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退耕还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07-04 07:47:23

谈退耕还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退耕林即对部分存在土壤沙化和水土流失可能性的耕地,进行停种操作,并根据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选择恰当的植被类型造林种草,恢复耕地的林草植被。为了尽可能减少林农的经济损失,国家采取了相应的粮食和资金补贴制度。退耕还林的有效实施,有利于保证地区生态系统的平衡,促进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退耕还林;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不断加快,对于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也要不断加深其力度。退耕还林政策的制定要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生态环境,制定相应的制度措施,因地制宜。而对于发展中产生的问题,我国也要积极寻找方法进行改善,解决改革中的不和谐因素,保证我国退耕还林政策的顺利实施。

1、退耕还林的必要性

退耕还林指的就是把“耕地”变为“林地”,具体来说,指的就是在水土流失极为严重的地区或者是粮食产量非常低且没有保障的沙化耕地或坡耕地,经过退耕还林,不仅调整了当地的产业经济结构,又能促进当地朝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迈进,实现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因为近年来我国的林地面积在逐渐骤减,这严重威胁到了森林植被与整体的生态环境,所以退耕还林政策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退耕还林主要是以恢复经济林为重点,辅助以必要的农业耕地,满足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从而在尊重自然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全面协调当地的经济发展,使得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得以提升。

2、退耕还林存在的问题

2.1退耕还林工作缺乏规划

退耕还林作为一项全国性的工程,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地理环境、自然条件等都会对具体的措施制定产生影响。目前,退耕还林的具体实行主要是由地方政府来负责的,但是很多地方缺乏完善周详的退耕还林实施的规划,导致具体实行中,存在树木搭配不合理、造林面积不符合要求、财政资金到位不及时、农民退耕还林积极性低等问题,严重阻碍了退耕还林工作的进程。

2.2政府支持力度不足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工程实施初期的政策力度不足以支持现有的经济水平。政府补贴政策水平较低,会在程度上挫伤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造成林粮间作或者套种的现象出生,很可能造成林地退化的现象产生;另外,对于生态林补助的不足,使得生态林的建设不全面,林地不能发挥出应有的经济效益,会导致农民收入情况欠佳,对其生计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2.3服务不到位

退耕还林工程开展后,由于相关培训工作的不完善,造成很多农户对于林地的养护工作缺乏了解,不能对林地进行及时的施肥、培土以及修剪等工作,导致林地的效果大打折扣;另外,如果对于退耕还林工程的宣传集中在权利方面,导致很多农户只注重经济效益,而忽略了该工程建设的生态效益。

2.4农户利益得不到保障

退耕还林是在国家的倡导下进行的,并不是自发的,既然是退耕还林,就是要把农户自家的耕地拿出来种植林木,但是并不是无偿占用的,国家要对这些农户给予一定的补偿,可是在这一环节中往往会存在农户利益得不到保障的情况。主要是由于相关的林业部门人员没有把国家的拨款按时发放到农户的手中,进而农户的利益得不到切实的保障,这不仅减少了农户的经济收入来源,更重要的是难以使农户积极配合退耕还林工作的开展,难以响应国家的号召,这就严重阻碍了退耕还林工作的下一步实施。

3、退耕还林问题的解决策略分析

3.1科学规划退耕还林工作

不同地区的退耕还林工作的侧重点不同,具体的流程和树种要求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因而在退耕还林工作正式实施之前,必须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秉持因地制宜的原则,突出工作的重点。做好区域土壤、气候、水文等方面的调研,制定具有针对性的退耕还林规划方案,并确定合理的作业方式和作业流程。地方财政部门要加大财政投入,落实国家退耕还林的经济补助政策,确保资金及时到位,提高农民的积极性和配合程度。林业技术人员要对植物的品种以及造林面积进行合理的规划,做好不同树种的搭配,尽量多采用乡土物种,避免外来物种造成的生物入侵,稳步推进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

3.2深化广大人民群众对退耕还林的认识

深化广大人民群众对退耕还林的认识是解决退耕还林问题的一大重要有效措施。深化广大人民群众的认识首先要让政府部门能严格按照政策的导向实施工作,定期加强对农民的知识宣传教育以及进一步的培训,把退耕还林这一概念深入到农户心里去。再者,必须要站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立场来进行宣传教育,可以适当的开展“退耕还林实践活动”来加强退耕还林中各个方面的工作规范,采用科学合理的手段方法引导人们对退耕还林的认识。总之,增强人们对退耕还林的认识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这是一个持久的过程,需要各方齐心协力把退耕还林工作做好,实现生态文明建设。

3.3科技先导,全面推广,建立多样化服务体系

科技进步是加快我县林业发展的决定因素。在林业生态经济建设中,要进一步提高林业产业结构的层次和素质,就必须把林业的增长方式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一是要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将水土流失严重、粮食产量低而不稳的坡耕地,以及石漠化严重的耕地优先退耕还林,做到宜退则退、宜还则还,彻底治理,不留死角;要科学选择林种树种,实现土地生态的最佳配置,充分发挥土地生产潜力,变“低产田”为“高效林”。二是要积极鼓励科技人员承包工程和科技攻关,对于在项目实施中涌现出的优秀科技人员,要优先评定职称,优先提拔,优先晋级,优先评模,真正把科技人员的聪明才智变成兴林强县富民的推动力量。三是要进一步加强林业科研开发力度,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为全县林业更好更快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作出新贡献。

结束语

退耕还林工程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我国农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生态问题,同时促进农业的生产结构调整、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能够提高我国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而对于我国退耕还林工程中存在的不完善方面,要进行严格的监督检查,相关人员要积极寻找方法,对于发展过程中的不完善进行及时的处理,保证我国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保证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边国富.榆阳区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15(12)

[2]耿成成,贺秋艳,韦松李.浅谈退耕还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家科技旬刊,2014,(5):14-16

上一篇:良种杉木造林对比试验研究 下一篇:浅析节水型居住区景观设计