以为意,和两位大哥商量着决定好了晚上的住处,就拉着满脸呆滞的我到大街上晃荡了。

类乌齐县城不大,道路两旁的现代建筑物上装饰着传统的藏式图案。一边的树林中,还能看到几座青色的方形佛塔,和这座小城一样,低调得可爱。

路上的行人零零星星的,看到了我们这两张生面孔,有小孩子嘻嘻哈哈地绕着我们憋出了一句“hello!”小孩子的家长笑眯眯地邀请我们去他的家中做客。以前常听人说,最精彩的永远在路上。你无法预知下一秒将发生什么,即使是最周全的计划表,也无法阻挡那些大大小小的意外,随时准备着把你从人生的正轨上拉偏离。嗯……这样子阴差阳错、误入“齐”途,似乎也不是—件坏事。

上一篇:浅析铁路线路病害整治及养护维修 下一篇:香香:做个像孩子一样快乐的过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